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不出村子就有工作干,既能照顧家里還有錢賺,這一份工作,你是不是也會有所心動呢?西咸新區涇河新城為了,幫助當地村民“不出門就能有活干”,頻頻“出招”,探索出“政府(合作社)+企業+農戶(貧困戶)”模式,建立長效脫貧機制,通過創辦社區工廠、企業提供脫貧崗位、調整產業布局、設置扶貧生產線等,創新當地人在家門口就業的新路子,實現企業與農戶(貧困戶)、政府共贏的就業扶貧新形式。
今年59歲的張雪亮,是涇河新城涇干街道辦雙趙村人,因患有小兒麻痹導致腿部殘疾,無法正常外出務工。但從成年后她就渴望自己能有一技之長,能夠靠自己的努力賺錢養家。在去年,她58歲的這一年,在涇河新城的幫扶下,她如愿以償的得到了一份工作,既不用離家,又能賺錢。
涇河新城聯合當地一家紡織企業,為不能離家就業的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通過崗前培訓,企業安排“機器進戶”,讓不能外出的“職工”能在自家完成作業。
陜西百年新業紡織品有限公司(簡稱:百年新業)是與涇河新城聯合探索“政府+企業”模式并搭建“扶貧崗位”的企業。在該公司除了為當地人包括貧困戶在內需要工作的人員提供就業崗位外,還通過創建“社區工廠”,通過多種模式,幫助當地人實現家門口就業的愿望,進而達到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效果。
據張雪亮介紹,2019年12月份她經過企業組織的培訓,掌握了床單、被罩、枕套的加工技能。今年年后3月份正式開始工作。
“因為身體原因,每天最多加工40件(枕套、被罩等),一件可以賺6毛錢,一個月也可以賺幾百元,主要作為我正在上學的兒子的生活費?!?/p>
張雪亮說,企業將加工設備送到家里后,她不用出門就實現了自己打工的想法,每個月賺的錢還能為家里的支出分擔一部分。
為了能賺取更多利潤,改善家里經濟環境,同時也能帶動村里其他人發展經濟,張雪亮與丈夫商議,想將自家作為企業加工點,擴大規模,帶動村里更多的富余勞動力在家上班。
據陜西百年新業紡織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文芬介紹,當地政府支持企業發展,作為企業,也是需要給社會做貢獻、回饋社會,承擔起一部分社會責任,為當地人經濟發展出謀劃策,關注貧困人群增收及生存環境的改善。這對于企業來說,是對社會應盡的義務。
吳文芬稱,他們企業入駐涇河新城后,在招工用人方面及企業布局方面也根據當地實際及時調整,同時摸索出新的用工模式和就業上崗新方法。
2016年,百年新業企業入駐涇河新城后,在招工時發現了一個特殊群體,就是當地一部分人會基礎紡織技能,但在工作時間和地點都會有要求,有人希望離家近,有人要送娃上學需岔開時間才能來干活。
作為企業負責人的吳文芬經過深入了解后,她發現當地人有很大的工作需求,但因種種原因,不能到廠上班。為此,她和公司管理層商議后,調整了公司布局,在聘用當地人的同時,根據用工實際,摸索出“機器入戶”的方式,同時還與當地合作社合作,創建“社區工廠”,滿足當地人不離家就業的愿望。
據了解,百年新業為了能幫助本地人甚至是本地貧困戶,企業設置了專門的崗位,同時企業還根據一些貧困戶的實際情況,組織了“機器入戶”。
“我們將機器放到不能外出工作的貧困戶家中,公司專人負責配送收取加工貨物,他們只需按時按需完成,我們還設置了‘激勵政策’,為的就是更好的帶動他們一起發展?!眳俏姆艺f,基本上,8戶“機器入戶”的貧困戶職工都會按需完成工作任務,每人每月工資也有所提升,基本保證可有1800元到2700元的收入。
