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西咸新區秦漢新城殘疾人扶貧基地。資料照片

西咸新區對貧困群眾進行就業培訓。 資料照片
本報記者王睿
扶貧干部與貧困群眾有多親?西咸新區的答案是:血脈相融的親。
今年8月,秦漢新城周陵街道崔家村貧困戶崔聯富的兒子因車禍住院,手術過程中急需輸血,可是醫院血液告急。崔聯富的扶貧包抓責任人秦漢新城土地整理公司員工焦講利馬上向街道辦求助。一時間,認識、不認識崔聯富的黨員干部、入黨積極分子、群眾紛紛走進醫院,積極獻血,使手術得以順利進行。
“感謝黨的脫貧攻堅好政策,你們就是我們的親人,是你們給了我兒子第二次生命。”崔聯富拉著焦講利的手熱淚盈眶地說。
把貧困群眾當成自己最親的人,幫貧困群眾解決最難的事。自脫貧攻堅開展以來,西咸新區走出了一條具有西咸新區特色的扶貧之路。預計西咸新區今年將完成3495人1390戶貧困戶和1個貧困村的退出工作,貧困戶退出率93%,貧困村退出率100%。
精準施策
解決最緊迫問題
貧困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在西咸新區,扶貧干部的心里時時裝著幾個數字:進門“四個三”;幫扶“七件事”;扶貧“十味藥”,一戶“一良方”。能否走進群眾的心里,就看這幾個數字能否落到實處。
西咸新區共有貧困群眾1535戶3745人,省級貧困村1個。實施脫貧攻堅以來,西咸新區對在冊貧困戶實行“一對一”包抓,明確扶貧人員的“三員”工作職責,即“政策上的宣講員、生活上的服務員、心理上的輔導員”,做到戶戶有專人,人人有擔子。
進門“四個三”,就是三問(問情況、問困難、問訴求),三查(查資料、查宣傳、查收入),三帶(帶著感情、帶著家人、帶著心意),三同(同說家常話、同吃一頓飯、同干家務活)。
幫扶“七件事”,就是摸清情況、謀劃路子、確定計劃、實施幫扶、核查成效、查漏補缺、建立長效機制。
扶貧“十味藥”,一戶“一良方”,就是低保補助、引導就業、產業扶持、殘疾補貼、臨時救助、五保供養、愛心資助等增加收入的“七味藥”,健康、教育、住房等保障生活的“三味藥”;指導幫扶干部對癥下藥,因戶施策,做到一戶“一良方”。
通過深入調查,西咸新區貧困群眾致貧的主要原因日漸清晰。為了讓貧困群眾感受到強大的脫貧助力,解決涉及貧困群眾基本生活的各類難題,西咸新區積極落實了各類保障措施。
教育上,通過“資助全覆蓋+貧困學生”模式,西咸新區實現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學段貧困學生教育補助的全覆蓋。“助飛行動”“筑夢計劃”等各類特色助學活動在各個新城穩步推進。
住房上,通過“政策延伸+貧困戶”模式,西咸新區積極推行危房改造創新試點,用新區財政資金,為貧困戶建造“幸福之家”。
目前,秦漢新城集中安置點“幸福家園”可集中安置22戶困難群眾入住,灃東新城為貧困戶提供了161套公租房。
志智雙扶
重燃生活希望
10月31日,西咸新區扶貧微電影《魔方》在西安首映。當天,不少貧困群眾應邀觀影,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微電影取材于一個不斷延續的真實扶貧故事。2017年,西咸新區首部扶貧題材微電影《漁》以涇河新城雙趙村貧困戶楊關智一家為故事原型,講述了老楊在扶貧干部老蘇的幫助下,擺脫貧困開啟新生活的故事。微電影《魔方》是上一部故事的延續,展現了扶貧干部扎根一線,把貧困戶當成家人來看待,為他們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困難與矛盾的感人事跡。
為了激發貧困群眾的脫貧斗志,西咸新區在全區不斷挖掘奮勇脫貧的貧困戶典型,以形式多樣且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講述西咸脫貧故事。貧困戶代表、幫扶干部代表、愛心企業代表紛紛走上臺,在“我的脫(扶)貧故事”事跡巡回報告會上,講述脫貧或幫扶工作過程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好成效,為脫貧工作鼓舞士氣,提供有益方法。
有了脫貧的志氣,更要有脫貧的智慧。西咸新區積極推動“廣電扶貧·寬帶鄉村”工作,為1200余戶貧困戶安裝免費有線電視,實施公共區域無線網絡覆蓋22個村(社區),使貧困群眾及時掌握脫貧信息,更新發展觀念。在扶智過程中,西咸新區還為所有街道(鎮)文化站和省級貧困村新莊村共配送書籍1萬余冊,向轄區貧困戶贈送黨報黨刊1萬余份,為群眾送去精神食糧。
脫貧致富
未來更加有奔頭
脫貧工作做得實不實,關鍵還是要看群眾能否脫貧。
10月17日,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太平鎮陳贠灣村貧困戶史二利拿著中蜂養殖的1000元分紅喜笑顏開。在當天的中蜂養殖分紅大會上,空港新城為太平鎮97戶貧困戶每戶分紅1000元。
為了增強貧困戶的脫貧致富能力,2017年4月,空港新城通過“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產業扶貧模式,啟動中蜂養殖產業扶貧項目,在太平鎮王里堡、孫家堡、廟店3個村建設了中蜂養殖產業扶貧基地,吸納97戶貧困戶加入中蜂養殖產業。
如今,史二利不僅參加了專業合作社,還在空港新城安排的防火巡視員愛心崗位上工作。同時,他家里漏雨的房屋也得到了免費維修,村上的家庭醫生還定期上門為他家提供醫療服務……史二利的母親王玉芳對幫扶干部激動地說:“黨的政策好,日子現在好得很!”
像史二利一樣,越來越多的貧困群眾受益于產業扶貧。
在西咸新區唯一省級貧困村新莊村,通過“政府+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新莊村鄉情苗木花卉專業合作社整合115戶村民的土地,發展集體經濟。
在秦漢新城,秦漢新城鑫誠蔬菜扶貧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運作模式,吸引83戶貧困戶加入合作社,把園區的“小種植”發展為“大產業”。
在空港新城,電商扶貧風生水起,僅在太平鎮就發展電商200多家,輻射太平鎮16個涉貧村,有效帶動1500余戶農戶增收,97戶貧困戶均與電商企業簽訂產業扶貧協議。
今年以來,西咸新區推進“十百千萬”產業扶貧工程,共培育22家脫貧帶動力強的新型經營主體,實現產業發展對貧困戶的全覆蓋。
與此同時,西咸新區積極提升貧困群眾的就業技能,推動貧困群眾在入區企業中就業。目前,西咸新區已實現貧困群眾就業561戶695人,完成“每一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實現一人穩定就業”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