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shù):次
陜西咸宣發(fā)〔2017〕7號
各新城黨委宣傳部:
為貫徹落實5月25日全省脫貧攻堅整改會議及新區(qū)脫貧攻堅專題會議精神,以及近期省委宣傳部就脫貧攻堅宣傳工作所做的整體安排和市委宣傳部《關于在全市開展脫貧攻堅宣講工作的通知》(市宣發(fā)〔2017〕33號)、《全市脫貧攻堅宣傳工作方案》(市宣發(fā)〔2017〕34號)、《全市脫貧攻堅宣傳報道方案》(市宣發(fā)〔2017〕35號)、《關于做好脫貧攻堅社會宣傳工作的通知》、《關于做好脫貧攻堅文藝宣傳工作的通知》和《關于做好脫貧攻堅公益廣告刊播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現(xiàn)就進一步加強新區(qū)脫貧攻堅宣傳工作通知如下:
一、高點站位,提升認識。要認識到脫貧攻堅是當前新區(qū)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到中央、省委、市委的要求上,以高度的責任心和強烈的使命感全力攻堅克難、精準發(fā)力,為新區(qū)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實現(xiàn)全面小康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二、強化責任,落實到位。要明確責任,完善機制,認真制定各項宣傳方案,按照主要領導牽頭抓總,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宣傳干部對接聯(lián)絡的機制,形成新區(qū)總體指導、新城具體負責、鎮(zhèn)辦積極實施、群眾廣泛參與的宣傳工作大格局。各新城黨委宣傳部要積極做好各項宣傳報道,加強網絡輿情監(jiān)測和管控,開展豐富多樣活動,努力營造良好宣傳氛圍,確保宣傳有聲勢、有力度、有實效。
三、扎實細致,節(jié)奏合理。要按照工作流程必須落實、工作過程必須紀實、工作作風必須務實的要求,將各項工作安排落到實處。同時,對照三個重要時間節(jié)點,合理調配資源,扎實開展工作:5月底前各級和各有關部門要全方位整改到位,6月中旬前省上隨機暗訪、巡查,7月迎接中央對我省巡查。
四、按時報送,強化督查。各新城黨委宣傳部要按照《西咸新區(qū)脫貧攻堅工作宣傳方案》(見附件1)的要求積極主動營造氛圍,及時挖掘提煉和總結推廣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先進典型和好經驗好做法。新區(qū)黨工委宣傳部將對工作落實情況開展不定期督查,對未能積極主動按時落實的單位,將予以通報批評。
根據(jù)省、市相關要求以及目前已開展的各項工作,請各新城黨委宣傳部根據(jù)宣傳工作方案要求及時主動報送相關資料:
1.每周四下午17:00前報送本周脫貧攻堅宣傳工作開展情況及資料報表(特別是在各類媒體、自媒體上刊播的報道,“激發(fā)內生動力 合力脫貧攻堅”主題宣傳活動、公益廣告刊播、宣講工作、文藝宣傳等工作)。
2.從6月開始每月29日前至少上報2名先進人物事跡(脫貧致富代表、扶貧干部代表、村干部、社區(qū)干部代表)和1個先進經驗介紹。
3.每2個月報送一次文藝宣傳工作開展情況(具體報送期限為:7月29日、9月29日、11月29日)。
新區(qū)黨工委宣傳部擬每季度召開一次脫貧攻堅宣傳專題工作會議,對各項工作開展情況進行通報和點評。
聯(lián)系人:唐 皓
電 話:33186078 13379182133
郵 箱:386267218@qq.com
附件:1. 西咸新區(qū)脫貧攻堅工作宣傳方案
2.政策連接你我他 脫貧致富奔小康、、陜西省脫貧攻堅政策摘要(電子版發(fā)送)
3. 西咸新區(qū)脫貧攻堅工作政策問答(電子版發(fā)送)
4. 外地脫貧攻堅經驗摘編(電子版發(fā)送)
中共陜西省西咸新區(qū)工作委員會宣傳部
2017年5月26日
