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一個是事務繁忙的國企干部,一個是家徒四壁的聾啞村民,百里之外的距離,為了一個目標有了交集,扶貧路上,我們是一家人

4月12日晚,陜西衛視大型愛心助農類人物訪談節目《脫貧路上》如約而至。西咸新區黨工委宣傳部、新區扶貧辦聯合電視節目組,聚焦西咸新區秦漢新城開發建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郭社庫,分享他《情系幫扶路》,與貧困戶之間手挽手扶貧,心連心助困的感人故事。


郭社庫一個是事務繁忙的國企干部,負責西咸新區秦漢新城開發建設集團公司的管理工作。在日常的工作當中,他每一天面對的都是上百人的工作團隊,管理的都是投資上千萬的建設項目。而從2017年6月開始,他的心中又多了一份牽掛,那就是每周都要到距單位百里之外的新區南位鎮南位村,和一個聾啞村民陳爭位打交道。

陳爭位是一位目不識丁的聾啞人,他家就是郭社庫結對幫扶的對象,屬于特困戶。一家三口住在老舊破敗的房屋里,靠政府的低保金勉強度日。陳爭位的愛人尹春草和兒子陳肖氣也都是智力殘疾,家庭收支基本靠四哥陳正文來幫助管理。

兩個生活本無交集的人,跨越了溝通的障礙,現如今成為了手拉手的一家人。

當主持人問起扶貧戶陳爭位家里的情形時,郭社庫頓了一下,說:“我還沒見過像這樣困難的家庭”。他們家廚房的后墻已經被雨水沖垮,磚頭露在外面。

在了解到陳爭位家的實際困難后,郭社庫立即著手解決。首先是家里的大改觀,原本拿木板做的房頂換成了彩鋼瓦,地面全部做了硬化,而且給家里安裝了排水系統。另外,郭社庫給陳爭位買了3只羊讓他發展養殖,又給他的兒子陳肖氣在工地上找了一份工作。這樣,陳爭位一家終于有了穩定的收入。

自從郭社庫跨進陳爭位的家門,老陳一家窘迫的生活也開始出現了轉機。不管刮風下雪,即使工作再忙,每周郭社庫都要雷打不動地抽出時間到陳爭位家里來轉一轉,看看他們家里缺什么少什么,發現問題盡快想辦法解決。

現在,郭社庫除了重點幫扶陳爭位家,還和另外兩個幫扶干部結成了三對三的幫扶小分隊。據了解,秦漢新城共有510戶的貧困戶,秦漢新城總共派出去510名干部進行一對一幫扶,但是南位村的情況比較特殊,為了更好的發揮集體效能,三人決定組成小分隊來更好地幫扶。

在郭社庫心里,一對一幫扶并不只是上級安排下來的政治任務,扶貧助困更是為他回報社會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契機。他看到農村里孤寡老人很多,生活單調封閉,于是就把為新區的老人們建一個集中安置點的想法上報給管委會。經過討論,管委會批準給老人建立一個幸福家園。任務交到郭社庫手上,讓他有喜有憂。畢竟解決幾百萬的資金缺口并非一件易事。

幸運的是,愛心企業的參與讓建設的資金有了來源。經過嚴謹的規劃設計、建筑施工,一座新型養老院拔地而起。貧苦戶的孤寡老人們,被集中安置到這個現代化的養老公寓。營養豐富的健康飲食,細致周到的生活服務,其樂融融的群體環境,讓農村的孤寡老人們感受到了家的溫馨,心情的溫暖。
郭社庫的故事,只是西咸新區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在扶貧路上,西咸新區還用更多實實在在的措施,幫助轄區貧困戶擺脫貧困,走上幸福的康莊大道。
結窮親:“專屬幫扶干部+貧困戶”模式

西咸新區對在冊貧困戶實行“一對一”包抓,明確“三員”工作職責,即“政策上的宣講員、生活上的服務員、心理上的輔導員”,戶戶有專人,人人有擔子。
進門“四個三”,三問(問情況、問困難、問訴求)、三查(查資料、查宣傳、查收入)、三帶(帶著感情、帶著家人、帶著心意)、三同(同說家常話、同吃一頓飯、同干家務勞動);
幫扶“七件事”,摸清情況、謀劃路子、確定計劃、實施幫扶、核查成效、查漏補缺、建立長效機制;
扶貧“十味藥”,一戶“一良方”,即低保補助、引導就業、產業扶持、殘疾補貼、臨時救助、五保供養、愛心資助的增加收入“七味藥”,健康、教育、住房的保障生活“三味藥”,指導幫扶干部對癥下藥,因戶施策,做到一戶“一良方”。現已在全區進行推廣。
育桃李:“資助全覆蓋+貧困學生”模式

