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高紅波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貧困人口累計減少7.4億人,貧困發生率下降94.4個百分點,譜寫了人類反貧困史上的輝煌篇章。黨支部是黨的基礎組織,是黨在社會基層組織中的戰斗堡壘,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擔負直接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我們要持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筑牢脫貧攻堅的戰斗堡壘,堅決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
全面提升黨支部組織力,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村黨支部承擔著全面領導隸屬本村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的任務,要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展工作,組織帶領農民群眾發展集體經濟,走共同富裕道路,領導村級治理,建設和諧美麗鄉村。貧困村黨支部應當動員和帶領群眾,全力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指出,黨員人數較多或者黨員工作地、居住地比較分散的黨支部,按照便于組織開展活動原則,應當劃分若干黨小組,并設立黨小組組長。黨小組組長由黨支部指定,也可以由所在黨小組黨員推薦產生。黨小組主要落實黨支部工作要求,完成黨支部安排的任務。這為更好發揮貧困山區農村基層黨組織在當地脫貧攻堅中的戰斗堡壘作用提供了工作指導和依據。可以創新黨組織設置方式,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把基層黨組織建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和新興產業鏈條上,進一步提高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改善經濟發展方式,重點發展貧困人口能夠受益的產業,如特色農業、勞動密集型的加工業和服務業等,探索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增加村級集體積累的有效途徑,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不斷夯實貧困村經濟基礎。
讓群眾切身感受到黨的溫暖和黨組織的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基層是一切工作的落腳點,社會治理的重心必須落實到城鄉、社區。脫貧攻堅要強化落地、吹糠見米,做到人員到位、責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就要加強組織領導,更好為群眾提供有效服務,切實提高精準扶貧成效。堅持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充分發揮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作用,積極動員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扶貧。鄉鎮黨委書記和村黨組織書記要以遍訪貧困對象行動帶頭轉變作風,了解貧困群體實際需求,掌握第一手資料,發現突出矛盾,解決突出問題。扶貧干部要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幫扶工作,善于搞好調查研究,善于創新工作方式方法,讓群眾切身感受到黨的溫暖和黨組織的力量。激勵企業和社會組織通過發展產業、對接市場、安置就業等多種方式幫助貧困戶脫貧,并鼓勵引導社會各界使用貧困地區產品和服務,推動貧困地區和貧困戶融入大市場。在有實際需要的地區,探索在村民小組或自然村開展村民自治,通過議事協商,組織群眾自覺廣泛參與扶貧開發。
推動脫貧攻堅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打好脫貧攻堅戰,要一鼓作氣,重點解決好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面臨的突出問題,加大“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脫貧攻堅力度,減少和防止貧困人口返貧,研究解決那些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群體缺乏政策支持等新問題。在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中,市縣抓落實就重在從當地實際出發推動脫貧攻堅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縣級黨委是全縣脫貧攻堅的總指揮部,要統籌做好進度安排、項目落地、資金使用、人力調配、推進實施等工作。同時,優化縣域營商環境,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發揮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的黨支部作用,調動非公有制經濟主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參與脫貧攻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帶動更多貧困群眾就業創業,力促貧困地區穩定脫貧和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