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社會救助是保民生、促公平、救急難的基礎托底性惠民制度。
2020年,脫貧攻堅進入收官之戰。除確保剩余貧困戶順利脫貧退出、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等工作之外,建立健全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做好扶貧政策銜接保障亦是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
為充分發揮社會救助在脫貧攻堅中的兜底保障作用,結合“互聯網+”數字化、協同化、透明化、智能化的優勢,進一步提高救助工作的及時性、主動性和精準性,更為了探索建立貧困兜底保障長效機制,西咸新區人社民政局把創新的基因充分表達在對工作的籌謀推進中,2020年伊始,“西咸新區社會救助綜合服務信息系統”全新升級大改版的目標被提上了日程。
創新這件事,西咸新區動了真格。

經過多輪試驗、多次調整、多方論證,短短幾個月,實現了“一網通辦、一門受理、群眾最多跑一次”信息化服務的“西咸新區社會救助綜合服務信息系統”,以全新的模塊、全新的功能、全新的算法再次上線,在全省率先開啟“社會救助全程自助、救助業務掌上辦理”的新時代,重新定義“互聯網+社會救助”助力脫貧攻堅模式。

全新升級,升級了什么?簡而言之,整合了四個信息系統,開拓了四個移動平臺,建立了累積沉淀救助對象信息庫,應用了N項前沿技術貫穿于該系統的“臺前幕后”。不簡單的是,全面提升的系統實現了救助兜底工作全流程的電子化。
一、整合四個信息系統
將“社會救助動態監控系統”、“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系統”、“入戶調查系統”、“一門受理系統”四個信息系統整合為一個系統,建立統一數據庫,實現數據信息實時共享,同時統一系統界面,優化系統操作程序,不僅極大簡化了工作流程,更方便了困難群眾、提升了辦事效率。通過多系統整合的協同應用,實現了“一網通辦、一門受理、群眾最多跑一次”。

“社會救助動態監控系統”——通過與省民政廳“社會救助動態監控系統”整合,使西咸新區民政救助工作全部流程、全部數據置于省民政廳動態監控之下,確保西咸新區該項工作更加透明公正,始終在“陽光下”下運行。
“居民經濟狀況核對系統”——通過與省民政廳“居民經濟狀況核對系統”實現整合,可在系統中將待審核狀態救助對象一鍵提交省民政廳經濟狀況核對系統數據庫,實現隨時查看核對工作進度。
“入戶調查系統”——通過與“入戶調查系統”整合,使入戶調查獲得的信息全部自動返回綜合工作系統,方便全流程工作中各方工作人員隨時查閱資料、調整工作、管理檔案等,減少系統間對接出現的信息錯漏,降低人力、物力成本。
“一門受理系統”——通過與“一門受理系統”實現整合,工作人員可通過系統內設的轉介辦理功能,在同一個便民服務窗口直接受理或轉介受理城鄉低保、臨時救助、特困人員供養等所有社會救助業務,并通過一鍵打印業務辦理所需資料告知書,使群眾對辦理條件和辦理程序一目了然。
二、開拓四個移動平臺
開拓了四個移動平臺——“自助申請” 、“入戶調查”、“自助復審”、“救助監查”,多項技術的應用使得工作全流程實現閉環化、數字化。

“自助申請”平臺——率先推出社會救助自助申請手機平臺,開辟線上救助申請、受理查詢、受理通知及信息公示等功能。此平臺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應時而生,并在此期間共受理申請救助10條,起到避免人員流動的良好作用,并將長期為方便困難群眾提供線上服務。
“入戶調查”平臺——該平臺將“入戶調查系統”錄入工作延伸至手機端,進一步減少了信息填報錯漏。受理申請時可同步向調查人員提交調查任務,工作人員通過手機等移動終端或者高拍儀等設備,采集上傳救助對象個人申請、家庭收入證明、殘疾證明、醫療費用票據、民主評議記錄、公示照片、家庭住址定位等電子化信息檔案資料,實現手機準確定位、信息現場精準采集,入戶調查信息自動返回救助工作系統,全程為無紙化、電子化流轉,方便實時掌握第三方參與調查情況;若有需要,申請審核審批全套資料可在系統隨時一鍵打印成冊,方便紙質檔案整理等。截至目前,在該平臺已提交入戶調查任務3147戶,已完成入戶調查3057戶、民主評議3031戶。

“自助復審”平臺——“自助復審”平臺:利用人臉識別、身份證識別、活體檢測、GPS精準定位等技術,在省內率先在手機平臺開展救助對象精準認定,實現特困供養、六十年代精簡人員“遠程自助復審”。截至目前,通過該平臺成功復審特困供養人員信息累計264條,復審不通過0條;成功復審六十年代精簡人員信息64人次,復審不通過0條。
“救助監查”平臺——“救助監查”平臺:各級民政工作人員在手機端可隨時查看各村鎮、社區的救助對象詳細信息,查看信息精準到每戶對象的基本信息、家庭成員、救助金發放情況、臨時救助情況等方方面面;通過精準的人戶信息和定位功能,工作人員可直接導航到戶,為目前的脫貧攻堅兜底排查、貧困戶排查以及低保特困的復審抽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及極大便利。與此同時,區縣以上賬戶可隨時查詢下一級賬戶中具體救助對象申請審核審批每個環節、每個步驟工作進度和實時工作狀態,隨時掌握工作進度,實現工作全流程監管,對工作時限超時、審核審批環節漏項錯項等問題,隨時進行提醒糾正。截至目前,各級民政工作人員通過該平臺,已排查2014年至2019年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267人,精準全面完成了排查任務。通過排查,新增低保對象71戶168人,調整分類施保308戶667人。

目前,系統移動端平臺已在“陜西救助核對服務”、“陜西民政救助”、“西咸新區”、“西咸新區扶貧開發辦公室”四個官方微信公眾號平臺中同時上線,社會救助公眾號二維碼已添加在轄區街道門牌信息中,廣大群眾足不出戶即可辦理自助申請,各級工作人員亦可隨時隨地開展社會救助全流程工作。

三、建立累計沉淀救助對象信息庫
新建立的累積沉淀救助對象信息庫,提供精準救助索引申請辦理救助對象信息沉淀形成對象信息庫,隨時查閱歷史救助信息;連接西咸新區人口數據和醫療數據,利用大數據和云計算,實現困難群眾主動發現;
同時,系統根據多維度對象信息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可進行對象貧困度評分及設定等級,提供精準救助索引。


一以貫之地按照“應保盡保、應助盡助”原則開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工作,始終堅持以統籌救助資源、增強兜底功能、提升服務能力為重點,全面筑牢貧困群眾生活保障“兜底線”,是西咸新區人社民政局、扶貧辦在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伊始就定下的兜底保障工作總基調。
三年來,西咸新區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工作不負所望,圓滿地完成了一項又一項救助及保障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斷創新方法、打造亮點,以期能夠更好地服務困難群眾。此次“西咸新區社會救助綜合服務信息系統”全面提升,亦是西咸新區人社民政局、扶貧辦在提升兜底保障服務效能方面的又一次創新性嘗試。

無論是手機端動動手指的自助申請,抑或是電子化的信息流轉和多維信息平臺融會貫通,該系統在西咸新區乃至全省的推廣應用勢必將開啟“互聯網+社會救助”助力脫貧攻堅的新時代,“社會救助全程自助、救助業務掌上辦理”理念的實現亦將以更方便、更高效、更親民的工作方式服務于廣大群眾,更為在“后扶貧時代”探索建立貧困兜底保障長效機制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