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6月的天氣像著了火,廚校宿舍里異常悶熱。何輝(化名)光著膀子坐在桌前,手里反復練著蘿卜花的雕刻,而眼角早已模糊。往事一幕幕浮現眼前。
七年前,父親在打工的路上遭遇車禍,拋下了年僅10歲的他和母親及兩個六旬老人。不堪重負的母親含淚遠走他鄉。多病的爺爺和身患殘疾的奶奶忍著喪子之痛,挑起養育何輝的重擔。七年過去,在政府的幫助下,何輝又重新走進了校園。但眼下,他又開始為下學期的學費犯愁……這時,手機響了,蹦出一條消息:“何輝,經我多方聯系,有家愛心企業愿意每年資助你一萬元學費,要加油,大家都支持你!”
發信息的是何輝的結對幫扶干部西咸新區秦漢新城規劃建設局黨支部書記、副局長張文文。幸福來得太突然,何輝淚如雨下。
何輝家住秦漢新城渭城街辦石何楊村。兒時,父親離世,母親出走,他和爺爺奶奶相依為命。2016年,初三畢業,何輝也想和其他孩子一樣上高中,但他知道,靠家里一畝多農田根本負擔不起高中和大學的費用。在爺爺奶奶的唉聲嘆氣中,他放棄了學業:“我要打工養活爺爺奶奶!”
輟學后,他先后在鄰村的商混站拉過石料,跟工隊做過小工,到食堂打過零工。但每次都是用工方嫌他年紀小、力氣弱,沒干幾天就被辭退。
就在何輝不知所措之時,秦漢新城脫貧攻堅戰打響了,他家被識別為貧困戶。很快,扶貧工作隊進駐,秦漢新城規劃建設局黨支部書記、副局長張文文成了何輝家的結對幫扶干部。
在多次入戶、分析何輝家的致貧原因后,張文文找準問題癥結和解決辦法:這個家庭最需要“造血”。當張文文問起何輝有什么夢想時,何輝說“想當廚師”。
就這樣,張文文幫何輝申請到每月800元孤兒生活補貼金,爭取到每學年3000元的教育幫扶資金,他還熱心聯系了一所廚師學校,為何輝爭取了一定的學費減免政策。何輝順利入學了!
何輝上了廚校,但今后的學費還是個問題。張文文一直著急。
說來也巧,作為親商駐企責任人,當張文文和中玻(陜西)新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交流秦漢新城脫貧攻堅工作和自己結對幫扶的何輝時,該負責人當即表示:“我們也愿意為脫貧攻堅出份力,每年給何輝資助一萬元學費,畢業了還能幫助落實就業。”
6月18日,端午節當日,張文文來到何輝家,把企業助學的好消息告訴了何輝的爺爺奶奶,還送來粽子、綠豆糕、白糖和米面油。兩位老人拉著張文文的手老淚縱橫:“還是黨的政策好!”
6月19日,應張文文之約,何輝到秦漢新城渭城街道辦事處,從中玻(陜西)新技術有限公司負責人的手中接過了助學款。
何輝說:“我要感謝并記住每一位幫助我的人,我要用實際行動回報社會,回報這些好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