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故事的開始,要從西咸新區信息產業園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魯斐說起,2017年,她被分配幫扶家住灃西新城大王鎮梧中村貧困戶劉亞琴一戶。
“這是一位年過六旬的老婦人,30多年前就離了婚,兒子隨丈夫生活,只剩下女兒陪伴自己,她沒有固定經濟來源維持生計,這些年僅是依靠那八分地和撿廢品勉強度日。”魯斐說道。

“第一次入戶,家中四周昏暗,沒什么家具,撿回來的廢品也是隨意堆砌,讓本狹小的空間更是無處下腳,空氣十分污濁,難以想象在這種環境下是怎么生活的。”魯斐說道,老人平常生活很簡單,一日三餐清湯寡水,主要收入也就是賣些破爛換些錢,要么就是在地里種點蔬菜,儲蓄、提高生活水平,這對她來說望塵莫及。

從2017年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兩年,魯斐深知在扶貧工作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貧困戶的生活環境。
說干就干,她為劉亞琴老人申報了灃西新城戶容戶貌提升項目,自己跟隨聯系施工隊多次到家中查看工程進度。短短一個半月時間,原本破舊的屋子變得亮亮堂堂,原已損壞的家具修復如新。

“老人年齡大了,也不注意衛生,平常我就帶著兒子和丈夫一起到老人家里打掃,一開始我害怕他們不理解,可沒想到,兒子并無怨言,拿起抹布就開始擦東擦西,好不認真,丈夫也是看老人可憐,攀高爬低從無怨言,有了家人的鼓勵和支持,這讓我的扶貧工作進展的十分順利。”魯斐如是說。
離婚30多年,對于一個身居農村的婦女來說少不了艱辛困苦,少不了閑言碎語。平常劉亞琴老人就是獨來獨往,無人交流,她有千般難過也無處述說。
“我只要沒事兒,就開車帶點吃的去看她,和她拉拉家常,夏天送西瓜綠豆,冬天送棉衣棉被,時間久了,她便把許多不與人說的話都告訴我了,我覺得她把我當女兒了。”魯斐說道,居住環境改善的差不多了,接下來就是進行心理幫扶,在解決溫飽的基礎上,要更重視她的思想狀態和精神狀況,把她當家人對待和照顧,能讓她享受到常人的天倫之樂。
“扶貧工作中要與貧困戶建立良好的關系,取得信任,以實際出發,從思想、物質上給與溫暖和關懷,扶貧干部本就是黨和國家與貧困群眾的連心橋,真抓實干才能讓群眾實實在在感受到黨的春風。”魯斐說。

“有這么一件事讓我特別感動,其實人老了,多年養成的習慣改不了很正常,她依舊習慣性的撿一些別人不要的東西堆在家里,把家中弄得十分臟亂,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遇到來看望她的兒子和兒媳婦,兒媳婦就告訴我,老太太現在只聽我的話,只信任我,每次知道我要去家里,就提前把家里收拾的干干凈凈。”魯斐說,平常自己的兒子一放假就跟著自己去看老人,每次一到,老人就特別高興的逗孩子玩好不開心,當要走了,老人就會拿些種的蔬菜,還叮嚀這是自己種的,沒有農藥讓放心吃,自己推辭,老人倒還不樂意,總覺得虧欠自己什么。
“其實,這老太太現在就和我家人一樣,你來,她早早站在村口等著你;你走,她就望著你的車漸漸走遠,久久不愿離去,就像母親一樣,看著離家的兒女。”說道這里魯斐心里酸了一下,揉了揉眼睛。“我怕老太太平常有事兒聯系不上我,給她買了個老人機,這老太太開始不要,我就說拿上手機我才能每天安心的工作,要不我天天掛念著,害怕有事兒不能及時聯系怎么辦,聽完才欣然收下手機。”她說道,老太太很要強,有恩必報,心里總是念著你的好,就是情況再難,也不吃別人不拿別人,扶貧工作中有部分人“等靠要”思想嚴重,而劉亞琴老人卻一心想著怎么依靠自己才能把日子過好,實在難能可貴。
隨后,魯斐把老人介紹到了村委會幫忙打掃衛生,活不累也簡單,一次能收入二、三十元,同時還協助其申請辦理了產業幫扶項目覆蓋,每個季度能收到750元的項目分紅,再靠劉亞琴老人自己種些蔬菜,收入及生活質量得到了明顯提升。
2019年5月,一場意外,讓魯斐本來井井有條的幫扶工作再度陷入了混亂之中,當月24日,老太太發生車禍進入ICU。
“車禍第二天,老人家屬找不到老人,去派出所報案后才得知發生車禍在醫院,我接到通知第一時間就帶著老人家屬趕往醫院,現在性命暫時保住了,但醫藥費卻是天文數字,在醫院一天就要好幾千,為籌錢我那幾天也是急的頭發昏。”魯斐說道,那段時間,她跑完醫院就跑政府扶貧部門,跑完政府跑保險理賠機構,為了這件事情,她甚至因心情焦急與許多工作人員言語不和引發諸多矛盾。“我沒辦法,我能做的就是想辦法讓她活下去,讓她接受進一步治療,如果就這樣放棄了,我會恨自己,先不說這是工作職責,從人性的角度來說,我都要幫她,這幾年,她就像我的老母親一樣,這可能就是逾越了血緣的親情吧!我無怨無悔。”魯斐邊說邊狠狠地搓著自己的雙手。
目前,肇事者雖已賠付了三萬元,臨時救助成功領取一萬元,同時開展的水滴籌得到捐助約四萬元,但是這些對于劉亞琴老人的治療費用還是遠遠不夠的。“老太太人是醒過來了,但是留有后遺癥,她現在不愿意見人,不愿意說話,我知道她在想什么:以后的生活怎么辦,治療費怎么辦,這些像是一塊石頭壓在她的胸口上。”魯斐說,她這些日子只要把手上的重要工作處理完,就立即去醫院陪護劉亞琴老人。

2019年5月,一場意外,讓魯斐本來井井有條的幫扶工作再度陷入了混亂之中,當月24日,老太太發生車禍進入ICU。
“車禍第二天,老人家屬找不到老人,去派出所報案后才得知發生車禍在醫院,我接到通知第一時間就帶著老人家屬趕往醫院,現在性命暫時保住了,但醫藥費卻是天文數字,在醫院一天就要好幾千,為籌錢我那幾天也是急的頭發昏。”魯斐說道,那段時間,她跑完醫院就跑政府扶貧部門,跑完政府跑保險理賠機構,為了這件事情,她甚至因心情焦急與許多工作人員言語不和引發諸多矛盾。“我沒辦法,我能做的就是想辦法讓她活下去,讓她接受進一步治療,如果就這樣放棄了,我會恨自己,先不說這是工作職責,從人性的角度來說,我都要幫她,這幾年,她就像我的老母親一樣,這可能就是逾越了血緣的親情吧!我無怨無悔。”魯斐邊說邊狠狠地搓著自己的雙手。
目前,肇事者雖已賠付了三萬元,臨時救助成功領取一萬元,同時開展的水滴籌得到捐助約四萬元,但是這些對于劉亞琴老人的治療費用還是遠遠不夠的。“老太太人是醒過來了,但是留有后遺癥,她現在不愿意見人,不愿意說話,我知道她在想什么:以后的生活怎么辦,治療費怎么辦,這些像是一塊石頭壓在她的胸口上。”魯斐說,她這些日子只要把手上的重要工作處理完,就立即去醫院陪護劉亞琴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