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陜林計發〔2016〕148號
各設區市林業局(農林委)、扶貧辦(局),楊凌示范區林業局,韓城市林業局、扶貧辦:
《陜西省林業精準脫貧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附件:陜西省林業精準脫貧實施方案
陜西省林業廳
陜西省扶貧辦
2016年4月29日
陜西省林業精準脫貧實施方案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的實施意見》(陜發[2015]20號)精神,充分發揮林業生態脫貧和林業產業增收作用,切實做好林業精準脫貧工作,特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加快推進部分貧困人口就地轉化為護林員。
1、積極爭取國家生態護林員指標。認真摸清全省生態護林員需求情況,按照“縣管、鄉建、站聘、村用”原則,盡快制定全省生態護林員實施方案,科學組織實施好國家生態護林員政策,努力使我省盡可能多的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地轉化為生態護林員。
2、切實發揮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縣級統籌管護費作用。各縣原則上將不少于20%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縣級統籌管護費用于聘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事護林員工作,積極探索建立專業化或半專業化森林資源管護隊伍新機制,努力使部分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地轉化為集體護林員。
3、進一步調整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護林人員結構。今后,各天保實施單位在新聘用管護人員時,須優先聘用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爭取使部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地轉化為天保護林員。
到2020年,以上三類護林員力爭解決1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二、加快推進貧困地區退耕還林脫貧工程建設。
4、加快推進秦巴山區、呂梁山區、六盤山區三個國家連片特困地區和白于山區、黃河沿岸土石山區兩個省級連片特困地區退耕還林脫貧工程。有計劃、有步驟地將特困區域25度以上陡坡耕地全部實施退耕還林,優先安排建檔立卡貧困戶退耕還林。到2020年,力爭使連片特困地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戶均擁有2畝退耕還林地。
5、科學指導建檔立卡貧困退耕戶調整退耕地栽植結構。指導建檔立卡貧困戶科學經營退耕地,精準建設一批山地蘋果、核桃、花椒、茶葉、板栗、油用牡丹等為代表的優質高效經濟林基地、木本油料基地和特色經濟林基地。到2020年,努力使建檔立卡貧困退耕人口人均擁有特色經濟林面積達到1畝以上。
三、加快推進貧困地區林業生態脫貧工程建設。
6、加快推進貧困地區天然林資源保護、新一輪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長江中上游防護林、京津風沙源綜合治理、造林補貼試點等林業重點生態營造林工程建設,省上在安排重點工程建設任務和投資時重點向貧困地區傾斜,各市縣在選擇造林地塊和編制作業設計時,要盡量向貧困村、貧困戶傾斜,在整地、栽植等工程作業時,要優先聘用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使貧困人口獲得相應勞務收入。
7、加大林區道路、林區安全飲水、林區電網改造、森林防火、自然保護區建設、濕地保護、林木種苗等林業基本建設項目及投資向貧困地區傾斜力度,加快改善貧困地區林業基礎設施落后狀況。在林業基本建設項目實施中,要盡量聘用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事相關勞務工作,幫助貧困戶增收。
8、加快培育造林綠化新機制。依托國有林場、國有苗圃及社會專業化組織,提倡在貧困地區發展一批技術過硬、專業素質高的造林綠化專業隊伍,推行專業化造林制度。專業隊要優先吸納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事造林工作,幫助部分貧困人口就業和增收。
四、加快推進貧困地區林業脫貧產業發展。
9、加快推進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積極籌建秦嶺國家公園、橋山國家公園和大熊貓國家公園,啟動旬陽壩森林體驗區等公園核心區建設。加強國家公園生態資源保護,有序發展國家公園生態產業。創新生態資金使用方式,利用國家公園生態補償和生態保護工程資金,使當地有勞動能力的部分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轉化為護林員等生態保護人員。
10、大力發展貧困地區森林旅游產業。加快建設以秦巴連片特困地區為核心,點、線、面相結合的全省森林旅游網絡,有序推進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沙漠公園、自然保護區旅游小區等生態旅游產業發展,開發生態旅游產品,打造特色精品旅游線路,引導周邊貧困人口發展農家樂、林家樂以及參與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沙漠公園建設及經營活動,推動貧困人口多渠道參與生態旅游,擴大就業,增加收入。
11、大力發展貧困地區干雜果經濟林和木本油料產業。各縣每年要從省級安排的核桃等干雜果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不少于20%的資金,支持貧困地區發展核桃、紅棗、柿子、板栗、花椒等干雜果經濟林產業和油茶、長柄扁桃、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產業,引導貧困村、貧困戶建設干雜果經濟林和木本油料示范基地,改造提升低產低效園。
12、大力發展貧困地區林下經濟產業。各縣要從省級下達的林下經濟發展資金中安排不少于20%的資金,用于貧困地區發展林下經濟,引導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發展林菌、林藥、林禽、林畜等林地立體復合經營。建設主體為龍頭企業或合作社的,要積極帶動當地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
13、大力扶持貧困地區林業龍頭企業和林業專業合作社。省級林業產業專項資金要重點扶持貧困地區林業龍頭企業和林業專業合作社,引導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按照 “企業+基地+專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生產經營,鼓勵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托管貧困戶林地或與貧困戶合作經營,龍頭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要優先聘用當地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最大努力增加貧困人口收入。
14、強化貧困地區林業科技推廣與培訓。加大貧困地區困難立地造林技術、核桃提質增效技術、紅棗設施栽培技術、花椒良種及低產園改造技術、油茶良種與豐產栽培技術等一批適用技術推廣,實施“211”林業科技入戶工程。組織編印貧困地區經濟林種植和林下養殖扶貧培訓教材,每年培訓貧困人口不少于1000人。
五、加快實施國家貧困林場扶貧項目建設。
15、各級林業部門要管好、用好中央財政國有貧困林場扶貧專項資金。國有貧困林場要利用中央財政扶貧專項資金,在搞好林場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積極帶動林場周邊貧困地區改善基礎設施落后的狀況,并優先聘用當地有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增加貧困人員的勞務收入。
各級林業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中、省精準脫貧戰略部署,盡其所能,凝心聚力,認真組織實施好林業精準脫貧實施方案,打好林業精準脫貧攻堅戰,為全省精準脫貧工作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