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綠汪汪的葡萄藤長勢喜人,白嫩嫩的甜瓜泛出香甜的芬芳。貧困戶王引強平常最愛做的事情,就是到這塊地里干活,這里欣欣向榮的作物,讓他更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的希望。“我娃有出息考上大學了,我在屋里種好這塊地,供我娃念書。現在這日子才有盼頭。”王引強說著,臉上洋溢著對更好明天的向往。

兩年前的王引強,并不像如今這樣樂觀。王引強家住西咸新區秦漢新城渭城街道羊過村,年過半百的他因為視力四級殘疾,喪失工作能力。他和正讀高中的兒子擠在矮小破舊的平房里,靠著低保金勉強度日。沉重的家庭負擔和身體的殘疾讓王引強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他總覺得是自己拖累了兒子。

這一切的改變,都要從2017年說起。這一年,渭城辦安排包抓人員來扶貧了,他們看出這個家庭的貧困不止在于經濟的拮據,還在于生活信心的缺失,于是先為王引強爭取到了村級清掃員公益專崗。“我都不敢想,我這情況還能有工作還能掙錢。”每個月600元的工作收入不光緩解了這個家庭的經濟壓力,更讓王引強感受到了自我的價值。
眼看他有了信心,村支部和辦事處扶貧人員便經常拿著資料來和王引強探討相關產業幫扶政策,鼓勵他通過產業來提升生活質量。村辦扶貧人員結合政策及實際情況和王引強討論了多次,終于在其的自留地上栽上了最新品種的葡萄,還在空行里種了甜瓜。“我不懂咋種葡萄,老林及技術員就過來給我講,還幫我種地施肥。你看現在這葡萄長得多好,今年就結果了。去年套種的甜瓜長得也很好,光甜瓜就掙了1000多元。”王引強說起自己這塊地就滿眼都是感激的神情。這塊地種下的是希望,收獲的是生活的甘甜。

干完農活的王引強,喜歡在自家院子里種種菜,他的院子干凈整潔,屋子里也窗明幾凈。“這房也是新蓋的,屋里之前落腳的地方都沒有。”王引強回憶道。他家的老房子都是土坯房,不僅居住不適,還因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隱患。村辦包抓人到家里看到房子的情況非常擔心,連忙協調辦事處、村委會、企業集資四萬余元,給王引強家新蓋了房子。如今這一排彩鋼房煥然一新,重新硬化的院子平坦整潔。“這新房看著多敞亮,人坐在院里心情都好了。”王引強對自己的新家非常滿意,打心眼里感念著幫助過他的好人們。

最讓王引強驕傲的,還是他的兒子王孟。2018年王孟被安康學院錄取,開始了大學生活。王孟因為特殊的家庭情況,一直性格內向、不善言談,老林到家里經常與孩子談心,鼓勵他好好學習,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去年高考分剛公布,包抓人老林就帶來一本厚厚的高考志愿填報指南,和王孟反復斟酌、商討,終于選定了滿意的學校。錄取后,他更是馬不停蹄地聯系民政、聯系企業捐款,為他解決了學費問題。“誰能想到咱屋里能出個大學生?”王引強說道,“他林叔在娃的事上操心太多了,娃跟他感情深得很,從心里感激他林叔。”如今,王孟早已適應了大學生活,和當年內向沉默的少年不同,他的笑容多了起來,對自己、對未來也充滿了信心與憧憬。

短短兩年時間,王引強的生活發生了許多變化,鄰居們都說他整個人看起來精神了不少,總是樂呵呵的。“現在啥事都順了,也沒有啥負擔了,我真的太感謝這好政策,太感謝包抓人還有那些好心人給咱幫的忙。”這兩年來的變化讓王引強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讓他又走上了幸福生活的軌道,他笑著說:“我現在就想著要好好過日子,不讓幫過咱的人寒心,咱以后的日子要越過越好。”
陜西網訊(通訊員 馬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