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2018年春節到來之際,華商報記者走進貧困戶家中,為他們拍攝全家福,雖然有的家里只有一個人,但是能感覺在接受幫扶之后,每個貧困戶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坐在陽光養老院屋子里的付榮看起來和正常人沒什么區別,誰能想到他從小就患有廣泛發育障礙和重度自閉癥,在他的幫扶干部陳平的幫助下,先后帶他去西安市精神衛生中心醫院看病,并帶其去精神鑒定中心進行了鑒定,等級為一級,并申請辦理了殘疾證和愛心長安通卡。陳平一直把付榮當成“兄弟”一樣去照顧,在慰問中增進感情。
當把幫扶對象從馬王街辦客省莊村二組的家中送到養老院時,陳平及時跟院長說明情況,讓其在養老院干點力所能及的活,并引導幫扶對象要說話,他才放心。剛開始,陳平每天都打電話,看有沒有啥情況,當聽到院長說“啥都好著呢”,他才放下心來。在養老院住了一個半月以來,氣色慢慢有了好轉,性格慢慢開朗起來了。


今年62歲的趙丁旺是灃西新城大王鎮大王西村的五保戶,患有精神殘疾無勞動能力,孤身一人依靠撿拾廢舊紙殼謀生。今年5月,幫扶干部張志杰幫扶趙丁旺以后,趙丁旺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今年夏天剛開始幫扶的時候,張志杰來到趙丁旺家,看到他光著膀子躺在水泥地上,家里到處堆放著是他撿拾回來的廢紙、廢品,被褥、碗筷等生活用品沾滿污垢。張志杰立即自掏腰包,安裝了吊扇、門簾,更換了生活起居用品。
爾后為了更好的照顧為趙丁旺,張志杰不定期探望趙丁旺并幫其打掃衛生。灃西新城實施貧困戶人居環境改善工程后,又幫助趙丁旺修繕了漏雨的房子,刷了墻,改造了破舊的線路。冬天到了,張志杰上門給趙丁旺送去電熱毯、新棉衣、棉鞋,并做好宣傳,如何取暖安全過冬。
如今,趙丁旺穿著張志杰送去的棉大衣,住著溫暖敞亮的房子,嘴里經常念叨的一句話,好著哩!


2017年5月22日,馬萬鋒第一次走進張軍朝的家里,由于脫貧攻堅工作,讓兩個生活中完全陌生的人緊緊聯系在一起。
張軍朝,西咸新區灃西新城釣臺街道西張二村三組村民,60歲,身體健康,一般勞動能力,兒子張旭江,37歲,二級肢體殘疾,喪失勞動力。
入戶了解情況后,馬萬鋒立即著手為張軍朝聯系合適的工作崗位。緊接著,6月12日,張軍朝簽訂了勞務合同,工種為保潔工,月薪2000元。
馬萬鋒為張旭江送輪椅,送中秋節月餅,水果,棉被,多次送米面油,以及各類生活用品,每月至少4次入戶探望,多次前往張軍朝工作單位了解工作情況。
如今馬萬鋒走進張軍朝家里,兩人就像家人一樣聊天,拉家常,幾乎無話不說。


張小妮是西咸新區灃西新城大王鎮大王東村七組的村民,有一兒一女。2016年,她家的人均純收入為2878.36元,是村里現在僅剩的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之一。
從2017年5月底結成幫扶對子以來,翟娟便成了張小妮家中的常客。讓張小妮一家沒有想到的是,幫扶干部翟娟不僅給他們送來了捐贈的衣物,還幫女兒梁夢娜申請辦理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聯系了一份暑期兼職工作。
現在,梁夢娜總是親切的稱呼翟娟為“姐姐”,張小妮也把“小翟”改成了昵稱“娟娟”,真正成了“一家人”。張小妮說,“你真是夢娜的親姐姐!有你能夠幫她、教她、指導她,我也放心多了,真是太感謝了!”


姚利娃是大王鎮大王東村三組村民,家里共有一口人,現在其弟家借住,有耕地0.6畝,2016年度家庭純收入為1063.8元。自2017年5月底接到幫扶工作以來,幫扶干部樊昳杉入戶了解家庭情況,針對姚利娃患高血壓的情況,多次深入家中,詳細講解新農合、大病保險以及由新城購買的商業補充險等醫療健康救助政策及相關使用流程,同時多次與其指導醫生聯系,了解姚利娃體檢情況和高血壓治療情況。叮囑其按時服藥,并帶其參加灃西新城在大王鎮的義診活動,現場體檢并進行咨詢。針對姚利娃患嚴重高血壓需長期服藥的情況,幫助其在大王鎮中心醫院申請了慢性病診療報銷,幫助其減輕看病吃藥的壓力。


因為扶貧工作,大泥河村張黑姓和甘旭,這兩位原本毫無關系的人現在卻結成了親戚。張黑姓患有一級精神殘疾,無法與人正常交流,47歲卻至今未婚,其母親已64歲高齡,腿腳不便,父親為繼父,常年依靠兩位老人照顧他的生活。時至今日,甘旭都還清楚記得初次與張黑姓見面的場景,張黑姓穿著不太整潔,但卻笑嘻嘻地沖甘旭打招呼,看到他精神狀態不錯,甘旭揪著的心輕松了一些。但看到他住的房子漆黑臟亂,因年久失修,墻皮斑駁脫落,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內下小雨,條件很艱苦,甘旭又心疼起來。
很快,他自己掏錢找了匠人為張黑姓維修屋頂、粉刷墻面、重建圍墻、建造旱廁,又親自幫助他打掃房間衛生,為他添置新的床單被罩,這么一收拾,張黑姓的房間煥然一新,看著嘿嘿笑的張黑姓,甘旭也開心地和他開玩笑:“房子收拾好了,是不是該找個媳婦了?”
“要把貧困戶當窮親戚,用真心幫,幫他們改善生活環境、樹立信心,盡全力扶,助他們自食其力、早日脫貧。”這是甘旭堅定不移的幫扶原則,幫助辦理殘疾證、申請補貼、尋找工作機會,在幫助貧困戶解決最現實的困難后,更多的幫扶措施已經在踐行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