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2018年的1月,對于很多人來說是忙碌的一個月,因為臨近年關,各項工作完成后,很多人沉浸在等待過年的喜悅中,但是對涇河新城高莊鎮新莊村駐村工作隊來說卻是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再平凡不過的日子,脫貧攻堅以來,他們已經奮戰了許多個日日夜夜,而新的一年注定又是忙碌而又艱巨的。因為他們是駐村工作隊,是戰斗在精準扶貧一線的鐵軍,身上肩負著西咸新區唯一的省級貧困村新莊村實現整村脫貧奔小康重任,所以別人忙完了可以休息,他們則要繼續堅守崗位,直到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天剛蒙蒙亮,當大多數人還沉浸在睡夢中,新莊村的5名駐村工作隊隊員已經起床,開始洗漱,由于前一天晚上的工作深夜才完成,他們的臉上都有些疲憊,試圖用冰冷刺骨的水來喚醒還在沉睡的精神。
早上9點,大家開始吃早飯,雖然簡單,可大家吃的有滋有味。在吃飯中,隊長周潤鵬安排了工作計劃。飯后有的忙著洗碗、掃地,有的忙著準備今天走訪入戶的用品。一切準備就緒,隊員們各自到位開展工作,新莊村駐村工作隊新的一天工作就正式開始了。
駐村以責 幫扶以心
“是他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我們村不管誰有困難,只要找他就對了。”
“他就像我的孩子一樣給我無微不至的照顧。”
……
村民口中的“他”就是涇河新城高莊鎮新莊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周潤鵬。

記得2017年4月份,他從高莊鎮政府被抽調至駐村工作隊,那時的他只是千千萬萬個普通干部中的一員,懵懂,茫然,甚至有些不知所措。人人都告訴他扶貧工作不好干,尤其是在中央強調了現在是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時期,各項工作可謂是時間緊,任務重,可是他覺得,既然領導把他放在了這個職位上,那他無論如何要完成自己的使命。他始終把駐村任務清單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情系新莊村村民,熱心扶貧濟困,受到當地干部群眾的一致好評。
從數據清洗、資料整理、各級領導的檢查,挑燈夜戰已經成為常態,但是為了村民和貧困戶那一雙雙期盼的眼睛,他還是堅持了下來。精準識別、三變改革、整村提升改造,期間無論多艱難,他不僅按照時間節點完成了各項領導交辦的任務,還定期到費治自己結對幫扶的貧困戶全家走訪了解其生活狀況,幫扶費治全兒子費寶鋒辦理了慢性病卡,動員費治全加入合作社發展花卉苗木產業。
今天,周潤鵬在村委會負責接待鎮長、書記和花卉苗木企業的代表前來洽談產業扶貧項目。他凝神盯著鄉情花卉苗木合作社牌子,嘴角不時的流露出一絲微笑,也許這個時候他看到的是鄉親們的一張張笑臉吧。
巾幗擔當 真情無悔
“媽媽,你說我們家里面誰最辛苦?”
“誰呀?”
“我和你,我每天寫字寫到晚上,你加班也加到晚上。”
——這段對話,來自于新莊村駐村工作隊員唯一的女生張媛和她的兒子。

2017年從高莊鎮政府進入駐村工作隊,對于家在百里開外淳化縣的她來說是一個艱難的選擇。剛來的時候,她覺得自己是女孩子,心比較細,主動攬下了資料整理和會議記錄的工作,在2017年的脫貧攻堅戰中,誰都知道資料整理是一項相當繁重的工作,但是她并不后悔自己的選擇,從紛繁的檔案中抽絲剝繭,科學的將各項資料分類整理,已成為她的專屬技能。然而繁重的工作背后卻是來自家庭的支持和她對家里人深深的愧疚。
兒子已經5歲了,但是自從駐村以來,她很久才能回一次家,看看自己的老公孩子和家人。小孩經常抱怨媽媽回家太少,其實這個年紀的孩子已經開始懂事,又是最離不開媽媽的年紀,張媛告訴自己的兒子:“媽媽正在做的事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能夠幫到很多人,你長大了之后也要多幫助別人,這樣才會有更多的人去幫你”。孩子若有所思,雖然并不是太懂,但是他應該知道母親是在做一件偉大的事情吧。
低調獨行 宣傳用情
“我要讓更多的貧困戶了解扶貧政策,享受扶貧政策,受惠扶貧政策;讓更多的幫扶人吃透扶貧政策,運用扶貧政策,用對扶貧政策”。——這是駐村工作隊員張晨的口頭禪

