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黨的十九大列出了5年來脫貧攻堅戰役的“成績單”——六千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百分之十點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改變如此多人的命運,在難度如此大的條件下創造如此輝煌的成就,這在中國乃至人類減貧史上都史無前例。
西咸新區秦漢新城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役,認真落實精準扶貧的各項政策措施,510名幫扶干部用情用心用力開展幫扶工作,緊緊圍繞脫貧攻堅的重點難點問題,把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履職重點。近日,西部網、騰訊網、新浪網、搜狐網、華商網以及三秦快報等多家媒體對秦漢新城脫貧攻堅工作進行了關注報道。
家住秦漢新城南位鎮茂陵村46歲的貧困戶白志強一大早給兔窩里放好新鮮的菜葉,便急忙趕到村里的貧困戶無公害種養殖產業園上班。
“園區每月按時給我發工資,加上在我家寄養的兔子,按目前情況,今年一定能摘了‘貧困帽’!”白志強說。
以前的白志強可不這樣,前幾年因干活摔傷,使得他干不了重活,也沒了生活來源,精神抑郁,不愿出門。自從在產業園上班后,他臉上的笑容多了,性格也開朗了,每天都充滿了干勁。白志強的改變,緣于秦漢新城建立的產業扶貧平臺,給了他致富的門路,讓他有了擺脫貧困的志氣。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秦漢新城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堅持扶志扶智,積極實施由政府搭建平臺,探索建立“經營主體+基地+貧困戶”、“支部+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等合作模式。通過基地帶動、項目扶持等措施,多渠道引導貧困戶參與生產,全面激活貧困戶脫貧致富內生動力。目前,已成功打造雙照鑫誠蔬菜、正陽玉青苗木、周陵田園居3個新成級產業扶貧示范基地,帶動貧困戶161人;各街鎮、村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全力打造肖何廟村肉兔養殖、井王村綠農養豬、茂陵村蔬菜種植、西毛村綠化苗木等扶貧產業基地,帶動轄區約50戶貧困戶實現增收。

以茂陵村為例,村上11戶貧困戶都可參與到產業園年底分紅,像白志強一樣有勞動能力的還可到產業園上班,每月可領取1000元工資,產業園還通過“訂單式”扶貧,在貧困戶家寄養牲畜定期回購,利用這些讓貧困戶享受保底分紅收益+薪金+寄養收益,實現村級集體經濟壯大、產業園發展、貧困戶增收“三贏”的良好局面。
與此同時,為進一步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秦漢新城全面開展道德講堂以評議促進步、評選身邊好人樹立模范、勵志脫貧典型親身講述脫貧故事等扶志扶智行動,讓自主脫貧典型講述自己的故事,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著力提振貧困戶脫貧信心。
王四友以前是茂陵村出了名的“懶漢”,獨身一人,游手好閑。被納入精準扶貧戶后,鎮村干部和幫扶干部 通過聯系在產業園工作的貧困戶到家給他親身講述自己的改變,引導他慢慢接受了產業園的工作。“第一次種出西紅柿的時候,我真的不敢相信我還可以工作!”現在的王四友已經是茂陵村種養殖技術服務中心的技術能手了,還撫養了弟弟的孩子,生活有了奔頭。
實踐證明,要實現困難村和貧困戶長遠發展不僅要有產業支撐,實現增收,還要通過扶志扶智,強根建基,達到生肌造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