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精品久久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你懂的_一区二区日韩av_午夜久久一区

首頁/ 新聞中心 / 專題專欄 / 脫貧攻堅 / 扶貧政策 / 正文

扎實開展“三比一提升”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持續傳導壓力,確保盡銳出戰,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決定,從9月開始到年底,在全省貧困縣(含已摘帽縣)和有扶貧任務的縣同步開展“比責任落實、比盡銳出戰、比精準舉措,提升脫貧質量”的“三比一提升”行動,充分發揮縣委書記“一線總指揮”作用,進一步增強基層干部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的主動性、責任心和緊迫感,以攻堅之勇和“繡花”之功,推動年度脫貧任務全面高質量完成,鞏固成果不返貧,堅決打贏攻堅戰。

“行百里者半九十”。脫貧攻堅越到緊要關頭,越要堅定必勝的信心,越要有一鼓作氣的決心。開展“三比一提升”行動,就是讓縣委書記在脫貧攻堅中把舵定向頂上去、壓實責任頂上去、建強隊伍頂上去、破解難題頂上去、統籌資源頂上去、一線督戰頂上去,以上率下、以身作則,引導各級自覺把攻堅責任牢牢扛在肩上、時時放在心上、處處抓在手上,確保任務下沉、責任下沉、工作重心下沉,切實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上來,進一步增強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開展“三比一提升”行動,要堅持脫貧攻堅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目標管理和過程管理相統一,做到精干力量向一線集結,優質資源向一線匯聚,著力解決突出問題,激發“比學趕超”動力。比責任落實、比盡銳出戰、比精準舉措是手段,提升脫貧質量是目的。通過“三比一提升”行動,讓干部群眾互學互鑒受啟發、找差距、明方向,在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中提升能力水平,在推動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中強化責任擔當,以扶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扎實、脫貧結果真實獲得群眾認可,真正做到比出干勁、比出信心、比出成效,不斷提升全省脫貧攻堅的整體質量和工作水平。

黨的十八大以來,陜西將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采取超常規舉措,形成五級書記抓扶貧、全省上下促攻堅的大扶貧格局。全省農村貧困人口由2011年年底的592萬人減少到2018年年底的77.55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1.40%下降到3.18%。2017年4個貧困縣脫貧摘帽,2018年23個貧困縣脫貧摘帽。但是,也應清醒地看到,2018年年底全省還有29個貧困縣未摘帽、77.55萬貧困人口未脫貧,部分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還不夠強,脫貧基礎還不牢固,返貧風險還比較大,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

一比責任落實 夯實主官主責

此次在貧困縣(含已摘帽縣)和有扶貧任務的縣同步開展脫貧攻堅“三比一提升”行動,就是聚焦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和完成脫貧任務的薄弱環節,圍繞脫貧攻堅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緊扣貧困縣尤其是縣委書記職責,推動縣級持續用力抓鞏固,緊盯短板促提升,不斷提高脫貧攻堅質量和工作水平。按照責任唯一的原則,制定相關部門責任清單,壓實鄉村工作責任。同時,實行最嚴格的考核評估制度,將脫貧攻堅在年度目標考核中的權重由5分提高到20分,明確脫貧攻堅成效考核被評為較差等次的在年度目標責任考核中直接確定為較差等次,并嚴格實行“一票否決”。通過層層傳導壓力,夯實各級各部門脫貧攻堅責任,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落細。

二比盡銳出戰 凝聚攻堅合力

針對不同區域、不同階段重點工作,召開陜南、陜北、關中脫貧攻堅推進會和貧困縣縣委書記座談會,研判工作、解決問題,層層傳導工作壓力。推廣平利縣統籌調動縣級和部門領導駐村幫扶“四支隊伍”的“總隊長制”做法,營造“比學趕超”氛圍。先后選派14.7萬名扶貧干部、2.4萬名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從省直單位選派70多名優秀處級干部到村掛職。舉辦領導干部、一線幫扶力量、鄉村人才等各類培訓班38期,共培訓4429人次。大力推廣延安市“八查八改”經驗,做到一線力量過硬,確保脫貧退出村村過硬、戶戶過硬。強化貧困縣約束機制落實,對全省貧困縣統籌安排進行審計,嚴肅處理違反約束機制的問題,移送問題線索52件。

