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西安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陳愿)
新莊村是西咸新區唯一的一個貧困村,村里經濟以農業種植、養殖和外出務工為主,沒有集體經濟,村民收入水平低,基礎設施條件差,水利設施落后。面對這個基礎條件落后、思想封閉的貧困村,陳愿堅定信心,決定把自己鍛造成一名“學習型”的扶貧干部,“主動學、精準學、干中學”,要盡快進入工作狀態。為了盡快了解村上的情況,陳愿沉下身子、耐住性子、邁開步子,帶領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入戶、走訪、坐談,他披星戴月,常常是腳上的舊水泡還沒好,新水泡又磨出來了,全村270戶、1043人陳愿全部走訪了一遍。 “我來之前這里什么都沒有,我來到這里之后就要證明我來過。”甘當脫貧群眾的向導,帶著神圣的責任,2017年,80后的陳愿被派駐西咸新區涇河新城高莊鎮新莊村成為了駐村第一書記。他說,青年人要有擔當,要能吃苦、敢奮斗,作為駐村第一書記,就要盡最大努力帶著大家走上脫貧的道路。今年,他成為西安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想要改變村里的面貌,先要改變人們的思想。針對村里存在的嚴重思想松懈、制度不完善等問題,陳愿立即著手進行整頓工作。利用遠程教育平臺,定期集中學習、開展討論活動;在班子內部,要求班子成員做到的,第一書記率先做到;要求黨員做到的,干部率先做到;要求群眾做到的,黨員首先做到。經過努力,新莊村班子“軟、弱、渙、散”的狀況大為好轉,干部按時坐班、服務熱情周到,群眾辦事方便。支部也已成為群眾的主心骨,有困難找支部已成為群眾的共識,黨員活動室成為全村的政治中心。為了完成新莊這個省級貧困村的脫貧任務,陳愿長期吃住在村,深入鉆研材料、考察案例、學習典型,克服自身經驗不足。
俗話說“要想富、先修路”,但是新時代的農村,僅僅修好路已經遠遠不夠。陳愿到村后,帶領廣大干部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努力協調推進整村改造提升和公共設施提升工程,完成村道路建設8835米,雨污水管網7497米,綠化工程8800平方米,路燈159個……在一年多的工期內,施工用地有困難,陳愿來協調;村民和施工隊伍發生誤會,陳愿來解釋;施工隊之間有干擾,陳愿來化解;群眾有不理解,陳愿來徹夜長談……尤其是施工高峰期的3個多月,陳愿每天在村里的行走步數都在兩萬多步。施工結束后,陳愿變黑了、也變瘦了,但當他看到臭水坑變成文化廣場、廁所不再有蒼蠅、夜晚出行不再兩眼一抹黑時……他覺得這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深知“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陳愿大力促進產業扶貧,積極發展新莊村“短、平、快”項目,村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10戶35人實現了脫貧,貧困村摘掉了貧困的帽子。民風村風極大改善,人人爭當模范,主動尋求致富的群眾不斷增多,先進的典型不斷涌現,群眾內生動力得到了大大增強。
用真心換真情,用實干贏信任,如今陳愿依然堅守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不斷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他的青春也將因為奮斗而更加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