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讓貧困人口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
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
為了實現這個承諾,
西咸新區數千名黨員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
他們不負組織所托、不負群眾所盼,
善用各項惠民政策,
幫助貧困群眾謀劃致富出路,
用辛勤和汗水譜寫脫貧攻堅的時代贊歌,
他們默默奮斗著、奉獻著、前進著,
為西咸新區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打下了堅實基礎。
恰逢黨的98周歲生日,
在這個七月
與大家分享西咸新區共產黨員們
在西咸新區扶貧道路上的點滴故事故事。
讓村民過上“莓”好生活

1999年,結束了26年軍旅生涯的黨員穆軍祥被西咸新區灃西新城馬王街道辦雙橋村村民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在部隊中練就的吃苦耐勞、扎實能干的品質被穆軍祥帶到了雙橋村,剛一上任就立即開始謀劃雙橋村的“致富大計”,他將寶壓在了大棚草莓種植的事業上。如今,雙橋村在村黨支部書記、雙橋村草莓協會會長穆軍祥的帶領下,走出了一條綠色高效的現代設施農業發展之路。
20年前,雙橋村以種糧為主,村民收入微薄。穆軍祥看到有少數村民種露天草莓,因為不好管理,遇到陰雨天會發霉,村民損失很大。為給村民探索一條致富道路,穆軍祥帶頭號召黨員干部建設竹竿大棚種植草莓,有7戶村民響應號召,先種了23畝地竹竿大棚草莓。隨著收益增加,2002年該村62戶村民建起203畝大棚草莓。由于大棚草莓價格好,村民收入可觀,到2009年,村里143戶村民建起1100畝大棚草莓。
就在穆軍祥帶領村民發展大棚草莓時,有村民發現草莓苗栽到地里長勢不旺,葉片發黃干枯,嚴重的爛根爛苗,這可急壞了穆軍祥,于是他下定決心外出“取經”。
穆軍祥找專家、請教授,多次跑外地學技術。隨后,他在鄰村為村民租了50畝地進行“試水”實驗,并建起鋼管大棚草莓基地。經專家講解,由于長期種植草莓,土地積攢過多病菌病害,導致土壤營養不良。經過專家的指導和兩年的實驗,草莓“試水”實驗成功,大棚草莓長勢喜人,色澤鮮亮,吸引了村民們紛紛前來學習種植經驗。
“我在實驗期引進章姬、紅顏、甜查理等新品種,又在草莓地里套種西紅柿、辣椒、黃瓜等蔬菜,解決重茬問題,也帶來了高收益。2018年,全村206戶村民建起設施農業大棚1300畝。村民從露天草莓每畝年收入1到2千元,提高到現在每畝收入5到6千元,小草莓讓他們過上了‘莓’好生活!”穆軍祥興奮地說。為村民找到致富之路,穆軍祥也收獲了屬于自己的榮譽:他先后被評為“西安市文明標兵”“西安市黨員致富帶頭人”“西安市優秀調解員”;2017年被西咸新區灃西新城評為“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如今,在灃西新城管委會、農林水利局的支持下,雙橋村種植的草莓品種日漸豐富,面積逐年擴大,2019年發展設施農業大棚草莓1684畝,總產量195萬公斤,成為全省最大的草莓交易市場。
“下一步,我將帶領村民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把草莓推向高端市場,實現低端種植向高端種植的升級轉變,把雙橋村現代設施農業做大做強。”穆軍祥自信地說。
“玩轉”信息科技的“90后”扶貧干部

朝氣、蓬勃、向上、激情、敢作敢為、奮勇當先,所有這些有關青春的詞,都可以用來形容在西咸新區扶貧辦工作的“90后”黨員翟冰峰。
