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五月的天,正是春末夏初。西咸新區秦漢新城工作人員任少平和石方圓夫婦同時接到工作任務,分別到周陵辦黃家寨村和五莊村的開展脫貧攻堅幫扶工作。接下來的時間里他們作為“夫妻檔”奔波在扶貧路上,勤走訪、拉家常、詢冷暖,夫妻二人經常穿梭在周陵的大街小巷里,從那以后,他們就成了“周陵人”。
初到五莊村,石方圓看到一張張憨厚的面孔,一副副真誠的笑臉。一到村委會她便立即著手開展工作,先和村干部開展座談,大致了解了貧困戶的情況,然后馬不停蹄地入戶調研,辦、村干部當向導,帶著她上門“認親戚”。

“5月13日,陰。在五莊村年健健家中,我了解了他因妻子患有癌癥、家里還有兩個學生而致貧的情況。我努力做思想工作,鼓勵他們要樂觀堅強,和病魔作斗爭。解決方案:積極與周陵辦、周陵教育學區對接,協商解決年健健妻子住院問題和孩子上學問題。”
“6月17日,陰。今天是端午節,年健健家的麥子還沒有收完,趁著小長假,我倆去幫他們搭把手。”
“8月7日,小雨。今天到陜中附院看望了年健健住院的妻子,她在醫院的情況很好,得知住院費用已報銷,看到她臉上的笑容,我心中的幸福感也油然而生。
——石方圓在扶貧日記中寫到
自幫扶工作開展以來,石方圓堅持寫扶貧日記,從走村入戶到政策落實,一篇篇日志里面有著細微瑣事、有著真情感觸、有著對這份事業的熱愛和尊重。
第一次走訪黃英躍家時,給任少平的印象就是:家里物品擺放雜亂,一家人沉默寡言,愁眉苦臉,打不起精神,讓人感到很壓抑。
“黃叔,您好啊,洗菜呢,我是您的幫扶人可記得了,上次我和梁書記一起來的”。黃英躍看到我來,連忙放下了手中的菜,激動地走了過來,“哦、哦、小任來了”。在認真詢問了老人近期的生活情況后,再問到黃英躍兒子的情況時,他像打開的話匣,不過說著說著,老人情緒漸漸激動了,將手搭在我的手背上,眼睛濕潤了起來。
黃英躍的兒子患有精神病、糖尿病、肺結核等多種疾病臥病在床,多次想自殺了結。眼看著兒子身心上遭受折磨,使得黃英躍夫妻精神上也受到持續打擊,導致夫妻二人的身體和精神狀況每況愈下。聽著他的講述,任少平不斷鼓勵他,相信黨和政府,相信在大家共同幫扶支持下,困難只是暫時的,只要繼續配合醫生治療,堅定兒子復健的信心,生活就會充滿希望。

有一次,任少平開車接他們出院回到家時正好趕上落日余暉的美景。出于感謝,黃英躍下車后從兜里掏出100元說:“麻煩你了,既出錢還出力,這次多虧你。”這100元是要還任少平在醫院幫他出的掛號費和開車來回的油錢。任少平心里明白,這是他們所能用的最淳樸的方式表達感謝,他婉言謝絕了他們的好意,并且告訴她們“這是扶貧干部的責任,也是扶貧干部應該做的事情,不要客氣。”黃英躍臉上露出了溫暖和幸福的笑容,這也是任少平第一次看到他們笑的那么燦爛,頓時,任少平感覺到黃英躍一家失去已久的歡樂和幸福正在路上。聽著他們幸福的笑聲,欣賞著錯落有致的瓦房和炊煙裊裊的鄉村美景,一股喜悅之情油然而生,不禁想起了一句歌詞——“革命人永遠年輕”。

為盡快開展工作,夫妻倆利用下班時間到貧困戶家里摸家底、聽建議,不管是晴天還是雨天,他們認真整理入戶走訪資料,把貧困戶所需所盼記錄在扶貧日記本上。晚上回到家,他們一起認真學習各類扶貧政策,為的是更詳細的給群眾宣傳國家扶貧政策,使國家的扶貧政策真正得到落實,以達到貧困戶如期脫貧的目標。在幫扶過程中,他們心中時時在思考:怎樣從根本上幫助這一家人從經濟層面和心理層面同時脫貧呢?就這樣,任少平的扶貧幫扶路上,多了一個形影不離的幫手。

天有不測風云。黃英躍的兒子突然病故,任少平第一時間趕到黃英躍家中看望二老,并送去慰問金。“感謝小任啊,沒有你們幫助,我們老兩口的日子該怎么過…”。老人將任少平當親人一樣,聊著他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臨走時,老人得知兒子的住院費用已經幫他申請報銷,露出了久違的笑容。當任少平離開醫院走上馬路,回頭時發現老人還站在醫院大門口,默默看著他離開的方向。想起老人感激的話語,任少平深感肩上的責任重大,老人將他當親人,而他更應該給予老人更多的關心。
任少平和石方圓既是最親密的愛人,更是彼此最信任的戰友。這對“扶貧夫妻”的故事是扶貧一線廣大干部的一個縮影。作為夫妻,生活上互相關心,工作上互相鼓勵支持。他們倆經常互相提問各項扶貧政策,探討對政策的理解。有時因為扶貧工作意見不合,有過爭吵、也鬧過別扭。比如在精準識別及收入計算填寫表格時,兩人經常為了一個表格的數據計算方式爭論不已,但總能“化干戈為玉帛”,達成共識繼續工作。作為黨員干部,他們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當代青年共產黨員的使命與責任,真正做到了小家為大家,用真心換真情,把群眾當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