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灃東新城黨委、管委會高度重視,積極部署,認真安排,開展了教育扶貧、就業扶貧、健康扶貧、產業扶貧、金融扶貧等一系列立足實際的工作,把精準扶貧扶到點子上、根子上,以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利的舉措、更有效的行動,讓貧困群眾真正得到實惠。
讓每個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
冬日的太陽照在灃東第一學校,寒風中依然溫暖。
小婉是兩年前轉入灃東第一學校的,她的父親身患慢性重病,常年需要治療,母親不在身邊,只有奶奶能夠照顧她。因為巨額的醫療費,家里一年比一年貧困。2017年,小婉家被識別為貧困戶,灃東新城針對這一家的具體情況制定了幫扶政策,讓小婉一家看到了希望。

“對于小婉家的情況,我們學校積極響應灃東新城管委會和教育局的號召,落實教育扶貧政策,確保不發生因貧失學現象。”灃東第一學校幫扶干部說。每學期開學,幫扶干部及教師都會深入建檔立卡戶家庭走訪,對學生家庭住址、聯系電話、年級班級等數據進行詳細摸排、核實,并進行政策宣傳。“要讓家長了解到孩子所能享受的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寄宿生活費補助,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等政策。同時,也給家長介紹學校情況,以便讓家長放心”。兩年多來,幫扶干部和教師十多次上門家訪,幫助小婉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各種難題。
針對貧困學生的不同情況,灃東第一學校有著詳細具體而又量身定制的幫扶措施。

9歲的曉娜患有唐氏綜合征,家里是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灃東新城的各種幫扶政策,曉娜家實現了脫貧退出。然而,對曉娜家的幫扶卻沒有停止。因為身體原因,曉娜不能到校上課,學校便組織任課教師送教上門,每周開展一次。不光是教曉娜識字和數數,音樂、美術甚至體育也一起送上門。“第一次送教上門時,曉娜怕生,不敢抬頭看老師。”班主任王老師說,“開始的時候上門教她畫個月牙啥的,現在教她識字、寫字母,進步還是挺大的,現在她已經能寫汽車、飛機等簡單的漢字,喜歡音樂,音樂老師去的時候最開心。”現在,曉娜聽到媽媽電話鈴聲響起,就以為是老師打來的,會問:是不是老師要來了。“真的特別感激灃東第一學校的老師們,他們的幫扶讓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曉娜的媽媽喬女士流著淚說道。
在灃東新城,類似小婉和曉娜這種情況,其所在學校都進行了精準幫扶。2019年,灃東新城全區49名已脫貧家庭學生已全部納入教育體系保障,無一人輟學。
(文中未成年人均為化名)
讓每個家庭至少一人穩定就業
12月13日一早,家住王寺街道芊域溪源小區的喬女士,開始了一天的巡河工作。盡管冬日的早晨寒風瑟瑟,但她的心頭是熱的。前幾年,因為家人重病,巨額的醫藥費使他們家陷入貧困。萬般無奈之際,恰逢脫貧攻堅工作在灃東新城全面展開,經過努力,喬女士一家終于在去年年底光榮脫貧,幫扶干部和人才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又幫喬女士聯系了巡河的工作。
斗門街道的程師傅一家脫貧后,身有殘疾的程師傅仍堅持在崗位從事保潔工作。
上林街道的董女士在扶貧干部幫扶下開始了自主創業,脫貧后的她做起了多肉栽培。
……

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灃東新城人才服務中心制定了《灃東新城脫貧攻堅行動促進貧困家庭就業的實施方案》,力爭通過多項舉措實現全區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至少有一人穩定就業的目標。人才服務中心還積極開展貧困勞動力就業和創業技能培訓,涉及美容美發、家政、按摩、電子商務等多種行業。同時,人才服務中心聯系轄區企業,有針對性的篩選出符合貧困勞動力就業意愿的崗位,舉辦招聘會,促進就業。
通過2017年第一輪詳細摸排走訪,確定轄區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意向的一共有88人。經過人才服務中心的對接聯系,通過保潔專崗、公益專崗、自主創業、自主就業等多種途徑,累計幫扶88人,其中86人就業,2人自主創業。
灃東新城不斷創新扶貧方式,把“互聯網+”新經濟形態引入基層,大力實施電商扶貧,穩固提升脫貧質量。2019年2月,灃東新城實現了全區貧困群眾電商扶貧全覆蓋。全區157戶貧困戶中,29戶與灃東農業公司簽訂電商協議,128戶與京東云簽訂電商協議,全部納入了電商扶貧范圍。

灃東新城與灃東現代都市農業有限公司、京東云合作,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經營模式,吸納貧困戶參與電商扶貧項目運營。貧困戶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靈活安排工作時間,通過定期結算項目收益分成,從而獲得穩定的收益。今年以來,全區已發放電商紅利款15.3萬元。
讓每位患者都可以接受良好的治療
2017年,脫貧攻堅的號角在灃東新城吹響,轄區共識別貧困戶161戶360人,其中,王寺街辦絕大多數貧困戶為因病致貧。針對這一情況,灃東新城積極推進健康扶貧工程,將健康扶貧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措施,制定了《健康扶貧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四重保障”制度,確保參合率達到100%;同時,為貧困人員購買大病補充保險,使參保覆蓋率達到100%。
王寺衛生院組建家庭醫師團隊,進村入戶為貧困人員開展免費健康體檢,并針對老年慢性病、老年多發病等為老年人現場講解,進行健康指導,上門做康復治療。
李鵬斌家和惠吉超家,都是由王寺衛生院郭娟負責幫扶的,說起這兩個家庭,郭娟太熟悉了,去了好多次,彼此間就跟親人似的。

2014年的一天,李鵬斌的母親突發腦溢血住院;20天后,父親又腦梗入院治療。好好的一家被病魔幾近摧毀。李鵬斌這幾年一個人承擔了照顧父母的重任。“我們第一次來他家隨訪的時候,他的情緒非常低落,還有些不配合。”郭娟帶領的醫師團隊開始了幫扶,她們不僅在醫療方面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還經常跟他聊天,鼓勵他面對生活。“現在李鵬斌的父親恢復的挺好,常常下樓散散心,跟大家聊聊天。”變化更大的是李鵬斌,性格開始變得積極樂觀起來,經常跟醫護人員談心,見面就叫郭娟“姐”,宛如一家人。

3年前的一場車禍,讓惠吉超遭受重創,也給這個家庭帶來了一場災難。惠吉超用手比劃著,“車禍中慶幸撿回一條命,身體多處遭受嚴重骨折,當時手是僵硬的,連自己的頭都夠不到,雙腿沒有一點力量,動也動不了。”而今,他可以獨自行走,手臂也幾乎能像正常人一樣活動。“十分感謝醫師團隊的關心關懷,感謝他們在扶貧方面對我的真誠幫助,醫保報銷、康復治療、請專家,想不到能有這么好的幫助!”
“幾年來的付出,終于看到病人逐漸恢復健康,走出心理陰霾,還有什么事情比這更讓人感到幸福呢!”郭娟甜甜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