附件1:西咸新區(qū)脫貧攻堅工作宣傳方案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戰(zhàn)略思想,貫徹省、市關于脫貧攻堅工作的部署要求,為新區(qū)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實現(xiàn)全面小康,“不落一戶不落一人”的目標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結合新區(qū)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重大戰(zhàn)略決策、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有關脫貧攻堅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根本,深入貫徹落實省、市工作部署,充分運用各種有效方式和載體,全面宣傳新區(qū)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成就,生動報道各部門各單位豐富實踐和先進典型,進一步引導廣大干部群眾解放思想、振奮精神、堅定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努力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注、支持和參與脫貧攻堅的良好氛圍。
二、宣傳重點
(一)大力宣傳脫貧攻堅的重大意義。通過媒體大力宣傳,讓新區(qū)各級領導干部和人民群眾深刻認識到脫貧攻堅的重大意義,這不僅是經濟工程、民生工程,也是政治任務,特別是要把它上升到“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的高度來認識。
(二)大力宣傳脫貧攻堅的總體思路。宣傳新區(qū)按照總書記“七個強化”要求,省委婁勤儉書記“五點要求”、毛萬春副書記“十條鐵規(guī)”講話精神,切實落實省委“五個時間節(jié)點”要求和王永康書記十點要求,開展“八個一批”、“兩不愁三保障”、“六個精準”專項措施等攻堅行動計劃中的生動實踐。
(三)大力宣傳脫貧攻堅的部署舉措。報道新區(qū)貫徹落實上級精神,關于脫貧攻堅的安排部署。
(四)大力宣傳脫貧攻堅的進展成效。報道各新城、各部門、各單位、各街鎮(zhèn)、各村開展脫貧攻堅的工作舉措、進展情況和取得的成效,積極宣傳各街鎮(zhèn)、村莊在基礎設施建設、產業(yè)發(fā)展規(guī)模、人民安居樂業(yè)、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取得的新成績。
(五)大力宣傳脫貧攻堅的先進典型。宣傳各新城、各部門、各單位、各街鎮(zhèn)、各村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積極探索和鮮活經驗,宣傳貧困戶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脫貧典型,宣傳帶領群眾真抓實干、克難攻堅、脫貧致富的“第一書記”典型,宣傳社會各界支持脫貧攻堅的先進典型等。
三、宣傳時間
從即日起至年底,分三個階段進行:
(一)啟動預熱階段(5月中旬-5月底),配合新區(qū)各級和各有關單位整改工作,積極宣傳新區(qū)各類脫貧攻堅會議精神和安排部署,脫貧攻堅重大意義、目標任務、決策部署等,營造良好氛圍。
(二)攻堅克難階段(5月底-6月下旬),大力宣傳各新城、各部門、各單位、各街鎮(zhèn)、各村(社區(qū))脫貧攻堅各項工作舉措、進展情況和取得的成績,宣傳貧困地區(qū)群眾脫貧致富的生動實踐,宣傳各地各單位涌現(xiàn)出來的先進經驗和典型人物。
(三)鞏固提升階段(7月初至年底),總結新區(qū)脫貧攻堅的先進工作經驗,宣傳各新城、各部門、各單位、各街鎮(zhèn)、各村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升貧困地區(qū)群眾生活水平的做法,宣傳探索建立的脫貧攻堅長效機制。
四、宣傳安排
(一)開展入戶政策宣傳,保障專欄宣傳。要高度重視入戶宣傳的重要性,扎實開展入戶宣傳是提高政策知曉率的關鍵,是開展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的前提,直接關系到群眾滿意度的提升。要確保每戶都有政策宣傳,做到每戶都要滿意。
新區(qū)、新城、街鎮(zhèn)、村(社區(qū))都要保證宣傳專欄全覆蓋,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宣傳脫貧攻堅行動的工作部署、工作流程、政策標準、工作動態(tài)和舉措成效。
