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記者 侯燕妮
6月14日5時30分,晨光熹微,西咸新區涇河新城新莊村供水站管理員馬建權準時來到村子東頭的供水站。
開深水泵、打開閥門、開啟微電腦,他熟練地完成這套操作流程后,Ro反滲透膜水處理設備啟動,隨后,經過處理后的凈化水,通過地下供水管網輸送到新莊村家家戶戶。
1個小時后,村民馬建華起床了,他先拿起煮茶器到院子里接上凈化水,熬上茯茶,再打開旁邊連接著井水的水龍頭洗漱,開始迎接新一天的生活。
“嗯,真香。”馬建華呷一口茶,不由得感慨。
告別苦咸水 喝上甘甜水
新莊村位于渭河以北旱塬地帶,世世代代吃井水。最初全村人圍著一口井挑水,后來各家各戶自己打井,用水雖然方便了不少,但是井水還是原來的苦咸水,燒水壺里的水垢從來沒洗凈過。
馬建權69歲,馬建華75歲。他們大半輩子飲用“高氟水”,對身體造成明顯影響:牙齒發黃、松動。
“水的問題不解決,就談不上脫貧?!?017年,涇河新城管委會投資近600萬元,下決心改善新莊村的飲水安全問題。
2018年8月,凈水設備開始試運行。同年底,新莊村這個西咸新區唯一的貧困村也徹底脫貧了。
馬建權干過水電工,對機械比較熟悉,村上聘任他為供水站專職管理員?!斑@套設備經過五級過濾,相當于一個大型凈水器,一天能凈化105噸水,足夠村里1038人生活使用。24小時供水,一個季度下來一家只要花十幾元錢?!?/p>
足不出戶就能喝上純凈水。如今,老哥倆和鄉親們“苦盡甘來”,甘甜、干凈的水滋潤著大家的心田。
涇河新城有133平方公里,55個行政村,約12.6萬農村人口。除拆遷村組外的37個村組約7萬人的飲水問題同樣迫在眉睫。
“從2017年開始,涇河新城著力解決農村飲水問題,提出發展城鄉供水一體化模式,將農村用水優先接入市政供水水源。市政供水水源暫時覆蓋不到的區域,以改建或新建農村飲水工程的方式解決,等市政供水水源覆蓋到位后再全部接入?!睕芎有鲁撬畡沼邢薰究偨浝碇矸督痄h說,分布在涇河兩岸的3個城鄉一體化供水試驗站已陸續投入使用。
2019年,涇河南岸高莊鎮7個村約2萬人第一次用上安全放心的市政自來水,徹底告別了千百年來使用地下苦咸水的歷史;今年底,投資1億元的涇河北岸供水工程也將完工,5萬人會因此受益。
因地制宜 進村入戶
6月15日11時,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太平鎮太平堡村村民王團信開著蹦蹦車來到離家500米處的太平堡村集中供水點取水,18.9升的凈化水桶接滿后,水卡一刷自動扣去1元錢。兩年來,他每隔兩天就要來取一次水。
“太平鎮已經實現自來水入戶全覆蓋。根據人口居住密度、凈化水的供水方式分為供水入戶和集中取水。村民取水來回超過20分鐘,我們就直接鋪設管道入戶。”太平鎮副鎮長王武安說,像太平堡村這樣的凈水設備在太平鎮的16個行政村共安裝了18套,現在已全部完工。
截至目前,西咸新區已累計投資約1.4億元,在170個村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為確保從“源頭”到“龍頭”的供水安全,西咸新區每年對農村供水工程出廠水質和管網末梢水質進行監測,已累計監測水樣約1300份。新區新城兩級農村飲水監督電話和郵箱,在官網和水站公布,群眾反饋渠道暢通。
從“喝上水”到“喝好水”,西咸新區下轄的5個新城因地制宜,積極探索農村安全飲水運營管理新模式、新機制,城鄉供水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大大提高了農村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
記者手記
做足“水文章” 答好“民生卷”
侯燕妮
吃水難、吃水不安全問題,曾世世代代困擾著生活在渭北旱塬地帶的鄉親們。
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事關農民生活、農村發展,是農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礎設施。解決農村人口飲水問題,不僅是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環節。
從“喝上水”到“喝好水”,各級政府真抓實干,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水文章”,鄉親們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很大改善,更重要的是鼓舞了大家致富奔小康的信心。發展民宿、辦好采摘節、延長農產品加工產業鏈……采訪中,鄉親們暢想著、規劃著未來的美好生活,眼睛里閃爍著希望的光。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各級干部要把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不斷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