三比精準舉措 夯實增收基礎

持續強化治本之策,積極探索開發式扶貧路徑,幫助貧困群眾建立穩定的增收來源,提高自我發展能力。將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大力實施“3+X”產業扶貧工程,發揮以蘋果為代表的果業、以奶山羊為代表的畜牧業和以棚室栽培為代表的設施農業3個千億級產業的牽引作用,陜西六盤山區、渭北地區和呂梁片區蘋果面積超過1000萬畝,全省果業庫存能力達346萬噸,秦巴山區茶園面積達270萬畝,食用菌產業形成覆蓋面廣、帶貧效果好的完整產業鏈,逐步形成“大產業、大聚集,小產業、廣覆蓋”格局,基本實現有能力有意愿的貧困戶家庭至少有1個脫貧產業。健全完善帶貧益貧機制,突出新型經營主體帶動作用,扶持培育龍頭企業2680家,發展專業合作社5.9萬家,全省1.4萬家經營主體精準帶動40多萬戶貧困戶產業增收。針對搬遷后續扶持工作,統籌推進安置住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將產業就業項目向集中安置區布局安排,充分發揮搬遷后勞動力聚集優勢,積極承接產業轉移,鼓勵各類企業和創業人員創辦社區工廠,實現百戶以上安置區新社區工廠全覆蓋。大力發展社區工廠,把易地扶貧搬遷戶作為社區工廠吸納帶動就業的重點對象,鼓勵各類企業和創業人員創辦社區工廠,全省總數達到779家,僅安康市發展新社區工廠340家。積極培育就業扶貧基地1059家,在省內轉移就業貧困勞動力占轉移就業總數的66.8%。在各級機關、事業單位和財政撥款的社會組織開發公益專崗,在貧困村開發特設就業扶貧公益性崗位,共安置9.6萬名貧困勞動力就業。

提升脫貧質量 完善長效機制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貧困戶脫貧、貧困縣摘帽后,還要堅持持續攻堅與鞏固成果兩手抓,嚴格落實政策、責任、幫扶、監管“四個不摘”,確保工作力度、扶持力度、考核力度“三個不減”,持續打好脫貧鞏固提升攻堅戰。全面推廣“扶志六法”、安康新民風建設、耀州區“八星勵志”經驗和模式,開設道德講堂4.4萬余場次、道德評議4.1萬余場次;持續開展“明理、感恩、誠信、自強”教育,組織開展全省脫貧攻堅表彰活動,持續激發貧困群眾脫貧信心。出臺扶貧扶志行動《實施意見》,把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綜合運用生產獎補、勞務補助、以工代賑、以購代捐等措施,建立覆蓋所有貧困村的“愛心超市”9900余個,發揮政策導向作用,加強實用技能培訓,激勵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自力更生擺脫貧困。建立完善日常暗訪、年度考核的脫貧攻堅督導考核制度,近期派出5個工作組赴市、縣開展常態化督導,推進工作落實。山陽縣創新開展以“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講幫扶措施,群眾評幫扶成效;鎮村干部講履職情況,群眾評工作成效;群眾講脫貧情況,鎮村和駐村干部評其內生動力”為主要內容的“扶貧脫貧互講互評”活動,促使基層黨組織發揮作用強引領、“四支隊伍”主動履職勇作為、基層黨員示范帶動作表率、貧困群眾自主創業早脫貧,推動形成“扶貧有作為、脫貧有實效”的良好局面。

歸檔時間:2023-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