瀏覽次數:次
今年以來,西咸新區涇河新城以貫徹落實省市“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為抓手,狠抓突破,搶抓西安全面北跨新機遇,聚焦企業、項目需求側,著力構建從項目護航、人力資源、人才保障、金融支持、納稅服務等5個維度的全方位立體化服務體系,為全力打造西安北跨戰略核心聚集區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PROJECTS
全周期護航重點項目建設。
開發“項目生命樹”小程序,圍繞項目全生命發展周期,實現“一套流程管項目”,有效破解了企業辦事流程不熟、資料清單不全、事項查詢不便、惠企政策不通等難題。
樹牢“以高質量項目引領高質量發展”理念,新城重大產業項目由委領導直接包抓,各部門對112個在建項目實行分類包抓推進。
建立“一把手”周調度會制度,每周由黨委管委會主要領導召開重點項目調度會議,持續協調解決有關問題。
按照項目招引、落地、建設、投產的全生命周期,一對一為重點項目配備“全流程服務、全要素保障、全過程代辦”服務到底的金牌“行政專員”。
按照項目立項、土地供應、規劃審批、施工許可4個階段,通過提前介入、流程再造、分類審批、容缺受理、限時辦結等措施,積極探索“情景式”審批、聯合踏勘、多評合一、多圖聯審、全程代辦等方式,進一步提升審批效能。
上半年,省、市、新區各級重點項目分別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70%、66%、65%。
全渠道增強人力資源供給。
摸清企業“需求側”,建立企業招聘難題臺賬及不同類型人力資源需求表。了解人才“供給側”,建立群眾意向工作和技能需求表。向就業困難群眾“送技能”,對有勞動能力、就業意愿的人員,采用訂單培訓、定向培養等方式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向靈活就業主體“送政策”,通過“線上平臺推廣”和“上門定制推薦”等多渠道、多形式開展創業政策宣傳。
建政校企合作交流平臺,聚焦新城重點產業發展,精準鏈接隆基、創維等重點企業與陜西科技大學等專業對口高校,促進校企開展產學研和人才培養等方面深層合作。
建立“回頭看”工作機制,每季度開展人力資源服務工作復盤,對各項措施進行績效評價,讓“數據”發言,用“反饋”說話。動態解決招聘就業新問題,彌補市場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不足,實現人力資源在“供需兩側”順暢流通,有效破解“雙難困局”。
今年以來,線上線下幫助重點企業解決用工需求4749人。
全方位加強人才服務保障。
發布《涇河新城人才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工作方案》,通過健全機制、數據賦能、政策服務、人才關愛、要素配套等5項舉措,全方位加強人才服務保障。
制定出臺《人才引進工作服務辦法》等5項標準化指導辦法,實現人才服務工作流程化、規范化、便捷化。
建立以企業、人才、政策為基礎的人才服務保障體系數據庫,為企業、人才提供個性化的定制服務。錄入企業130家,人才10328名,配套政策21項。
以秦創原(涇河)科技人才·企業服務中心及線上平臺“涇彩Online”為抓手,構建涇河新城人才企業生態指數,實現建模分析、主動服務,推動資源供給、產業鏈聯動。
以人才禮遇、人才安居、人才認定、人才引進、人才交流等為重點,開展人才全鏈條服務。深入開展科技服務、金融服務、智慧化服務場景搭建、產業鏈交流活動等專業化協作服務,達到壯大龍頭企業、發展配套企業、形成產業聚集的效果。
今年以來,累計服務各類人才5000余人次。
全覆蓋提供特色金融支持。
出臺《涇河新城秦創原金融加速器平臺特色獎補政策試行辦法》,今年以來獎補25家企業,共獎補資金250萬元。
在秦創原(涇河)科技人才?企業服務中心成功掛牌首個“離行式”金融服務中心,針對不同類型企業需求推出三大特惠貸款及系列惠企金融服務,“量身定制”金融服務。
發揮科技金融工作站職能作用,通過電話摸排,實際走訪等途徑,全面摸底區內企業當前經營狀況和融資需求,向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金融服務。
依托政務大廳辦事窗口優勢設立“金融服務專區”,將金融服務關口前移,為各類市場主體提供“線上+線下”便捷高效的一站式金融服務,致力于將“金融服務專區”打造成為“金融服務數字化、金融產品超市化、金融工作實體化”的創新金融服務平臺涇河新城樣板。
引入全省除金融機構外唯一的征信系統,先后招引20余家金融機構入駐,提供60余種特色金融產品。
上半年,為轄區各類企業提供了超過1億元的貸款支持。
全過程提升納稅服務質效。
突出便利化、智能化、個性化特點,為轄區內重點項目提供全過程、全方位、全周期的管家式稅務服務。
為重點項目各配備一名“稅務管家”,發放“稅務管家聯系卡”、政策輔導大禮包輔導優盤。圍繞光伏產業從簽約、建設到投產全過程的政策需求,篩選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留抵退稅、出口退稅等14類稅收優惠政策,編制了《光伏產業稅收優惠政策適用指南》,獲得項目納稅人的高度肯定。
為推進隆基綠能光伏產業園建設,充分發揮“稅務管家”團隊作用,及時上門精準宣傳輔導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以最快的速度協助企業及時享受各類稅費減免3213.82萬元,緩解了企業建設資金壓力。
創新拓展“非接觸式”核查方式,以遠程視頻代替傳統的人員現場核查,核查時間從以前最短需要半天時間縮短到現在只需10分鐘,最長1個小時,打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實現了24小時及時即辦,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