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讓黨旗表揚在脫貧攻堅的最前線
——西咸新區黨建引領扶貧工作紀實
在西咸,有一支1400余人“扶貧大軍”,他們如同1400個“星星之火”遍布涇、渭大地,在黨旗飄揚的脫貧攻堅戰最前線,他們用初心與汗水散發著“光”與“熱”,誓與貧困決戰到底!
一、推廣“聯村黨委+脫貧攻堅”共享扶貧資源
在棗坪、太平堡等4個村成立太平灣聯村黨委,以脫貧攻堅為主要目標,統籌水果種植和旅游開發等工作。聯村黨委成立后,不斷加大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產業化聯合體的扶持力度,村務共商、規劃共謀、資源共享、產業共建,開展脫貧攻堅工作也更加有力。
如陳贠灣村是聯村黨委所轄各村中唯一全境都在河灘上的村莊,有連片杏林2000多畝。由于集體經濟薄弱,該村黨支部在2017年以來先后兩次被確定為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通過整頓,陳贠灣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得到有效提升,真正讓基層黨支部這個“堡壘”的作用強起來。
二、創新“黨建+”模式助力脫貧速度
按照“年齡相近、從業趨同、易于集中、便于管理”的原則,太平鎮試點在各村建立“致富、服務、青春、夕陽”4個特色黨小組,通過特色黨小組開展理論學習、助農服務、脫貧攻堅、代言代辦等工作,打開了農村基層黨建工作的新局面。夕陽小組講幫扶政策、致富小組教脫貧本領、青春小組供致富信息、服務小組搞連心服務,激發黨建扶貧新活力。這種分級、分類管理的模式,符合農村實際,也讓我們黨建工作有了抓手,有效激發了黨員的黨員意識,提高了不同職業類型黨員服務社會的能動性,為破解黨建“毛細血管伸展不開”的難題提供了有效途徑,成為脫貧攻堅工作的新助力。
三、發揮“黨員+貧困戶”提升脫貧成效
在扎實落實一對一結對幫扶的同時,探索建立鄰里黨員“三幫一”。鄰里黨員發揮情況清、關系熟的優勢,從貧困群眾的日常生產生活入手,全方位幫扶。
瑞凝村以黨員能人傳幫帶為抓手,用活農村扶貧資源。通過“扶貧助困連心崗”,實行黨員“三幫一”結對幫扶,幫助貧困戶余風琴進行房屋改造,解決屋面滲漏問題,保障貧困戶住房安全;解決馬國宏癲癇病治療問題,醫療扶貧使其花小錢看大病,解決了貧困戶的實際困難。吸納有一定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直接在村集體或合作社打工,解決家門口就業問題。同時,對貧困戶進行勞務、技術等幫帶,動員村上致富能手與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結對子,通過特色種養殖、農產品加工等方式,帶領貧困戶從事相同或相近的工作,免費給予技術指導,成功幫助貧困戶增產增收。現在,瑞凝村貧困戶年人均收入均在12000元以上,實現穩定脫貧。
四、鼓勵非公黨建促進大扶貧
明珠家居黨組織多年以來在轄區黨委的指導下,依靠自身努力,實現黨建引領企業創新發展,圍繞貧困戶、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特殊群體,持續開展捐資助學、醫療救助、扶貧濟困、促進就業等系列公益扶貧活動,充分發揮企業優勢,解決就業近萬人,累計向社會捐款近千萬元,充分彰顯涇河新城非公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號召力,進一步堅定了貧困村和貧困群眾脫貧攻堅的信心和決心。
截至目前,西咸新區落實“四級書記抓扶貧”第一責任,積極推動健全以黨組織為核心的基層組織體系,創新多種模式,建立聯村黨委5個,覆蓋了1貧困村,10個涉貧困村。1478名黨員與2432名貧困戶、脫貧戶結成對子,村級黨組織涉及、村委會主任、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負責人“三職合一”比例達到82.3%。優化調配駐村聯戶幫扶力量,全區配出駐村工作隊2支、駐村隊員6人、聯戶干部2575人,實現全區貧困村和貧困戶“一對一”精準幫扶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