(牽頭單位:新區(qū)黨工宣傳部,責任單位:各新城宣傳部門,各街鎮(zhèn)、村、社區(qū))
(二)開設官媒專欄專題,組織網評文章。從5月中旬起,新區(qū)及各新城官方網站、官方微博微信等區(qū)內媒體統(tǒng)一開設相關專欄、專題,以豐富多樣的形式,報道脫貧攻堅行動的工作部署、進展動態(tài)、舉措成效,開展全方位多角度的政策解讀、推廣先進經驗、宣傳先進典型人物、選登優(yōu)秀的建議留言等,每周報道不少于2條次。
新區(qū)各級網評員隊伍要策劃撰寫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網評文章,深入闡釋脫貧攻堅的重大意義,結合當前工作重點,體現(xiàn)群眾心聲,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
(牽頭單位:新區(qū)黨工宣傳部,責任單位:各新城宣傳部門)
(三)做好日常報道和外宣報道。及時報道新區(qū)關于脫貧攻堅的各類會議和安排部署,中央、省、市的各項扶持政策,反映各地、各部門的行動、進展和成果。要充分運用文字、圖片、音視頻等形式和論壇、博客、微博、微信等渠道,開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宣傳報道。
積極協(xié)調陜西電視臺、陜西日報、西安電視臺、西安日報、西安晚報、華商報等省、市媒體,集中力量挖掘新區(qū)脫貧攻堅的亮點和特色,采取靈活多樣的報道形式加強對外宣傳,推介新區(qū)脫貧攻堅的先進經驗和先進典型。
(牽頭單位:新區(qū)黨工宣傳部,責任單位:各新城宣傳部門,配合單位:新區(qū)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街鎮(zhèn)、村、社區(qū))
(四)挖掘典型經驗,組織專題采訪。要善于挖掘、發(fā)現(xiàn)脫貧攻堅工作中的鮮活經驗和先進典型,濃墨重彩地宣傳一批帶領群眾脫貧的典型以及通過社會各界支持和自身努力擺脫貧困的先進典型,推出系列報道。請各新城從6月開始每月至少上報2名先進人物事跡(脫貧致富代表、扶貧干部代表、村干部、社區(qū)干部代表)和1個先進經驗介紹。
主動協(xié)調各級各類媒體深入一線,開展脫貧攻堅系列主題采訪活動,充分反映各地產業(yè)脫貧、就業(yè)及社保兜底脫貧、危房改造脫貧、教育及健康脫貧、基礎建設、結對幫扶等方面的新面貌、新舉措、新成效,報道脫貧致富的典型人物。
(牽頭單位:新區(qū)黨工宣傳部,責任單位:各新城宣傳部門,配合單位:新區(qū)脫貧攻堅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各街鎮(zhèn)、村、社區(qū))
(五)做好理論政策宣講,營造社會氛圍。發(fā)揮專家、干部、群眾三支隊伍作用,做好脫貧攻堅宣講人員培訓,組建各級脫貧攻堅宣講團,深入一線宣講宣傳中央和省、市脫貧攻堅重大決策部署和具體政策,扶貧工作典型經驗和脫貧致富先進事跡,面對面解答群眾關于扶貧政策的疑問。加強各級干部對中央和省、市脫貧攻堅新部署新要求的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激發(fā)貧困群眾致富的內生動力,形成脫貧攻堅的強大合力。
按照省、市“激發(fā)內生動力 合力脫貧攻堅”主題宣傳活動安排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
1.開展主題展覽。按照省委宣傳部、省扶貧辦聯(lián)合設計制作的展板,按規(guī)定時間、規(guī)定流程(5月15日起在全省各縣所轄各鄉(xiāng)鎮(zhèn)、街道同步開展為期一周的展覽;5月22日起巡回在所有村、社區(qū)各開展為期3天的展覽;之后,在每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長期展覽)舉辦展覽。各新城在制作展板時,要增加當?shù)胤鲐?、脫貧工作的先進典型內容,用群眾身邊的人和事,引領和推動脫貧攻堅工作。
2.發(fā)放口袋書。將省委宣傳部、省扶貧辦聯(lián)合設計制作的《政策連接你我他 脫貧致富奔小康、、陜西省脫貧攻堅政策解答》宣傳口袋書電子版進行印制下發(fā),5月底前按照至少戶均一冊的標準印制下發(fā)。
