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11月7日,西安廣播電視臺《西安零距離》欄目,關注報道了灃西新城釣臺街辦東張村村民,吳歲戰的脫貧故事。
自從我市開展精準扶貧以后,涌現出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今天讓我們一塊走近貧困戶吳歲戰,聽聽他的脫貧故事。
雖然今早下著雨,但是吳歲戰還是早早來到棚里開始干活了,吳歲戰今年50歲,是灃西新城釣臺街道東張村的村民,自幼患小兒麻痹癥右腿殘疾,由于行動不便導致生活困境。2017年,精準扶貧的春風吹到了東張村,釣臺街道辦幫扶干部師潤濤專門扶持吳歲戰。
灃西新城釣臺街道辦事處安監站站長師潤濤:“他這個人身殘志堅,從來不跟政府提任何要求。”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看到吳歲戰家里的一畝二分地,師潤濤開始聯系相關的技術人員,指導吳歲戰種植反季節蔬菜。反季節蔬菜的收益很快顯現出來了,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吳歲戰身體不便,很難完成這些勞動量。發現新問題后,師潤濤根據吳歲戰的身體情況,建議他只種六分地,走小而精的路線,另外的六分租給別人收租金。除此以外,技術人員也建議吳歲戰種一些不用捆綁的蔬菜。
灃西新城釣臺街道辦事處安監站站長師潤濤:“我們要深入貧困戶的身邊,和他們做朋友,用心去關心他,讓他們對這個社會充滿信心。”
灃西新城釣臺街道東張村村民吳歲戰:“咱不能說光等別人救助咱,其實,我現在地里都是自己努力,也得到了村上干部和師潤濤的幫助,還有社會上人的幫助,你自己找點事干,社會上的人想幫你才能幫你。”
如今,吳歲戰靠著自己的雙手,徹底擺脫了貧困的帽子,在自己的六分地上,畫出了絢爛的畫卷。
其實,在吳歲戰的生活中,他的脫貧故事,遠不止新聞報道中提到的這些,下面,我們就來聽一聽,吳歲戰講給我們的,《我的產業脫貧故事》:
大家好,我叫吳歲戰,今年50歲,是咱釣臺街道東張村一組人。自幼患小兒麻痹癥,右腿殘疾,行動不便,加上沒有怎么念過書,生活上處處碰壁。我也曾心酸失落,也曾埋怨命運的不公,甚至也有過極端的想法,但身體的殘疾和生活的貧困,沒能摧毀我的意志,我決心要勇敢地向命運挑戰,絕不向命運低頭,努力將自己的生活承擔起來!我想既然活著就要活出個人樣來,腿跛了,我還有手在,照樣能干事,決不能成為政府的負擔、社會的包袱。

2009年以前,我依靠殘疾人專用車拉活賺錢,每天起早貪黑,不管風吹日曬,一刻也不閑著。那個時候我的母親還在世,她常說:“歇歇吧,別那么拼命”,我嘴里總是答應著母親,但我知道一旦停下奔走的步伐,家里的生活必將陷入泥潭,我也知道背地里母親流過很多淚,我的心里也難受的很,但想一想自己還能靠雙手撐起這個不完整的家,就不能坐以待斃,等待政府的幫扶和鄰居的接濟,于是我的精氣神就上來了。那時候的日子雖然困苦,但我和母親相依為命,靠自己的努力日子也還過的去。
然而,之后全市禁止無照拉客,我的收入一下子沒有了,生活再次陷入了困但靠我只能把生活的希望放在種地上,因為蔬菜受市場影響,價格波動比較大,剛開始也由于自己掌握的種菜技術不多,收入十分微薄,甚至忙忙碌碌一年,到頭來賣不上好價錢,一年的辛苦就白費了,我也曾打過退堂鼓,干脆甩手不干,等著政府的救濟,特別是看到一些情況和我差不多的人,整天游手好閑,還有吃有喝,就更覺得自己傻,說實話貧困曾一度讓我喘不過氣來。正因為此,我也成了村里“小有名氣”的貧困戶。但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還能勞動,生活還能自理,怎么好意思等著別人的接濟呢?這與我最初“不靠天、不靠地、就靠我自己”的決心也是相違背的,我一定要振作起來,靠自己的雙手創造自己的財富!為了摘下貧困戶這頂帽子,更為了活出尊嚴,活出屬于自己的生活,早點過上好日子,我起早貪黑在地里忙活,農閑時,還問一問村里的種菜高手,討教一些種菜技術,漸漸地我的種菜收入增多了,但說實話還是有些捉襟見肘,日子過得緊巴巴的,但靠自己的勞動所得養活自己,我的內心是平靜的、踏實的。

2017年,精準扶貧的春風吹到了我家,釣臺街道派來了幫扶干部師潤濤。在政府精準脫貧政策和幫扶干部的幫助下,我一步一個腳印朝前走。去年,我在自家田地里又種植了多種菜,雖然沒有村里其它能人的效益高,但還是鼓舞了我產業脫貧的信心;雖然種植過程很辛苦,但吃著靠自己雙手種出來的菜,心里也是甜的。幫扶干部師潤濤同志堅持每周都來我家,給我提供一些物質上的幫助,但更重要的是他給了我精神上的鼓勵,讓我干勁十足。
“自己必須努力,不能老想著依靠別人。”我常用這句話鼓勵自己,為自己打氣。盡管幫扶干部師潤濤同志讓我有困難就提,盡力幫我解決,但我認為,凡事都要親力親為,不能總去麻煩政府和幫扶干部,畢竟人家也是有家庭的人,也要照顧自己的父母妻兒,不能因為我讓人家淡漠了親情。脫貧要立志,致富靠自己,只要努力,我相信我的生活就不會比別人差。

我覺得貧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戰勝貧困的信心和決心,我必須自強自立,只要靠自己的雙手不懈努力,就能慢慢擺脫貧困,創造出幸福的生活。當然,我也明白,目前我的居住條件改善了、低保各項政策落實了,這既有我自己奮斗的結果,也飽含政府部門、幫扶干部以及村干部對我的幫助、鼓勵和關心。要想在致富路上走得更遠更好,我還得繼續加油,繼續奮斗,我也要像別人關心幫助我一樣,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
這就是我的產業脫貧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