2017年4月,西咸新區脫貧攻堅工作如火如荼的展開,首先開始的便是對象核實及數據清洗工作,在新區層面大量數據整理工作亟待處理。但新區脫貧攻堅工作起步晚、基礎差,涉及兩市七個縣區,情況十分復雜,而國辦信息管理系統中無法體現西咸新區行政區劃單元,新區急需建立自己的扶貧信息管理系統,這時翟冰峰因為過硬的專業背景和技能優勢,被作為技術骨干臨危受命,開始了他以信息科技為武裝,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征程。
一來到新區扶貧辦,擺在翟冰峰面前的工作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工作內容要求他必須成為整個新區脫貧攻堅工作的數據處理中樞,從指導基層進行各類數據信息填報,到匯總整理并向上級部門隨時上報各類數據報表,再到向新區“六辦兩組”行業部門提供分類信息以便盡快制定幫扶方案,這些工作全由冰峰一人承擔。
在沒有建立起新區扶貧信息管理系統的情況下,冰峰只能依靠“笨辦法”,靠基礎辦公軟件一項一項的輸入。這其中容不得半點馬虎,他總是湊在電腦屏幕前,一欄又一欄,一遍又一遍的反復查看核實。他的耐心、細心、恒心,感染著身邊每一位同志。
那段時間,冰峰總是默默坐在電腦前,一邊噼里啪啦的敲打著鼠標處理著各種數據信息,一邊接著幾分鐘一響的電話幫助各新城和“六辦兩組”成員單位的同志解答工作問題。干活的速度仿佛永遠追不上任務下達的速度,翟冰峰常常一熬就是深夜。
翟冰峰認識到,西咸新區情況特殊,必須盡快建立起自己的扶貧信息管理系統。他認真深入研究了省辦、國辦信息系統,在此基礎上,結合西咸新區實際情況,科學地制定出西咸新區扶貧信息管理系統中的模塊劃分方式、信息呈現方式、數據庫結構類型。隨后,翟冰峰又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學有所用,開始嘗試搭建系統平臺。工作要求刻不容緩,翟冰峰一邊處理著手頭的日常數據匯總上報工作,一邊擠出時間搞起了系統平臺開發。
道路并不那么一番風順,在實驗階段,遇到了諸多問題,冰峰從來沒有畏難情緒,他下狠勁鉆研,請教專業前輩,詢問同事意見,翻書本找答案,借鑒其他信息管理系統,他在一次又一次的試錯中,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完善架構。
經過不斷摸索調整,在翟冰峰的不懈努力下,西咸新區在極短的時間內建立起了一套透明度高、管理性嚴、引導性強的精準管理系統,該系統具有方便查詢、管理互動、資源共享、信息發布等優勢。翟冰峰和他的扶貧信息管理系統在各種動態調整工作及各項幫扶措施落實過程中不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比如為新區扶貧項目資金統籌、資源配置、方案管理、完善扶貧對象等提供了堅實的數據庫支撐;比如為建檔立卡貧困村、貧困戶和貧困人口定期進行全面核查,建立精準扶貧臺賬,實行了有進有出的動態管理;再比如根據致貧原因和脫貧需求,對貧困人口實行分類扶持提供了真實可靠的依據。
翟冰峰經過不斷的摸索改進,使該系統具備了一些優于其他系統的功能,如“貧困戶地理位置信息”功能,以地理信息系統概念整合新區5個新城22個鎮(街)所有“幫扶地圖”的數據,組成“西咸新區幫扶作戰指揮圖”,方便西咸新區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布局產業、就業等扶貧項目資源;再如“移動端應用”功能,幫扶責任人可通過移動端上傳貧困戶基礎數據、幫扶動態情況、影像等資料進行錄入,并實現簽到打卡制度,新區、新城兩級指揮部可隨時查看每戶貧困戶政策落實情況及家庭情況變化,及時跟進督促各項幫扶工作有序開展。
隨著西咸新區93.3%的貧困戶成功完成脫貧退出,翟冰峰針對脫貧退出工作和脫貧退出后已脫貧戶的鞏固提高及防止返貧等工作,進一步優化該系統功能,增加了扶貧項目及資金管理、數據清洗、移動端需求信息發布、行業部門政策落實佐證照片上傳、防返貧預警機制等,并升級了統計查詢及幫扶成效展示功能。翟冰峰和他的系統成為了西咸新區脫貧攻堅當之無愧的“數據中樞”!
