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精品久久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你懂的_一区二区日韩av_午夜久久一区

首頁/ 新聞中心 / 專題專欄 / 脫貧攻堅 / 扶貧政策 / 正文

陜西省環境保護廳陜西省扶貧開發辦公室關于印發《陜西省環境保護脫貧實施方案》的通知

陜環發[2016]20號

各設區市環保局、扶貧辦,楊凌示范區環保局,西咸新區建設環保局、韓城市環保局、扶貧辦,省級各有關部門:

  根據《中共陜西省委、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的實施意見》(陜發[2015]20號)精神,省環境保護廳和省扶貧開發辦公室共同研究制定了《陜西省環境保護脫貧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陜西省環境保護廳

陜西省扶貧開發辦公室

2016年4月20日

陜西省環境保護脫貧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以及《中共陜西省委、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的實施意見》精神,結合全省環境保護工作重點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實際,編制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牢固樹立環境就是民生的扶貧理念。準確把握環保與脫貧的內在統一,精準發力,真抓實干,圍繞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生態創建為重點統籌環境保護與脫貧攻堅,切實改善農村貧困地區生態環境質量,解決危害群眾健康、影響農村可持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走出一條脫貧致富與環境改善的雙贏之路。

  統籌規劃、嚴守底線。堅持環保優先、生態優先,在推進脫貧攻堅的同時嚴守生態保護紅線,促進貧困地區綠色發展。根據關中、陜北和陜南貧困區域農村環境的突出問題,結合各地自然條件和治理水平,合理確定環保脫貧目標任務,制定并實施立足當前、兼顧長遠、經濟可行的環保脫貧規劃,分類指導、動態管理,創建出各具特色的多樣化產業發展模式。

  示范引領、整體推進。優先選取漢丹江、渭河、黃河干支流沿線縣(市、區)貧困區域,同時選擇關中、陜北部分縣城周邊人口密集、村鎮集中的生態環境敏感的鎮村和部分環境問題突出的“問題村”,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示范建設。針對有積極性的地方政府開展生態縣、生態鄉鎮和生態村的創建工作。

  整合資源、形成合力。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項目建設與中、省脫貧攻堅規劃相銜接,圍繞美麗鄉村建設、小城鎮建設、新農村建設、生態移民等要求,統籌推動貧困區域生態環境保護。

  創新機制、確保成效。引領貧困地區創新發展,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廣有機產品生產,實施綠色能源,逐步淘汰落后和環境污染的生產、生活方式。不斷建立健全農村環境保護長效機制,規范項目實施管理,大力推廣農村環境保護實用技術,確保農村環保設施長效運行。

  政府主導、多元投入。利用生態轉移支付資金、生態補償和生態保護工程資金支持貧困地區環境保護。充分發揮中省“以獎促治”資金和市、縣配套資金的主導作用,鼓勵各地拓寬資金渠道,加大財政涉農資金整合力度,優先解決貧困村和移民點農村環境突出問題,推動生態脫貧。

  (二)努力實現環保與脫貧的雙贏目標。通過實施貧困地區環境保護工作,引領貧困地區盡快脫貧。到2020年,在實現脫貧攻堅目標的同時,全省農村貧困地區農村人居環境和生態環境質量狀況明顯改善,農業面源污染和畜禽養殖污染得到有效遏制,農業、農村經濟結構趨于合理優化,農村生態環境監管能力和群眾環保意識顯著提高。

  二、實施區域

  (三)科學劃定環境保護重點脫貧區域。全省56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片區縣(以下簡稱貧困縣)是我省環境保護的重點脫貧區域,其中將秦巴山區、呂梁山區和六盤山區等連片特困地區覆蓋我省縣區作為我省作為環保脫貧重點實施區,在綜合利用各項政策和資金的基礎上,充分利用中央資金支持納入南水北調水源涵養保護區貧困區域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包括漢中、安康、商洛3市共28個縣(市、區),將漢中市西鄉縣、安康市白河縣、商洛市丹鳳縣作為整縣推進試點縣。省級配套資金重點支持關中及陜北貧困區域縣區。年度具體支持區域按照環保部支持重點和全省環保脫貧部署實行動態管理。

  三、主要任務

  (四)大力推進農村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統籌推進貧困地區和移民點生活垃圾處理、污水治理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加快建設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垃圾收集處置設施。積極推廣“縣城動力處理、鎮村濕地(微動力)處理”等污水處理模式和“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處理)、縣處理”等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全面推行村莊保潔制度,合理配置保潔人員,明確村民的保潔義務。全面排查、清理陳年垃圾。集中清理村邊、房前屋后的土堆、糞堆、柴堆、草堆、建筑垃圾堆。推行垃圾源頭減量,適合在農村消納的垃圾分類后就地減量。建立農村生活垃圾及其他廢舊物資回收利用系統,禁止危險廢物和電子廢物與生活垃圾混合儲存處理。施行改廁工程,普及雙甕式、三格化糞池式、水沖式、沼氣式等形式的農村衛生廁所建設。到2020年,全省56個貧困縣的重點鎮(鄉)全面開展污水、垃圾設施建設,重點建制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以上。

