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趙家村位于秦漢新城周陵街辦西北角,全村有364戶,1539人,因地處城郊,多半村民都會在農閑時外出打工,村集體收入總體情況較好。但村里仍有趙平原、張戰學、王教育等6戶貧困戶家中的“麻纏”日子遠近出名。秦漢新城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趙家村黨支部在支部書記趙進行的帶領下,立足貧困群眾致富增收,著眼全村面貌改觀提升、群眾生活習慣養成、生活水平提高、村風文明向上,做出了扎實而有成效的工作。
趙平原家日子有盼頭了

趙平原在愛心超市兌換日用品
“趙平原家日子有盼頭了”,這是近幾個月來附近村民茶余飯后對趙平原家一年來變化的共識。貧困戶趙平原和妻子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智力缺陷,大兒子今年上大三,二兒子上小學,小女兒不滿周歲,以前鄉鄰提及他家日子,都會撇嘴搖頭,因為妻子智力低下,沒有衛生意識,家里從來都是四季衣服隨處亂丟,院落污穢臟亂,常常讓來者無處落腳,依靠著務農僅有的一點收入,日子緊張拮據,還要供養兩個讀書的孩子,家里唯一的住房還逢雨便漏,真是說不盡的艱難。
自去年趙平原家被精準識別為貧困戶后,村黨支部班子成員對全村6戶貧困戶進行“一對一”幫扶,先從解決屋漏與衛生習慣養成入手,結合秦漢新城戶容戶貌改善政策,給他家房頂加上了百余平米的彩鋼瓦,對院落鋪設了十幾米長的磚道,對家里所有房屋進行粉刷涂白,重新油漆了大門并派來志愿者,多次幫助趙平原家清理打掃衛生,收拾整理衣物,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為他的大兒子、二兒子分別落實每年7000元和1000元的教育補助,及時給他的小女兒辦理了低保;鑒于趙平原還有一定勞動能力,村支部干部和趙平原的幫扶干部成濤一起,為他聯系了一份每月1680元的清掃工作。
家里生活環境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大兒子在教育政策資助下明年即將走上工作崗位,趙平原的工作干得特別認真,村里還準備給他家再添置一張床和一個衣柜,對這一年的變化,趙平原有說不出的感激,村里百姓也豎起了大拇指。
王教育家的鑰匙在村支部

56歲的王教育二十年前和妻子離異,精神受到刺激變得神志異常,父母為給他治病四處求醫問藥,可熬好的藥他總說是毒藥,不但不喝還常年把自己一個人關起來,偶爾出門也會擔心別人給他下藥,便牢牢把門鎖好,鑰匙緊緊帶在身上。父親去年過世,80歲的老母時常被他拒之門外,就連親弟弟也拿他沒辦法。
多年來村黨支部和村委會干部對王教育的情況看在眼里,急在心頭,書記趙進行有事沒事總會繞到王教育家門前,和他搭話聊天,講講笑話,慢慢的,趙進行也在王教育心里“排上了號”。特別是去年以來,趙書記多次帶人敲開他家的門,給他家粉刷了門窗、改建了廁所、修了下水管道、安裝了凈水器、給門口還接了自來水管,時不時還會送些衣物禮品等,又多次鼓勵他走出家門自食其力,給他在村上安排了一份公益崗位。
前陣子王教育主動配了把他家鑰匙放在了村支部,每天把自己收拾得精精神神、按時到崗清掃衛生。村里人見此,總會打趣他“教育,你怕人害你,就不怕書記害你?”王教育便會咧著大嘴巴只笑不說話。
張戰學一家都有了工作

杜放學、王教育、張戰學

張玉
半聾耳背的張戰學家里四口人,妻子智殘,哥哥聾啞,兒子張玉去年從部隊復員回來,一直賦閑在家,不知該干什么。張戰學是個要強勤快的人,不愛說話,常年只是悶頭打理家里的6畝薄田。
要改善這家狀況,必須從張戰學的兒子入手,為此,村黨支部多次商討,結合本村近郊實際,加之面臨拆遷,將會有更多富余勞動力產生,村支部未雨綢繆,決定有計劃有秩序引導村民依靠技能實現就業,為此,村支部聯系專業技能培訓學校,在今年4月份入村為50余名群眾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就業創業技能培訓,張玉和村里其余幾家貧困戶家有勞動能力的人都在其中。這次培訓,讓張玉開闊了眼界,有了想法,村黨支部還趁熱打鐵,積極對接一家企業,為張玉落實了一份工作,待張玉拿到駕照后便可上崗。
不僅如此,村黨支部還積極和周陵街道辦協調,給張戰學的哥哥落實了一份公益崗,目前,正在為張戰學夫妻爭取公益崗位,已和街辦簽訂了上崗協議。


對其他幾戶貧困戶,趙家村黨支部都能因戶施策,隨時關注,一線救急,及時解決他們生活和思想中各種問題,冬送溫暖夏送清涼,年節送祝福,定期帶他們去體檢、理發,將鄉鄰的溫情和黨的溫暖化作和風細雨,給貧困群眾的生活帶來無限希望和陽光,扶志與扶智落實于無形,讓脫貧攻堅的旗幟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


同時,村黨支部還以脫貧攻堅為契機,組建自樂班、舉辦文藝匯演、繪制文化墻、建設村民活動廣場、村容村貌治理、好媳婦好公婆評選等活動,大力宣傳脫貧攻堅政策,引領社會風尚,弘揚社會正氣,匯聚正能量,全體村民崇德向善,孝老愛親,扶助弱小,村風樸正,讓趙家村從原來名不見經傳的小村成為五陵塬上的美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