2018年,翟冰峰獲得“西咸新區脫貧攻堅先進工作者”稱號,面對榮譽,翟冰峰謙虛的說道:“作為青年黨員,要常懷赤子之心,永存青云之志。但愿我的努力,能為西咸新區全面小康貢獻出一份力量,我全部的辛苦都是值得!”
扶貧路上的“拼命一支書”

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太平鎮程家村全村共410戶1627人,有五個村民小組,地形以溝坎坡地為主,其中耕地面積3100畝。主導產業以傳統種植、養殖業,勞務輸出為主,經濟結構單一。全村共4戶貧困戶。
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程家村書記張保全帶領村黨支部,積極探索“黨建+脫貧攻堅”新模式,在對每戶貧困戶采用“六個一批”精準幫扶的基礎上,他帶領村黨支部成立了“致富之星”、“服務之星”、“青春之星”、“夕陽之星”4個特色黨小組,由支部特色黨小組開展了系列幫扶活動。其中“致富之星”黨小組開展致富幫扶、扶志扶智等培訓會,由小組黨員為貧困戶傳授致富心得,幫助樹立生活信心;“服務之星”黨小組幫助貧困戶多次開展戶容戶貌整治,讓貧困戶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青春之星”黨小組借助網絡平臺開展勞務輸出,發展電商扶貧產業,學習引進其他地區致富增收先進經驗;“夕陽之星”黨小組,為村內困難老年人提供愛心幫扶,發動老黨員發揮余熱,積極開展文明相風建設、文藝演出等活動。
村里每戶貧困戶家里不管有啥事都是張書記出面解決的,貧困戶程恒大女兒的就讀學校,是他多方聯系確定的,兩個女兒的教育資助手續是他一手跑辦的;張仲全老兩口一有頭疼腦熱,首先就給張書記打電話,就連電視收看出了問題都讓他過去解決;為豐富五保戶程平娃的日常生活,他特意給老程裝起了有線電視。
三組五保戶程付練一提到張保全就沒完:“別人看我一個孤寡老人,都沒人搭理,保全不一樣,他有事沒事都來我這兒坐坐。給我把房子拾掇了,又幫我聯系到了愛心崗位工作,擔心我一個人有個啥事兒,又帶我去鎮上買了部手機、辦了電話卡……”
在發展增收產業方面,張保全積極探索,將四個黨小組能量發揮到最大化,在他的發動下,村里很多年輕人借助網絡平臺發展電商產業,他積極聯系新城相關部門,在村里舉辦了3場電商銷售培訓會,目前村委會成立了由婦聯干部負責的村電子商務部,群眾的電商產業做的如火如荼。
因為村內大多土地已被流轉,發展傳統種植已無基礎條件,為了有組織地做好村里勞動力外出務工及做好協調工作,他組織村兩委召開會議,安排素質過硬的黨員干部負責組建了村勞務輸出隊,目前已經組織了多起對口勞務輸出,群眾參與度大幅提高。
扶貧先扶志,為提升群眾創富增收積極性,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他帶領村兩委干部,組建了村女子禮樂服務隊、村廣場舞隊、村鑼鼓隊等文藝社團,積極宣傳各項政策知識,開展文藝匯演。
“以前農閑時節,村里打麻將成風,婦女三五成群說長道短,村風民風很差,現在大家空了也有事干了,思想上也充實多了!”村民張改妮這樣說。
用心干,就能干出一番事業,認真干,就能把事情干好,張保全帶領全村黨員干部共同努力,正在一步步實現群眾早日奔小康的大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