西咸新區通過“筑夢計劃”、育才助學基金等項目實施,建立了國家、新區、各新城、校(園)四級貧困學生資助體系,動用本級財政,向義務教育階段所有在冊貧困戶學生發放不超過2000元/年的補助。2017至2018學年西咸新區應享受補助貧困學生243人,發放補助金46.9萬元。
各新城亦加大教育扶貧資助力度。
灃東新城扎實開展“筑夢計劃”活動,建立校內助學制度,優先將建檔立卡家庭學生(幼兒)納入校內資助覆蓋范圍;
秦漢新城將轄區內貧困戶子女全部納入秦漢教育生活補助范圍內,從學前到大學各階段全部予以補助;
灃西新城設立育才助學基金,對轄區內品學兼優、家庭貧困的大學生、殘疾兒童、義務段學生和因災、因病、因學返貧的非在冊貧困戶子女進行助學補助;
涇河新城對國家政策覆蓋不到的建檔立卡戶貧困學生辦理人身意外附加大病保險,對包括義務段未實施教育資助政策的建檔立卡戶學生、高中段學籍不健全及補習的建檔立卡戶學生在內的貧困學生參照同學段資助標準予以補助。
筑廣廈:“政策延伸+貧困戶”模式

西咸新區積極推行危房改造創新試點,著力改善貧困群眾居住條件。在有國家政策支持的情況下,用足用活政策,在沒有國家政策支持的情況下,創新工作,用新區財政資金,為貧困戶建造“幸福之家”。通過細化危房鑒定類別、實施貧困戶人居提升工程、創新危房改造補貼資金撥付方式及工程驗收方式、建造集中安置點等方式為貧困戶提供實惠。
促就業:“入區企業+貧困戶”模式

西咸新區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扶貧理念,以就業扶貧臺賬為基礎,以技能培訓、就業援助為手段,全力推進就業扶貧,努力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通過實施勞動能力提升工程、調動企業構筑大扶貧戰略行動部署、積極穩妥開發公益專崗等方式幫助貧困群眾走出家門,走向社會。截至目前,開展就業培訓55期、創業培訓56期,培訓總計3999人次,組織開展包括“春風行動”招聘在內的招聘會15次。通過就業技能培訓、轉移就業、公益專崗安置等方式,新區631名貧困勞動力全部實現就業創業。
變股東:“農村集體經濟+貧困戶”模式

作為國家級新區,西咸新區大膽先行先試,深入開展“三變”改革試點工作,千方百計增加貧困戶家庭收入,加快脫貧奔小康的步伐。在新區唯一貧困村新莊村采用“政府+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合作模式,創新農業經營體制。目前,全區通過改革搭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共21個,完成市級考核目標任務的350%,累計清產核資5432.1萬元,確定各類股東5040戶,折股量化22470股,發放股權證18283本,惠及貧困戶50戶。
造新血:“產業+貧困戶”模式

西咸新區堅持抓好產業扶貧,選強帶動企業、選準脫貧產業、選好發展模式,確保各項產業扶貧項目開花結果。共設立產業扶貧項目10個,涉及苗木花卉、時令水果、設施蔬菜等農業產業和服務業,累計投入產業扶貧支持資金310萬元,吸引社會資金超過1000萬元。與此同時,新區完善建立了產業扶貧技術服務110體系(新區-新城兩級服務體系),主要負責協調調度貧困戶技術服務工作,公開接收村級和貧困戶個人技術需求。截至目前,累計服務群眾890人次,產業扶貧督導260人次。
開銷路:“電商扶貧+貧困戶”模式

空港新城通過“電商+公司+貧困戶”模式,采用線上線下雙重渠道銷售,有效提高果農收益,同時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
秦漢新城探索“電商+示范企業”“電商+合作社 ”“電商+農戶”扶貧模式,建立農產品市場銷售的多元化渠道,幫助貧困戶和更多的果農實現增收;
灃西新城探索縣域電商辦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舉辦電商人才培訓班20余期,培養電商人才5000余人。
送保障:“城改+代理財+貧困戶”模式

灃東新城為所有貧困戶共提供公租房,大力提高生活居住條件,出臺“扶貧+城改+代理財”扶貧政策,為提前拆遷的貧困戶每年至少增加了兩至四萬元不等的收益。與此同時,灃東新城161戶貧困戶全部實現“帶資入股”,貧困戶享受政府貼息5萬元小額貸款金。所有貧困家庭貸款均已到賬并入股苗木花卉產業,實現了小額扶貧貸款全覆蓋。
樹信心:“文化+貧困戶”模式

西咸新區堅持扶貧扶志扶智同步推進,通過,樹立典型提斗志、惠民演出送歡樂、網絡通達開眼界、書香惠民暖人心等方式將文化送到貧困群眾身邊,將脫貧斗志送到貧困群眾心里,使貧困群眾在享受物質生活提升的同時實現精神富足。全區開展文化惠民演出共189場,為1007戶貧困戶安裝免費有線電視,實施公共區域無線WIFI覆蓋24個村(社區),提升基層公共文化建設水平、更好的激發轄區群眾閱讀興趣,通過閱讀增長知識,提升能力,實現精神、物質雙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