3.廣告宣傳。精心策劃、制作、刊播脫貧攻堅的公益標語、圖片、視頻等,宣傳脫貧措施、推廣先進經驗,引導貧困群眾樹立不等不靠、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思想,形成“崇尚勞動、脫貧光榮”的社會氣氛。要充分利用便民服務窗口、公園廣場、醫(yī)療機構、村(社區(qū))宣傳欄、公示欄、廣播、電視、網站、新媒體平臺等渠道,運用標語、電子屏幕、板報、戶外公益廣告等載體,擺放展板、張貼標語、展播微電影、微視頻等,廣泛開展各類公益廣告宣傳,有效擴大宣傳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各街鎮(zhèn)下屬每個村(社區(qū))制作固定宣傳標語不少于5條。
4.開展道德評議。各新城要指導各街鎮(zhèn)、村(社區(qū))充分發(fā)揮道德評議引領社會風尚的作用,建立村(社區(qū))道德評議委員會,定期開展脫貧攻堅專項道德評議活動,將脫貧致富能手和抱有“等、靠、要”、消極懶惰思想的貧困群眾作為重點評議對象,褒揚先進、弘揚新風,勸教后進、主動脫貧。
(牽頭單位:新區(qū)黨工宣傳部,責任單位:各新城宣傳部門,各街鎮(zhèn)、村、社區(qū))
(六)加強文藝創(chuàng)作,開展多樣文藝宣傳。充分利用各種文藝手段,多管齊下,開展精準扶貧,同步實現(xiàn)物質脫貧與精神脫貧的“雙脫貧”。各新城及下屬街鎮(zhèn)、村(社區(qū))要組織好本地相關文化單位、文藝院團的文藝創(chuàng)作,深入一線,用豐富多彩的文藝節(jié)目將脫貧攻堅工作宣傳到每村(社區(qū))、每戶。請各新城每2個月報送一次文藝宣傳工作開展情況(具體報送期限為:7月29日、9月29日、11月29日)
(牽頭單位:新區(qū)黨工宣傳部,責任單位:各新城宣傳部門,各街鎮(zhèn)、村、社區(qū))
(七)做好輿情管理和輿論監(jiān)督。依托新區(qū)及各新城現(xiàn)有輿情監(jiān)測平臺針對脫貧攻堅專項工作,加大監(jiān)測范圍和力度,做好輿情應對和處置工作,及時疏導負面錯誤言論,回應群眾關切。
同時,利用新區(qū)兩級官方網站,微信、微博公眾號等自有平臺,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征集,對脫貧攻堅工作中領導干部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現(xiàn)象,個別人員弄虛作假、擾亂治安等情況進行堅決曝光。
(牽頭單位:新區(qū)黨工宣傳部,責任單位:各新城宣傳部門)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密切配合。新區(qū)脫貧攻堅領導小組下設政策宣傳辦公室,由新區(qū)黨工委宣傳部主要負責人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牽頭、協(xié)調、指導新區(qū)脫貧政策宣傳工作,切實形成全區(qū)上下一盤棋的思想,引導監(jiān)督各方做好宣傳氛圍,加強網絡輿情監(jiān)測和管控,努力營造良好的宣傳氛圍。
各新城宣傳部門要明確責任,完善機制,認真制定各自宣傳方案,按照主要領導牽頭抓總,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宣傳干部對接聯(lián)絡的機制,積極協(xié)調配合宣傳報道,高質量的完成相關工作,確保宣傳有聲勢、有力度、有實效。
(二)改進創(chuàng)新,深入挖掘。新區(qū)和各新城宣傳部門要根據(jù)此方案的精神,精心策劃選題,抓好重點報道,深入基層,走近群眾,增強宣傳報道的貼近性和針對性,做到“短、實、新、深、活”,提高宣傳報道的親和力和感染力,要適應信息化條件下新聞傳播的新趨勢新要求,重視傳統(tǒng)媒體和新興媒體的融合,努力實現(xiàn)傳播效應最大化最佳化。
(三)總結經驗,強化督查。各有關部門要重視脫貧攻堅宣傳工作,按照方案的要求積極主動營造相關氛圍,及時挖掘提煉和總結推廣脫貧攻堅工作中的先進典型和好經驗好做法。新區(qū)黨工委宣傳部將對工作落實情況開展不定期督查,對未能積極主動按時落實的單位,將予以通報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