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陽光網-陽光報( 記者 張洋)拿到剛領到手的扶貧工資,涇河新城高莊村貧困戶黃抗旱仔細的將錢裝進了貼身的口袋。“4000塊錢呢。”他笑著說。這些錢,按照往常的辦法,他將拿出一部分作為全家的生活費、一部分給自己和妻子買藥看病,一部分給人還債,還要一部分將寄給在外上學的孩子。
近日,涇河新城轄區愛心企業東銘建材公司給高莊村18戶貧困戶共36人發放了扶貧工資,涇河新城扶貧辦、人社民政局、高莊鎮以及貧困戶代表參加了工資發放儀式。

1月9日上午,在東銘建材公司,幾名穿著橘黃色工作服的“工作人員”正在打掃著廠區的衛生,廠子另一邊還有幾人正在清點著碼好的加氣混凝土塊,天氣雖然很冷,但他們干得認真,也很賣力。“這些人都是貧困戶,他們都是自愿來廠子里幫忙的。”公司總經理王鋒利說。
王鋒利是涇河新城高莊鎮高莊村人,在村子里辦了一家生產新型墻體材料——加氣混凝土產品的建材廠,從2010年到現在,經過幾年的發展,公司規模的逐步擴大,經營效益的提高,他成為了村子里先富起來的那一批人。
一人富裕不是富,共同富裕才是福。“咱就是這個村子的,廠也在村子,平常村民和各級政府對咱們也很支持,我覺得我應該做些事情,改善村民的生活,同時也替政府減些負擔。”王鋒利說。于是他便決定每年拿出一部分資金,幫助村里的貧困人員。2018年年初,當他將這個決定跟公司其他負責人說了后,沒想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同意。

“我們村現在有18戶貧苦戶,共36人,我們就決定每個人每季度給發1000塊錢,幫助他們擺脫貧困。”他說。
事情決定了,一個問題又擺在了王鋒利面前,1000塊錢如何發下去,不僅不傷貧苦戶的自尊,還不能讓貧苦戶養成“等靠要”的思想,這讓他犯了難。“后來我們跟村上、鎮上、新城的相關負責人共同探討,最后想到了一個辦法,給他們發工資,讓他們用勞動來換取。”
考慮到貧困戶的實際情況,王鋒利決定,不給貧困戶設固定的時間,也不提工作要求,甚至不設固定的工作崗位,“采取自主自愿的原則,只要有時間就來幫幫忙,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當然家里有事了,也可以隨時走,管理很靈活。”他說。
王鋒利說,大家都很積極,除了個別確實不能勞動的,只要能走動的,稍微能干點活的,每周他們都會來,有的打掃衛生,有的統計產品數量,也有的在門房值值班。“他們每次來,我們也給他們計工,干得時間長的,每天還有額外的工資。在這些人中,最多的每個月可以拿到近3000塊錢。”
“這工作一點都不累,說實話我們干的活,遠遠不夠公司給我發的工資。”貧困戶胡根西說。

胡根西今年57歲,從小患有小兒麻痹,走路不是很方便,家里還有一個患病的弟弟和一個在西安上大學的孩子。他說:“以前全家人基本沒有什么收入,主要靠種地,像我這身體有殘疾的,干活也沒人要,而且還要照顧生病的弟弟,2017年的時候,涇河新城給我安排了公益性崗位,每個月工資1680塊錢,2018年,東銘公司又給我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崗位,我們家3口人,一個季度還能拿到3000塊錢,現在生活好多了。”
胡根西說,自己平均每個星期會到公司里來兩三回,有時候幫忙掃地,有時候也幫忙記件,“工作時間很自由,一旦家里有事,我給人打個招呼就走了。確實很感謝王總,給我們的幫助,也感謝涇河新城,讓我們現在的生活越來越好了。”他說。
雖然公司每個季度會多出幾萬塊錢的支出,但王鋒利說自己一定會將這件事做了下來,“我覺得企業要想做大,必須肩負起自己應肩負的社會責任,我不僅現在要做,而且一直要做下去。”

涇河新城扶貧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東銘建材為新城轄區內企業參與脫貧攻堅工作樹立了表率,讓更多市場主體參與持貧,發揮作用,通過扶貧貸款,務工就業,產業帶動等多種途徑,實現產業扶貧全覆蓋,真正做到精準扶貧,不落一人。
據悉,2017年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涇河新城不斷強化責任領導、夯實扶貧基礎、增添幫扶舉措、加大資金投入,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突出工作重點,深入把握“智志”雙扶、醫療救助、技能培訓、產業培育、政策兜底、設施建設等脫貧路徑,立足專項扶貧,強化行業扶貧、社會扶貧支撐,形成脫貧攻堅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