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學前段保3年+義務段0輟學+高中(中職)段重引導+大學段促就業
秦漢新城確保教育扶貧“頂梁柱工程”成才“竣工”
按照“治窮先治愚,扶貧先扶智,徹底斬斷貧困鏈條”的總體思路,秦漢新城將義務教育段控輟保學“七長”責任制向學前段、高中中職段及大學教育段延伸,管委會主任、教育衛體局局長、鎮(街道)長(主任)、村長、校長、家長、師長(班主任)層層包抓、全面落實;同時開展“黨建+教育扶貧”,為每名貧困學生增加一名黨員教師進行包抓,確保貧困學生學前段接受好3年教育;義務段0輟學;高中(中職)段把有學習能力的貧困生一路護航至高校,讓有就業意愿的貧困生接受職業教育、學一門技能;大學段注重就業問題,幫助他們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四段”同固,健全貧困家庭自我造血功能,讓貧困戶依托教育扶貧“頂梁柱”工程徹底擺脫貧困。
雙照辦的孫小軍(化名)是個苦命的孩子,因先天發育缺陷,影響到四肢運動、動作較為遲緩。第一次見到他時,雙照第一中心幼兒園教師孫彥軍、鄭雯有種說不出來的難受,不自覺地想去抱抱孩子。通過和家長溝通,孫彥軍、鄭雯就孩子的幫扶教育問題進行了明確。此后的一年多時間,孫彥軍、鄭雯每周一次前往孩子家看望、慰問,及時送去補助資金,還時不時地送去毛絨玩具、手套、棉鞋等生活用品和書包、彩筆、兒童讀物等學習用品,和孩子聊天、做游戲,驅散他心里的陰霾。管委會給小軍家改建了廚房、新建了淋浴房,孫彥軍、鄭雯熱心地幫孩子父母添置物品,讓孩子全家都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看著孩子捧著玩具、書本喜出望外的樣子、看著全家人滿心的歡笑,孫彥軍、鄭雯也頗感欣慰。

雙照第一中心幼兒園鄭雯與孫小軍(化名)耐心交流
正陽辦余亮亮(化名)的父親因腦梗后遺癥行走不便,母親離家出走,家中僅靠奶奶養活,經濟十分困難。長期封閉、心理憂慮等原因讓孩子變得內向、孤僻、自閉,小學畢業后一直待在家中。在精準扶貧摸排中,白廟中學了解到了余亮亮的情況,立即把他作為重點幫扶對象,制訂了詳細而周密的幫扶計劃。龔咸陽校長親自包抓,教師王瑞積極參與,先后九次走進余亮亮家中宣講扶貧政策,苦口婆心地作余亮亮和家長的思想工作,勸導他繼續入學接受教育、靠知識改變命運。龔咸陽、王瑞用真情打動了余亮亮及家人,終于使他鼓起勇氣、重新走進校園。為了讓余亮亮安心學習,學校給他買了新書包和學習用具,幫他參加了保險,安排科任教師從學習、生活上全面予以幫扶。2017—2018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檢測中,余洋洋取得了全年級第28名的好成績。

白廟中學王瑞為余亮亮(化名)穿上新棉衣
蘭池學校劉鵬程(化名)的奶奶已82歲高齡,一家三口靠父親打零工維持生活。因為家境貧窮、學習成績不理想,孩子漸漸產生了厭學情緒、不愿再繼續上學,產生了外出打工的念頭。包抓教師郭存庚和費利娟多次上門做工作,與他談心,終于打消了孩子外出打工的念頭,讓他重新回到了課堂。在學校領導和幫扶老師物質、思想、學習上的幫扶,劉鵬程進步很大,他打算初中畢業后報考職業學校,靠一技之長改變家庭面貌。

蘭池學校郭存庚與劉鵬程(化名)談心
窯店辦的朱燕(化名)出生在一個特殊的家庭,與年逾古稀的奶奶相依為命。在外地上大學的她不常在家,幫扶老師嚴幸鴻除了及時送去補助資金外,還經常上門和朱燕奶奶聊天解悶、幫忙做一些家務和農活;通過電話和微信與朱燕保持聯系,告訴她家里和奶奶的近況,讓她安心學業、自立上進,依靠知識改變家庭面貌、讓奶奶安享晚年。朱燕快畢業了,嚴幸鴻就和管委會包抓干部、學區、街辦、教育衛體局等一起想辦法,終于讓朱燕找到了一份穩定滿意的工作,成了奶奶靠得住的“頂梁柱”。
教育扶貧關系到貧困學子的未來,關系到貧困家庭的生計,關系到和諧社會的創建,是精準扶貧的基礎;不讓貧困學生在教育起跑線上掉隊,是秦漢新城義不容辭的責任。為切實做好教育扶貧工作,秦漢新城全面貫徹落實《西咸新區教育脫貧和脫貧攻堅工作實施方案》,加強教育扶貧管理工作,緊緊圍繞加快農村貧困人口脫貧退出機制,積極推動各項幫扶措施,夯實保障“基礎”,筑牢扶志“主體”,確保成才“竣工”,全力推進教育扶貧“頂梁柱工程”,以實際行動讓貧困學生有錢上、有學上、上好學,讓轄區每一個貧困學生都成為家里的“頂梁柱”,立志用智擺脫貧困,同步夠格邁入小康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