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涇河灣畔,千畝杏林。春紅剛謝,轉身沉甸甸的果實已經掛滿了枝頭。
5月22日,“西咸新區空港新城2020紅杏采摘節暨電商扶貧推介會”在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太平鎮陳贠灣村果品交易市場院內舉辦。豐收時節的盛會,不僅吹響了搶收的號角,更是打破“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境況,讓“太平紅杏”廣為天下知。
陳贠灣村果農張孟超種了20多年紅杏,是個“老把式”了,家中一年70%的收入都指望著6畝果園里的那180棵老杏樹。每年5月下旬,全家人都參與搶收紅杏中,來自全國各地的客商早早的就在地頭等著收購。這些年基本上沒有過滯銷。趕上空閑時候,張孟超也會到集市上零賣。2019年他家僅紅杏一項收入就有5萬多元。
2020年,正當張孟超滿懷期待等著又一個豐收年,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節奏。如何防范滯銷風險,大家心里暗自擔憂。
“老鄉們各自為戰,眼下看著是有收益,但是潛在風險很大,也不利于品牌化建設。村里沒錢,基礎設施無法改善,對貧困戶幫扶也有心無力?!?陳贠灣村村委會主任來建輝分析,陳贠灣村有“棗杏之鄉”之稱,追溯起來有300多年種植史,寄托著村民們脫貧致富的希望,要致富還得在這2000畝杏園上發力。
2018年,陳贠灣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立,建立起“合作社+公司+農戶+電商平臺”產業扶貧模式,村民以土地形式入股,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實行統購統銷,每賣出一斤紅杏,村集體就有6分錢收入;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務工可獲得一份收入。村上還引導村民不噴農藥、不施化肥,發展生態農業。
2019年4月份,“太平紅杏”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核準注冊集體商標,在品牌化建設上邁出一大步。
在危機中尋求機遇,陳贠灣村決心以此為契機,加大電商銷售渠道。3月份復工后,陳贠灣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與陜西慈航優農股份有限公司簽約,共同籌資建設陳贠灣村果品交易市場。
經過兩個月的緊張建設,網絡交易廳建設和裝修全面完成,5月22日,陳贠灣村果品交易市場正式投入使用。
投入使用當天,這里就舉辦了電商扶貧推介會場:會場上,從全國各地趕來的客商現場品嘗,觀看現場推介,有人當即簽約;直播間,太平鎮鎮長武崗給全國網友介紹太平紅杏產業發展,暢談太平鎮未來產業發展格局,展現涇河灣畔優美的田園景象。
張孟超家的杏成了搶手貨,他對比再三,選了個最高價賣了。
院子里,6輛順豐物流車一字排開,等著把田間地頭的甘美果實送到消費者餐桌。
“紅杏保質期短,3天內吃口感最好。傳統物流中間環節長,很多紅杏還是青的就摘下來。通過電商平臺發貨,就可以等成熟再摘,運輸的時候再放上冰袋,能最大限度的保障紅杏的風味?!眮斫ㄝx說,等明年冷庫建成,還可以儲備一部分鮮果,反季節銷售。價錢還能翻倍。
“太平紅杏品質好,發展果品深加工,做成杏干、飲品,肯定暢銷?!?/p>
“搭乘空港新城‘買全球、賣全球’政策優勢,把太平紅杏賣到全世界?!?/p>
……
活動現場,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暢想著未來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