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我覺得照顧老人嘛,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做子女的,就應該盡到相應的義務和責任。”這張合影中,第二排第六個就是我們故事的主角——嚴護林,1990年出生的他是一個標準的“90后”。

嚴護林是涇河新城高莊鎮蘆家村的“上門女婿”。一家五口人,家中老人蘆滿院今年已經83歲高齡了,岳父蘆志民患有高血壓等慢性病,需要長期用藥,老兩口都沒有勞動能力,媳婦沒有工作,女兒年紀尚小,家里的只有他是唯一的“頂梁柱”。自從到了蘆歡迎家,嚴護林就一直在養家和糊口之間左右為難,一方面家中生活困難,老人和孩子都需要照顧,一方面一家老小都要張口吃飯。畢業于內蒙古工業大學的嚴護林其實不難找到工作,但是有的企業離家甚遠,不便顧家,有的企業又收入太低。

“護林這娃好歹也是個大學生,在外邊上個班也不至于變成貧困戶,一家老小拖累著他,跟著我們過苦日子,這娃沒有任何怨言,總是說要先把我們幾個照顧好,哪怕條件不好也沒關系…”每當談起這個孫女婿,蘆滿院老人總有一肚子說不完的話。“2017年初,我們一家被評議為貧困戶,在幫扶干部的幫助下,落實了產業分紅、醫療報銷等各項福利政策,一家人的日子有了很大的改善,其實護林完全可以跟著我們享受政策,但是娃說他自己畢竟是大學生,不能說一家溫飽問題解決了,就滿足了,要出去找份好一點的工作,讓老人和娃都過得體面一點,讓生活條件再好一點”。

蘆歡迎說:“起初和嚴護林談戀愛時,周圍的親戚朋友都不看好,他們覺得人家一個大學生,怎么會拋棄城里大好機會跑這小村子來一起吃苦,但他還是毅然的和我一起結了婚,這幾年相處下來,覺得他這人好,細心,懂得疼人,而且很有上進心,家里的日子稍微改善了一點,他就出去找了一份穩定的工作,說要帶著老人和孩子一起過上好日子,我覺得自己這輩子真沒嫁錯人。”因為工作的同時還要照顧家人,嚴護林在鎮村干部和幫扶干部的幫助下,在陜西建工鋼結構有限公司找了一份工作,“雖然工資并不高,但是能方便照顧家人,而且我媳婦也找了一份公益性崗位,也能給家里帶來收入,況且我還年輕,今后還有上升的空間,先打好基礎,一步一步慢慢來吧…”嚴護林對未來充滿信心。

“為子、為夫、為父,都要承擔責任,工作和生活要加倍努力,否則難以稱職”這是嚴護林一直以來的座右銘。女婿就是半個兒子,兒子就是責任,脫貧的路上,嚴護林守護這他的家人不等不靠,同心所向,并肩以往,不懈拼搏,合力脫貧,用自己的雙手撐起了致富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