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西咸新區各新城婚姻登記處已經揭牌成立)
西咸新區·全面融入大西安發展一周年系列報道之四
■記者龔艷妮通訊員王鵬
自去年由西安市整體代管后,西咸新區就開足馬力,全面融入大西安發展“快車道”,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切實抓好“現代農業、交通發展、綠化美化、環衛一體、扶貧幫困、深化改革”等工作,不斷釋放國家級新區發展“紅利”,民眾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提升。
身份變了:97.8萬人享受大西安發展紅利
這一年,西咸新區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穩妥地完成了托管代管,平穩完成西安、咸陽兩市17個街鎮的托管移交,接收鎮街管理服務機構235個、公辦學校182所、醫療衛生機構787所,行政事業編制9848名,承接了西安、咸陽兩市委托的除人大、政協、法檢等工作外的所有行政和社會管理職能。據統計,新區共托管22個鎮街,轄區戶籍人口97.8萬。
記者了解到,西咸新區先后托管了64項民政業務,明確了民族宗教、殘聯等事務相關管理工作;完成了15.52萬件社保檔案移交,新區企業職工、城鄉居民、機關事業單位社保已全部轉入西咸新區,待遇與西安一致;26項民政定期定量補助政策實現同城同待遇,轄區群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托管紅利。
人才是新區發展的重要保障。為此,西咸新區全力推進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建設,引進了西安外服、北京外企、上海外服等一批知名人力資源企業入駐園區,園區成功獲批國家級產業園,在第九屆中國人力資源先鋒評選活動中,被評為最具特色園區,其綜合模式被確定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首批典型經驗向全國復制推廣。
村子凈了:農村公共服務設施水平大提升
圍繞建設“品質西咸”和推動“追趕超越”要求,西咸新區著力改善區域環境面貌,加快推進農村基礎設施水平大提升。全年建成衛生廁所示范村兩個,拆除旱廁300戶,新建衛生廁所221戶,全區農村戶廁改造率達10.1%,建成農村污水治理示范村15個、示范社區1個。建立常態化保潔機制,實施動態化保潔,做到垃圾日產日清,城市環境衛生管理水平顯著提升。全面加強市容秩序綜合治理,人居環境顯著改善。全年共受理城管投訴熱線各類投訴案件142件,累計辦結142件,辦結率100%,真正做到了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
全面深化農村土地制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激發新區發展新活力。去年10月,涇河新城率先出臺《西咸新區涇河新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涇河新城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工作實施方案》,為進一步激發農村發展活力,增加農民收入打下堅實基礎。
為保障學有所教、病有所醫,2017年西咸新區新增學位1.2萬個,西咸新區灃西實驗學校、楓葉國際學校、渭柳小學等12所中小學、幼兒園竣工投用,教育容量得到有效拓展。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崇文國際醫院、陜西慈善總醫院等大型醫療機構項目加快推進,民眾就醫質量持續提升。
出行方便了:交通一體化推動城市融合發展
據了解,西咸新區將新區國省干線、快速路、重點農村公路、縣鄉道路等項目和公交線路等納入大西安“十三五”綜合交通發展規劃,并全面推進交通運輸管理,編制完成《西咸新區公共交通專項規劃》。361、362、363、364、365、X101、X103等7條常規公交線路開通運營,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同時開通E1至E10等10條定制公交線路,實行以“線上預約、快捷直達”為特色的定制公交服務,滿足市民個性化出行需求。
在軌道交通方面,地鐵1號線二期工程三座車站已經全部封頂,區間盾構施工有序推進,已累計掘進4497米,占總量的65%,6個單線區間3個已實現貫通,5個聯絡通道加固工作已經全面完成。地鐵5號線二期工程也已經于2017年開工建設,計劃2020年建成通車試運行。目前,全線13座車站已經有7座車站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高架區間樁基施工已過半,制梁場已經完成了建設。
西咸新區有關人士介紹,還啟動建設《西咸新區道路運輸管理信息系統》,協調推進“五路四橋”和“斷頭路”項目建設,重點交通項目進展迅速,涇河立交、秦漢立交全面開工建設,西銅一級公路聶馮、梁村收費站順利撤站,農村扶貧公路項目加快實施,不斷提高居民出行便捷性。
2018年,西咸新區將充分發揮國家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試驗區綜合功能,努力在創新體制機制、深化改革開放、發展現代產業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努力為省、市追趕超越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