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患有小兒麻痹的張雪亮從18歲離開學校后就盼望有一技之長能在家立業。在她58歲這一年,涇河新城的就業扶貧社區工廠開到了她家里,圓了她40年日思夜想的夢。12月10日,在涇河新城社區工廠授牌儀式上,她幾度哽咽,潸然淚下。

張雪亮是涇河新城涇干街道辦雙趙村人, 今年58歲,因小兒麻痹無法外出打工,丈夫也曾因裝卸水泥不慎導致腿部殘疾。一家人只能靠丈夫在村里打零工換來的微薄收入過活,家里困難,天生好強的張雪亮仍節衣縮食堅持供兒子讀書,力求改變下一代命運。
2017年,涇河新城打響脫貧攻堅戰,張雪亮家享受到產業、低保、教育、醫療等扶貧政策,她丈夫還被安排到公益性崗位上工作。“家里的生活好多了,兒子今年也考上大學了。”雖然達到了脫貧條件,張雪亮仍羨慕那些同為貧困戶卻有勞動力的婦女,她們有能力工作為家庭增加收入。

今年10月份,張雪亮也接到了好消息,涇河新城專為扶貧而搭建的社區工廠將針對一批無法離家的貧困戶進行培訓,村干部也為她報了名。經過23天的培訓,她掌握了床單、被罩、枕套的加工技能。在西咸新區涇河新城社區工廠授牌儀式結束當日,嶄新的設備送到家,安裝調試好后,她就正兒八經開始工作了。

“我從18歲就開始盼望有一份工作能養活自己,今天終于實現了。按件計費、多勞多得,叫人一下子就感覺到生活有了奔頭,有了盼望,也給我吃了定心丸,再多的扶貧政策,都不如自己有手藝。”張雪亮因為激動顯得有點結巴,兩行淚從臉頰流過。
設備無償使用 加工費按件計算
此次被授牌的社區工廠是陜西百年新業公司(以下簡稱百年新業),是一家生產酒店、醫院、公寓和幼兒園床品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此次對貧困戶進行了全方位的培訓,最終有6名愿意參與進來,并在授牌儀式上簽署合同。簽完合同后,站在6臺嶄新的加工設備前,張雪亮與其他人仔細觀看,摸來摸去,不斷交談。

隨后,這些由百年新業免費提供的設備,分別運往張雪亮等人的家里,供她們無償使用,還有專業人員上門負責安裝設備、并示范指導縫紉技術。“公司提供設備,還派專人把送原材料到家。”高莊鎮王家堡的沈朋娟摸著未加工的枕套、床單高興地說,“就是加工好了也不用咱自己費神,有專人來家里就拉走了,甭提多方便。”

記者了解到,貧困戶們的加工費用將按件計費,每月10日之前結算清楚。為了鼓勵貧困戶自強自立、自覺工作,該公司還出臺了獎勵政策,每月加工費超過2000元,可以得到5%的獎勵;若是超過4000元,可獲得10%的獎勵。為幫助貧困戶加快增收,她們的加工費用比公司員工高出5%。
就業扶貧社區工廠是涇河新城精準扶貧的新產物,為解決貧困勞動力就業而生,還能為殘疾貧困戶提供就業機會,增加收入。在2018年6月,由百年新業牽頭的第一家社區工廠的示范點就在高莊鎮已經建立,為附近的貧困戶和留守婦女提供就業機會,經過一年實踐,社區工廠讓貧困戶和企業共同實現了雙贏。

2019年以來,涇河新城將培育和發展社區工廠作為就業扶貧的“主導產業”和“長效產業”,搭建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的新平臺。今年6月,百年新業已為涇河新城貧困勞動力提供了二十余個愛心崗位,同時安排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如何能為轄區內貧困戶家庭的殘疾和無法離家的婦女找一份可靠的工作,百年新業決定繼續優化社區工廠的模式,讓貧困戶實現在家就業。

該公司總經理吳文芬表示,公司在用工上一直致力于員工的本地化,目前當地員工已占到80%,包括農村留守婦女、需要幫扶的貧困家庭成員、殘疾人等。“讓農村留守和貧困家庭成員在家門口就業,是增加當地農村家庭收入,幫助貧困家庭脫貧和我們企業發展的多贏之路,也是企業對社會應盡的義務。”

在其他5位貧困戶離開后,張雪亮和與丈夫才從公司里走出,在丈夫的攙扶下坐上電瓶車離去,正午的陽光打在他們身上,一直伴隨他們消失在百年新業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