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機場高速撿垃圾一天八十,去工地,有啥活就干啥,”因丈夫查處尿毒癥,因在家照顧孩子,多年未上班的趙敏娜發瘋一般找活干,與村里四五十歲的人一起進工地,搶著干臟活、累活。
趙敏娜是興平人,嫁到涇河新城高莊鎮新莊村費家,是費治全的兒媳。2017年,費治全的兒子費寶峰因工地干活腳受傷,遲遲未消腫且疼痛難忍,就醫后查出尿毒癥,而他和老伴又患有冠心病,兒媳在家照顧兩個孩子沒有收入,整個家庭因病陷入貧困。家里原本的頂梁柱倒下了,但費治全收獲了一個“女兒”和半個“兒子”。

“一個女兒”:兒媳趙敏娜
“我這兒媳沒得說,人本分,話少,很節省,是個過日子的人。”趙敏娜自懷孕后,便在家與公婆共同生活,照顧兩個孩子,基本沒有外出打工,費寶峰患病前,趙敏娜在費治全和老伴眼里就是農村里常見的勤快老實的兒媳。而在兒子患病后,話少的趙敏娜表現出的堅韌刷新了老兩口對她的認知,進工地,做家具銷售、置業顧問,起早貪黑,勇敢地撐起了這個家。
趙敏娜十八歲便出來打工,在酒店做服務員認識了她的初戀——當時做酒店后廚的費寶峰,問及戀愛經歷,她與丈夫一般羞澀,直言“沒啥好說的,就是看他實在就在一塊了。”就這樣一路走進婚姻,對于這段婚姻,趙敏娜談到:“我們兩個都是平凡人,沒有多大野心,日子夠吃夠喝就滿足了。他人可以,一直就是個實在人,沒有變過。”

兩人的生活不算富裕,但也并不緊張。2012年,趙敏娜的大女兒上幼兒園后,她為鍛煉自己也曾短暫地工作過,最終因再次懷孕重歸家庭。但相比那次的工作經歷,2017年因丈夫患病而打工的她心情要沉重得多,“那次上班沒壓力,賺多少是多少,就是年輕輕的老在家呆著,心里有點悶,這次就是急了,剛開始不知道干啥,就看村子旁邊有什么活就干,想著趕緊好好賺錢,能賺多少是多少,”但打零工收入不穩定,干了兩三個月后趙敏娜又再次干起了銷售,賣家具,賣房子,如今踏實勤快的她也在售樓部站穩了腳跟。
在訴說過往經歷時,她很平靜,但這平靜里也有害怕,她不害怕日子難過,她只害怕醫院,“我現在一提醫院就害怕,在手術室外面等真的特別害怕,看見醫生就害怕。家里人都很好,公公婆婆很辛苦,年紀大,身體不好還干活,都不容易,他(費寶峰)人也可以,別的都不盼,我現在只要他健康就行。”

“半個兒子”:扶貧干部周潤蓬
費寶峰生病后不能干重活,不能操心,費治全的心里話都說給了另一個人——周潤蓬,一個要給他當半個兒子的扶貧干部。
2017年5月,周潤蓬作為新莊村的涇河新城高莊鎮新莊村駐村工作隊隊長、費治全的幫扶人,走進了費治全的家里。看到他家里的情況,周潤蓬迅速按照相關政策,為這個家庭辦理慢性病、大病報銷,減輕生活重負。同時積極尋找就業、產業幫扶機會。2017年10月份,周潤蓬為費保全找了一份在村里打掃衛生的保潔工作,每月一千多塊錢,又聯系苗木合作社,讓他以土地入股,每年享受產業分紅。
“這娃真是個好娃,那會才剛結婚,一天沒日沒夜地呆在村上,人曬得黑的,沒事就來家里幫忙,我都不好意思,給我說讓我別見外,就把他當半個兒子,”周潤蓬的話深深地感動了費治全,之后每次拿不定主意,他都問下周潤蓬的意見,跟他商量。
而周潤蓬也將費治全當成了自己的家人,幫費治全收麥子,修屋子,申請個人產業發展補助,支持他種菜創收,有一次費寶峰的病情加重了,周潤蓬知曉后立馬拿出五百塊錢送了過來,他說:“就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幫助他們。”
周潤蓬和趙敏娜讓這個垮下的家庭再次煥發生機,原本準備安心養老的費治全也不閑著,在合作社里種樹,去村委會值班,在村里做保潔員,又種麥子種菜,辛苦卻很積極,他認為“農村的事有啥不行的,沒有啥大事就給前走,不能光靠政府,自己也要干。”(記者 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