  (五)加強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在漢丹江、渭河、延河、無定河、黃河干流等重點流域貧困縣,實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示范工程。鼓勵發展種養結合循環農業,推行農業清潔化生產。實施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倡導農民增施有機肥。指導農民科學使用農藥,推行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嚴控高毒農藥使用,實行定點經營、實名制使用。加強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建立農資包裝廢棄物貯運機制。到2020年,上述地區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農膜回收率達到80%以上。

  (六)逐步規范農村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鼓勵支持貧困地區生態化畜禽養殖產業發展,推動種養結合、廢棄物循環利用、無公害畜禽產品生產等農業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模式。推廣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實用技術,支持建設有機肥加工廠等畜禽糞污治理設施。加快農村脫貧力度,不斷形成了以畜牧、林果、中藥材、休閑觀光旅游農業等一系列能夠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產業,促進村容村貌和群眾精神面貌發生變化。鼓勵農村地區建設沼氣、推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減少對秸稈、柴薪的燃燒量,到2020年,力爭貧困地區農村畜禽糞便基本實現資源化利用。

  (七)強化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管。積極開展貧困地區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工作,強化水源保護區管理。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和環境監管,逐步建立水源地水質定期監測制度。2016年底前,基本完成全省貧困地區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的劃定,定期監測,確保飲用水水質安全。

  (八)推進貧困地區農村生態創建工作。把生態創建和脫貧攻堅結合,利用生態轉移支付資金、生態補償和生態保護工程資金支持脫貧攻堅。“以創促治”、“以獎促創”等政策效應向貧困地區重點傾斜,積極推進貧困地區生態文明示范創建、美麗鄉村示范創建、生態旅游示范創建等生態環境創建工作。美麗鄉村建設和村莊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也要向貧困地區傾斜,通過村莊人居環境整治,分期逐步實現村容整潔,村貌“綠化、美化、亮化”,到2020年全省貧困地區基本完成村莊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四、2016年重點任務

  (九)實施好2016年重點農村環境脫貧項目。2016年全省環境保護脫貧工作主要圍繞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開展,重點支持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四大類項目內容。

  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示范工程。整治各種污染源,建設水源地保護設施。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進行排污口拆除、截污及隔離設施建設、標志設置等。分散式飲用水水源地根據取水點位置、供水量、取水方式不同,采取相應的污染防治措施。

  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示范工程。結合陜南、陜北、關中地區的不同特點,因地制宜在全省推廣“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垃圾處理模式,使得示范片區農村生活垃圾得到妥善處理,并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治理設施長期穩定運行。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示范工程。建設一批適合農村特點的、相對完善的、集中和分散相結合的污水處理處置設施,使得示范片區農村生活污水得到妥善處理,并建立長效管理機制,治理設施長期穩定運行,污水達標排放。

  畜禽養殖污染整治示范工程。通過實施示范工程,使得示范片區村莊畜禽養殖實現人畜分離、畜禽集中養殖、集中治理,養殖廢棄物做到無害化處理處置和資源化利用。

  (十)確保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順利實施。2016年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計劃對45個示范縣區進行重點支持,約投資5.3億元,其中利用中央農村節能減排專項資金3億元,省級財政配套資金1.5億元,市縣配套資金8030萬元。按區域流域劃分,漢丹江流域29個示范縣區項目總投資3.9億元;關中12個示范縣區項目總投資10185萬元;陜北4個示范縣區項目投資3625萬元。

  通過在全省45個示范縣區的211個鄉鎮981個行政村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受益人口約152.4萬人。全省預計完成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污染防治設施400多處;建成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近250套,污水收集管網220多公里;建設垃圾處置設施50余處,配置垃圾箱5500多個;建設分散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設施100余套。新增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能力近800萬噸/年、生活垃圾收集清運能力25萬噸/年、畜禽養殖污染處理和綜合利用能力0.8萬噸/年;主要污染物COD減排大約1000噸/年,氨氮減排500噸/年。我省南水北調漢丹江水源涵養保護區周邊及渭河干流沿岸農村環境將得到明顯改善。同時,驗收命名一批省級生態縣、鎮、村,鼓勵公眾和地方政府積極參與生態創建工作,不斷提升農村生態環境質量。

歸檔時間:2023-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