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六百年前,茯茶帶給秦地商業的繁榮,賦予秦人自強不息、拼搏奮進的精神;六百年后,茯茶在涇河新城再次煥發光彩,短短幾年,新城茯茶產業年綜合產值約20億元,正在打造百億茯茶產業,當地居民或參與制造、銷售,或從事相關產業鏈工作,被茯茶賦以奮斗的力量,在家門口創業拼搏。

這股力量自上而下
涌入了貧困戶的家中

每盒可以讓貧困戶賺到59.4元的"扶"茶
"涇陽茯茶"是涇河新城推出的一款專門用于扶貧的禮盒裝茯茶產品,由茯源祥、墨帝、右任故里、鼎盛祥4家茯茶企業聯合出品,每家企業選用一級茶葉,根據各家特色特制而成四款口味各異的茯茶。這也是陜西茯茶企業首次聯合出品,相較于市場上的產品,顧客可同時品嘗到4種風格各異的茯茶,適合全家一起飲用。
此款產品日常銷售價為528元。為促進銷售,帶動扶貧事業,涇河新城經與企業商議決定,顧客在明星銷售員(即與企業簽訂代理銷售協議的貧困戶)微店購買"涇陽茯茶",可以享受七五折包郵價,即每盒售價僅為396元,每盒可以讓貧困戶賺到59.4元。同時以此特惠產品帶動明星銷售員微店的其他茯茶產品。四家企業聯合許諾至少讓貧困戶每盒有20元的保底收入。

品級:特一級精品
推介詞:主料為國家中央儲備庫2009年的高山有性系上等陣年老茶,極具珍藏價值。

鼎盛祥:品標"鼎芝盛" 集生產、銷售、研發、服務為一體的現代規模化茯茶生產企業,走小眾路線,選用不同的原料適應不同的人群。
品級:一級黑毛茶
推介詞:開湯后香氣純正,湯色程亮至紅亮,滋味純正,余味甘甜。

右任故里:廠區位于涇陽縣城以南涇河之畔,屬于天然生態園區,水資源豐富,清純無污染,是生產茯磚茶的最佳區域。
品級:一級精選黑毛茶
推介詞:生產于2015年,經多年陳化,茶葉香氣醇正、湯色橙紅透亮、滋味醇厚。

墨子茶業:是一家具有創新型思路的團隊企業。針對年輕消費者特別推出了水果味茯茶,茉莉花香味茯茶,有淡淡清香,又不失茶葉自身味道。
品級:陳年天尖老茶
推介詞:茶氣足,湯色橙黃,入口微澀,回甘強烈,有種苦盡甘來的感覺。

發動全家人一起做茯茶
89歲,涇河新城涇干街道人,自己做飯、洗衣,獨自生活,生活貧困卻樂觀。精準扶貧后,醫生每半個月上門為老人檢查身體,根據老人身體實際及時增補藥品,低保戶各項補貼及時到位,去年還以產業入股的方式加入了蜜之源養蜂合作社,已經連續2年分紅。
如今,她又發動全家人一起參與到茯茶電商銷售中,女婿陸培文運營線上茯茶微店,女兒拓展客戶,她將家里布置成茯茶線下銷售點,發動身邊的老年朋友一起來家里做客,喝茯茶、說茯茶。這也成為了她家線下介紹茯茶最接地氣的形式。

李彩蘭的微店

呂新寧
獨臂俠變明星經銷商
涇河新城永樂鎮永豐村村民,2014年在西安灞橋一煤場卸煤時,一不小心左胳膊被機器裹挾,失去了左胳膊,妻子患骨結核,長期看病吃藥,家庭因病陷入貧困。
精準幫扶后,家里進行房屋改造、改廁、安裝暖氣片和太陽能,兩個孩子每人每學期教育補助1000元,家里養著4頭羊和200只雞。經過涇河新城茯茶電商培訓課堂,他成了一名茯茶明星經銷商。動動手指頭,足不出戶,就可以線上開茯茶微店,轉發朋友圈,就可以推廣茯茶,他家又多了一條增收的渠道。

呂新寧的微店

蔚小平
家里主心骨勵志做女強人
涇河新城涇干街道東關村村民,母親患有殘疾,父親去世,3個女兒分別上大學、中學,家里僅靠丈夫一人打零工維持生計,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兒都靠她一個人操持。
教育幫扶讓她家孩子有了基本保障,大女兒明年就本科畢業了,雙胞胎小女生學習也名列前茅,這是她家里最值得驕傲也最欣慰的事情了。孩子的生活有了保障,她也不甘于做一名家庭主婦,積極參與茯茶電商培訓,勵志轉型為事業上的女強人。