百年新業除了會設置專門的扶貧崗位外,該公司在產業布局上也做了調整,開設了扶貧專項生產線——全自動防塵降噪棉花被褥流水線。
據了解,棉花流水線自動化程度高,收入相對高于一般計件員工,該生產線可以直接增加崗位20個,招聘的貧困人員不低于16人。成品加工工件費比目前半成品加工工件費會提高30%-50%,可以大幅度增加貧困家庭收入。
“棉花生產線是6月15日正式投產,目前已安排了2名貧困戶人員上崗,待遇和正式員工一樣,每月工資收入4000元到7000元?!?span style="text-indent: 2em;">吳文芬說。
該生產線還將會按照年500噸產量公司可計提10萬元/年扶貧基金用于政府扶貧工作和公益事業。500噸棉花產量謹慎預計能帶動50萬件配套床上用品的銷售,爭取全部安排在社區工廠和貧困家庭加工點生產,每天需要完成1800件成品加工,加上被芯和枕芯套每天1400件半成品加工,平均40件/人.天,可以安排80名貧困人員就業,平均工費2.5元/件,每月平均收入可以達到3000元。
吳文芬介紹,企業為了能更好的幫助當地人就業,他們通過政府搭建平臺,與村合作社合作,形成“政府牽頭+企業+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模式,創辦了“社區工廠”,合作社負責招工、人員管理,企業負責提供技術支持和培訓,并提供機器設備和管理人員,搭建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的新平臺。
“作為企業,我們一直想為當地做些有貢獻的事情,政府也有這個想法,建設這個社區工廠能夠讓當地的貧困戶和留守婦女在家門口有一份工作,我認為這個事情是雙贏的。對于企業來說,我們能夠增加產能,對村民來講,能夠擁有一份收入?!?span style="text-indent: 2em;">吳文芬說。
據了解,涇河新區高莊鎮高莊村是百年新業建立的首個社區工廠,也是一個示范基地。今年在涇干街道吉元村、永樂鎮磨子橋村、高莊鎮王家堡村又擴建了3個社區工廠,且吉元村社區工廠已正式投產,其余倆個社區工廠最遲在7月底會投產使用。
7日下午2點鐘,在位于涇河新城涇干街道辦吉元村扶貧社區工廠內,21臺縫紉機設備整齊擺放,20名在此上班的當地村民已陸續到崗,腳踏著縫紉機,開始了忙碌的縫紉工作。
“來這上班一周時間,這里環境好,干的活也比較輕松。最主要的是離家近,還能接送孫子上下學。”正坐在縫紉機前的王女士是當地村民,因為自己本身就會一些基礎縫紉,加上這個工作在村里,她就報名參加了。“就在自家門口上個班,掙的錢既能補貼家用,又能避免整天閑在家里,還不用問自己兒女要錢,靠自己雙手掙錢,何樂而不為?!?/p>
“我希望這種模式在其他的街鎮能夠得以推廣,讓更多的村民受益,也是我們百年新業對社會應盡的義務。”吳文芬說,屆時3個社區工廠全部投運后,可為當地村民提供70個工作崗位,隨后會發展到120個崗位?!皶炏冗x擇貧困人員和家境一般農戶?!?/p> 涇河新城扶貧辦副主任焦小鐘表示,涇河新城不斷創新脫貧路子,落實扶貧政策,通過茯茶產業、農業、輕工業、旅游業四條產業扶貧線,做好扶貧長效機制,涇河新城重在監督檢查政策的落實實施,作為村鎮一級,重點在于扶貧長效機制政策的落實。 “扶貧要扶智扶志,政府支持企業,企業通過產業布局調整,提供扶貧機會和崗位,提高貧困戶的使用量和參與量,對有就業意愿的提供就業崗位?!苯剐$娬f,茯茶產業扶貧和百年新業企業扶貧已是涇河新城的扶貧新路子。 涇河新城建立了長效機制防返貧,同時通過各項政策扶持企業發展,進一步把社區工廠做大做強,進一步優化政策供給,繼續激發脫貧退出人群內生動力,贏取脫貧攻堅戰徹底勝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