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精準扶貧”是當下全國最炙熱、最有力的文字,更是黨和國家為民謀福祉、以民之所望、為民之所向的“時代音符”。作為涇河新城社會綜合治理局副局長,曹剛同志承擔起了高莊鎮高莊村胡根西一家的脫貧幫扶工作。

胡根西,男,現年56歲,腿部有殘疾,高莊村四組村民,家有3口人,其弟胡軍奇現年49歲,先天性智力殘疾,無勞動能力,女兒胡進現年18歲,高三學生,屬低保戶。
“用腳步丈量扶貧工作,用真情與群眾架起連心橋”。自從開展精準扶貧以來,曹剛嚴格按照要求定期前往幫扶對象胡根西家中,親身實地查看貧困狀況、分析致貧原因,尋求脫貧路徑。他始終認為,要打贏脫貧攻堅戰,就必須將“精準”二字貫穿于扶貧工作始終,因戶施策、因地制宜,作風上重“實細”,行動上強“造血”。

別看在單位工作時,作為副局長,曹剛同志給人感覺很嚴肅,在工作中對待干部員工也非常嚴格,但是在扶貧工作中,他仿佛變了一個人,既親切又和藹,完全把自己融入到了這個貧困家庭當中。無論嚴寒酷暑,無論工作繁忙與否,他每周必抽出時間去胡根西家,了解并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


扶貧先扶志,扶志必扶智”。胡根西一家屬于典型的因殘、因學及缺乏勞動力致貧。曹剛根據這一實際情況,按照八個一批政策扶持,制定了危房改造、健康、教育、就業、產業等項扶貧措施和計劃,并在實際幫扶工作過程中逐一進行落實。
第一次去老胡家,他就被老胡家的景象震驚了,破敗的房屋,一間靠木棍支撐的廚房,還有那無雨全是土,有雨一腳泥的院落,當務之急是要解決老胡家住的問題,他在新城相關扶貧政策出臺的第一時間,就聯系協調對老胡家的房屋進行危房改造,對廁所進行改建,并幫助安裝太陽能,采用政府補貼一點,親屬贊助一點,兩個小點變大點的辦法終于讓老胡一家人的住房條件極大改善。




在住進了寬敞明亮房子的同時積極聯系會同街鎮幫扶干部一起聯系鎮衛生院多次為胡根西及家人進行身體檢查;同時,為其弟胡軍奇住院辦理了民政醫療救助,落實救助資金756元,切實為其減輕了經濟負擔。
胡根西的女兒正在讀高三曹剛積極聯系胡根西女兒胡進就讀學校和教育部門,落實發放教育補助資金1800元,并在其高考成績出來后,根據成績情況指導其填報高考志愿。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積極聯系鎮勞保部門,對接協商為胡根西提供公益性崗位,每月工資1680元,目前已經上崗領薪。有了穩定收入的胡根西對脫貧致富更有了信心。

單純依靠公益性崗位的工資距離脫貧還有差距,怎么辦?為了這個問題,曹剛沒有少想辦法,從種植苗木,到養殖奶牛各種辦法都想了,但總覺得不貼合胡根西的實際,最終依托胡根西的興趣愛好從養殖蜜蜂入手為胡根西爭取產業扶持資金2400元并幫扶指導胡根西增加養殖蜜蜂12箱。蜜蜂有了,蜂蜜產出了,銷售渠道又成了問題,曹剛為蜂蜜的銷路問題煞費苦心,幫助設計包裝,除自己買蜂蜜送親戚朋友外,還積極聯系茯茶鎮、崇文塔景區和超市幫助打開銷路還把他家的土蜂蜜和其他貧困家庭的土雞蛋等資源整合起來,形成扶貧產業。

涇河新城管委會為貧困戶制定了很多補貼政策,曹剛及時聯系對接民政部門,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每月發放低保補助金480元;2017年5月至今每月發放低保補助金570元并追補600元,落實了低保戶補助政策。
曹剛同志是一位非常細心的人,聯系到胡根西家的實際情況,有事工作太忙,他經常自己花錢請人對胡根西家里里外外進行了衛生清掃,并囑咐他女兒胡進除了認真學習之外也要幫助父親時常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讓父親在繁忙的農活和工作之余看到一個規整的家,能有一些幸福感;到了秋播之際,曹剛親自為老胡送化肥、送種子,送去政府對貧困戶的關懷。夏季高溫送清涼、冬季寒冷送棉衣等點點滴滴,曹剛從未忘記自己還有一家如同親人的幫扶對象。

“曹局長沒有一點官架子,他是用真心在幫助我,不但給我生活上的幫助,還給我提供工作崗位,讓我也能月月領工資,最重要的還找人指導我養蜂賣蜂蜜,這樣下去,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我爭取好好干,早日脫貧,盡快把貧困戶名額讓出去,讓更需要幫助的群眾享受黨的好政策”,胡根西這樣評價曹剛的幫扶工作。
看著胡根西一家的情況不斷好轉,曹剛很是欣慰:“其實老胡很有干勁,也有強烈的自主脫貧愿望,只不過是缺乏方向指導,我也只是將黨的扶貧脫貧好政策帶給他為他指明道路而已。相信通過雙方共同努力,老胡脫掉“貧困戶”的帽子,指日可待。”

將近兩年的扶貧生活,讓曹剛漸漸多了幾分對生活的思考和感悟,更加堅定了他作為一名國家干部的群眾工作責任感和使命感。他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扶貧工作是一份良心工作,只有心中時時刻刻裝著老百姓,才能真正助力精準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