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近日,西咸新區秦漢新城脫貧辦收到了一封感謝信,鮮艷的紅紙上,洋洋灑灑地寫滿了扶貧干部郝晨哲的先進事跡,拳拳深情溢于言表,觀者無不動容。據了解,這封感謝信來自窯店辦黃家溝村村民趙青梅,作為郝晨哲的幫扶對象,她在黨和政府無私的幫助和關懷下,生活狀況逐漸好轉、家庭面貌日新月異。這封來自基層群眾的信,既是他們真情流露的肺腑之言,更是對干部工作最有力的肯定。

“郝姑娘”帶來了新希望
趙青梅,西咸新區秦漢新城窯店街辦黃家溝村村民,丈夫陳永生患有精神疾病,缺乏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兒子陳宜有腿部殘疾、羊癲瘋和心臟病,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兒媳鄭改改在西安一邊打工一邊給兩個孩子陪讀。已經67歲的趙青梅,在靠著五畝麥地艱難維生的同時,還要照料病患丈夫和兒子,每況愈下的家庭困境,時常令她倍感絕望,直到半年前的一天,一個叫郝晨哲的姑娘走進她的生活,作為她“一對一”的幫扶干部,為她排憂解難,才終于為她撥開云霧、迎來光明。
根據趙青梅的具體家庭情況,郝晨哲制定了“一戶一策”計劃,結合秦漢新城就業創業、教育扶貧和健康扶貧等幫扶政策,申請了低保、殘疾人補貼及教育等補助,為有勞動能力的趙青梅本人聯系了村級保潔員的工作,保證她每月獲得了800元收入保障的同時,還可兼顧家庭照料病患。
其次,在一次孩子患急病住院的過程中,郝晨哲依據新城“新農合+大病保險+民政醫療救助+補充商業保險+健康兜底補助”的健康五重醫療保障政策,通過當地衛生系統為趙青梅孫子的救助,及時報銷了醫療費用,也為家中病患的日常用藥和大病救治提供了長期保障,為全家人解除了后顧之憂。

陌生的親人 真摯的感情
趙青梅說郝晨哲比親女兒還親!每次去家里手里沒空過,手上活沒停過:申請居住改善政策翻修房子、照料病患、做家務,送日常用品和書籍,關心全家生活、輔導孩子學習,事無巨細,郝晨哲都一一用心。最難能可貴的是,2017年7月11日,郝晨哲專程趕赴趙青梅家中為她的兒子陳宜過生日,這樣體貼入微的關懷,深深感動了每個家庭成員。長期患病的陳宜也在這種充滿溫情的氛圍感染下,逐漸開朗起來,并在能力范圍內主動嘗試參與家禽養殖等簡單勞動,生活日漸充實,精神面貌積極向上。

夸不完的好 點不完的贊
“我不會寫也要找人寫!這個感謝信非寫不可,一定要讓大家知道黨的政策好,郝晨哲這個娃好。”說起黨的政策和郝晨哲,趙青梅總是激動不已,寫信致謝的念頭剛一萌發就迅速付諸行動,輾轉多處親自交到新城脫貧辦她才放心。
在郝晨哲看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扶貧工作亦非朝夕之事,不能一蹴而就。面對不同貧困家庭的問題,積貧積弱必然有據可循,黨員干部要設身處地,從困難群眾的實際需求出發,把握主要矛盾,通過對相關幫扶政策的研究和貫徹落實,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充分調動幫扶對象的主觀能動性,全面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和精神面貌。“群眾好才是真的好!”,這條路任重而道遠,她深知自己要做的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