蔚小平的微店

肖都利
絕望人生路有了小目標
涇河新城崇文鎮北丈村村民,54歲,自小患有小兒麻痹,喪失部分勞動能力,一度認為“人生就那樣了”,走一步,看一步,至今也沒有成家。
如今,他變身環衛工,清掃村里的街道,參加茯茶電商培訓,經過手把手的教學,學會了茯茶的基本知識和電商運營技巧。“電商茯茶帶給我的最大變化不是家里翻天覆地的變化,更是人的巨大的變化。”肖都利充滿信心地說,“我的目標是實現銷售突破1萬元。”

肖都利的微店

王改利
善良的人終有福報
王改利的丈夫趙華是涇河新城涇干街道吉元村村民,哥哥因早年因為一次意外導致精神分裂,父母在一個月內相繼突然離世,趙華承擔起照顧哥哥的重任。結婚后,王改利與丈夫共同照顧哥哥,多年毫無怨言。
善良的人常懷感恩之心,也終有福報。精準幫扶后,王改利常道:“溫暖陽光照到咱屋里了,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讓我們家從思想上、精神上、經濟上長長地出了一口氣,那些無形的壓力逐漸煙消云散,我們家重新煥發新的動力和信心。”
如今,她也是一名茯茶經銷商,轉發朋友圈、推薦好茯茶,甚至遠在新疆的親戚都打來電話詢問茯茶,經過她的全面介紹,也變成了她的推廣員。

王改利的微店

陳林
裝上假肢為夢想奔跑
涇河新城永樂鎮北流村貧困戶, 2005年到甘肅打工不小心碰到高壓電線,失去了右腿、右胳膊和左手手指,巨大的精神挫折折磨令他久久無法釋懷,“一度心死,沒有了奮斗的勁兒”。鎮村干部為他安裝假肢奔走協調、上門鼓勵,村里人深夜長談加油安慰,他成為了村里的殘疾專委。
手不能提、肩不能抗,“我還能干什么”是他的捫心自問,經過涇河新城茯茶專業培訓,從來不發朋友圈的人,竟然開始發朋友圈了,微信上的朋友們紛紛點贊鼓勵,不少人咨詢茯茶情況,他才開始和大家說話了。
“茯茶讓我看到了外面的大世界,電商打開了我的心墻。”陳林一番感慨地說,“最重要的是茯茶讓我這個絕望的人收獲了新的希望和人生。”

陳林的微店

田蜜峰
自立后想帶著鄉親們一起富
涇河新城高莊鎮新莊村鞏固提高戶,56歲,老伴患有肝癌,早年奔走在西安咸陽等地找專家、看病,花費了10多萬元,還欠下了6萬元的外債,加之婆婆癱瘓,家里又沒有收入來源,整天為柴米油鹽發愁,生活越發雪上添霜。
一系列精準扶貧政策溫暖扶持,讓她家有了基本保障。經過涇河新城茯茶專業培訓,如今,她線上開微店,轉發、推廣,線下走訪身邊的工廠、學校,充分發揮高莊鎮企業眾多的優勢,功夫不負有心人,雖然加入不到一個月,她就成功聯系上一家企業,實現銷售開門紅。
“我想帶著鄉親們一起富裕起來。”田蜜峰臉上洋溢的燦爛的笑容,一個勁兒地說自己不太會說話,看到手機上的不斷有客戶來咨詢茯茶,她又投入到茯茶推介中。

田蜜蜂的微店

劉猛
脫位人生回歸正軌
干活不慎致腰椎受損,臥床三年,父親肺癌,母親帕金森,十年前,劉猛的生活如同火車突然沖出軌道,人生路徑一夕變。在涇河新城多方力量幫扶下,他的脫位人生終于回歸正軌。
如今,阮紅俠在涇河新城靜安奧特萊斯做保潔,兩個孩子的教育開支得到落實,劉猛也已參加低保、大病保、新農合和商業保險,一家人的生活基本開支有了保障。
日子走上正軌,劉猛也重燃希望。今年上半年,劉猛與涇河新城八十多戶貧困戶一起與茯茶企業簽約,成為了茶企的特約銷售員,劉猛把年輕時做銷售的勁也拿出來,鉆研茯茶知識,他說:“我又賣茶葉又賣花,以后在我這買茶葉就送玫瑰花,政府創造了這么好的條件,就要好好學,好好干。”

劉猛的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