今天他的任務是去當地的電信局去商量如何更好的在平臺上宣傳黨和國家的各項政策,讓更多的貧困戶受益。2017年進入新莊村駐村工作隊以來,他接手了扶貧政策的宣傳工作,通過入戶走訪,摸村情,察民意,講政策,訪貧苦。每到一戶都詳細了解家庭基本情況,記錄困難訴求,征求對村兩委及駐村工作隊的意見建議。結合村民生活生產實際,宣傳黨的各項惠民政策。從紙質材料的發放,到網絡平臺的推送,為了能夠實現自己承諾,想盡各種辦法提高宣傳力度,同時還創新工作方法,讓相對閉塞的村民能夠全面接觸到黨和上級對脫貧攻堅工作的決心和舉措。他每天都進行各項資料收集,在電信智慧平臺上推送各類消息和各項政策。
奔波于黨建扶貧和扶貧宣傳工作中的他今年27歲,一般人在這個年齡都是在忙著和朋友聚會,在家人的催促下安排相親,或者正在籌備婚禮的各項事宜,然而忙碌的工作使他無暇分身,一心投入到精準扶貧的隊伍中來。
新婚“入伍”,以村為家
“沒有基層經驗,再高的學歷也當不好扶貧干部!”
“交流都不通暢,還談什么干工作?”
——曾經村民都是這樣評價新莊村駐村工作隊員孫雷的。

在進入駐村工作隊之前,孫雷還是天天駐扎在辦公室的一名普通的公務員,每天做著朝九晚五的工作,過著穩定平淡的生活,但是進入工作隊以后,領導把為貧困戶做思想工作的重任交給了他。也不知道是幸運還是不幸運,他居然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堅持了整整10個月。從最開始的不被接受,無法交流,到現在十村八里沒有人不認識他,不知道他做了多少努力,克服了多少困難,下了多大的決心。有時候,有的貧困戶白天出去工作,他就在夜里前往貧困戶家中,做思想工作,經常一聊就是十一二點,等回到宿舍已經是凌晨時分。
“誰家有個啥事兒,都是第一時間打小雷的電話。”
現在村民們都親切的稱呼他“小雷”。然而對于剛剛結婚才一個月的他來說,已經不知道多久沒有回家去看看自己的媳婦了。到現在他還記得當時在一戶貧困戶家中,去了不下幾十次,通過孩子和親戚去做貧困戶的思想工作,終于讓貧困戶接受并認可了他。這種耐心和毅力不是每個人都有的,正是他的不懈努力,才有更多的貧困戶充滿信心,從思想上認識脫貧的重要性,把“要我脫貧”轉變為“我要脫貧”。
老驥伏櫪,退而不休
60歲,一個本該安享晚年的年齡、一個本該享受兒孫繞膝的年齡、一個本該四處旅游看風景的年齡……可是,他沒有選擇這些,而是選擇了新莊村駐村工作隊,幫助貧困百姓走向致富道路。

2017年的脫貧攻堅工作強度很高,讓多少人都叫苦連天,但是對于近60歲的老干部朱軍艦來說,加入駐村工作隊,在很多人看來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已經原崗位上工作了近40年的他來說,新崗位的強度讓他有些猝不及防,也有些吃不消,但是一轉眼就已經10個月過去了。現在的他每天都要去查看新莊村的提升改造工作,督促進度,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每天穿行于整個村莊,這摸摸,那看看,還要及時了解每個貧困戶的需求,調整方案和工期。也許領導就是看重他是老同志,經驗豐富,所以讓他擔負起了工程“監工”和查缺補漏的工作。他經常都說,孩子們都大了,也不需要他多操心了,希望能繼續在這個崗位上發揮余熱,更好的幫助更多人脫貧致富。查看完進度,他還要趕去他結對幫扶的貧困戶袁社教家中進行走訪,雖然不知道他在背后做了多少工作,但是看著袁社教老人家中這一年的變化,想必也是費了一番功夫。
晚上八點,工作隊隊員拖著一身疲憊從各處趕回駐地。回到駐地,負責做飯的隊員開始忙碌起來,其他人則整理一天的工作記錄,吃完飯后已是晚上九點半了,大家召開當天的總結會。會議結束,隊員們回到各自的宿舍完成各自的幫扶日志,等到洗漱完準備休息時,這時已是晚上十二點了。這就是駐村工作隊的一天,問百家事,解百家難,暖百家心,做群眾的貼心人,一步一腳印,在簡單中充實著快樂,平凡中彰顯著偉大。
精準扶貧終有時,人間正道是滄桑。脫貧攻堅注定是一場艱難而偉大的戰役,每個人都扮演著自己的角色,或淚水汗水,或無奈無助,或忙碌瘋狂,或開心欣慰。聚一幫好人,做一件好事,這也是新莊村駐村工作隊自己譜寫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