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種植紅杏是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太平鎮太平堡村的貧困戶趙太賺取家用的重要經濟來源。然而,辛苦了一整年,這些紅杏卻賣不上個好價錢,這擱誰那兒,心里都不是滋味兒。趙太無奈地說,只要能養活一家老小,這些紅杏能賣點兒錢,“賤賣”也就“賤賣”了。今年,趙太家紅杏的“命運”有了轉機,讓他怎么也沒想到的是,他種的紅杏不但沒有“賤賣”,還有人承諾可以把他的果子分檔次賣干賣凈,真有這樣的好事嗎?

趙太,今年54歲,是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太平鎮太平堡村的貧困戶。家里5口人,上有年邁的母親,下有兩個還在念書的孩子,妻子幾年前因患上精神疾病,趙太就成為家里主要的生活支柱。


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太平鎮太平堡村 村民 趙太
“娃要念書,還要照顧老媽,還要管我媳婦,在外面打不成工才回來了。”


趙太說,一直以來,村里幾乎家家都種有紅杏,因為投資成本低,自家也有幾畝杏樹園,每年5月份紅杏成熟時,有不少外地客商前來收購,價格還不錯。可最近這幾年,趙太發現來的客商變少了,果子的價格也不穩定,因為害怕紅杏滯銷,只能硬著頭皮將優質果子和殘次果子一起低價賣給客商。


客商來了以后他收的是混裝果子,價錢都不變。收個一半天他價格猛然又一降 一降,就是五六毛的在降價,價錢也不改變 。


辛苦一年,產的杏賣不上好價錢,這可愁壞了趙太。去年,鎮上成立了電商公司,收購價錢還比市場價高,按理說能多掙錢這是好事兒呀,可剛開始趙太并不愿意。

“剛開始接受不了電商收購果子,因為收的量太小了。賣了十多年都是客商,因為客商收購量能大一點 。把優質果子和殘次果子混著賣,能多賣一些。價雖然低但能多賣點果子, 壞不了果子。”


原來,讓趙太擔心的是電商企業收購量少,剩下的殘次品賣不了該咋辦?然而,今年電商在村里集中收購果農的紅杏,趙太家產的1000公斤紅杏全部被收購完畢,這讓趙太之前的觀念徹底發生了轉變。

電商給我電話聯系,有果子他把這給你賣光賣凈,這個果子分檔次來賣,優質果子啥價,稍微次一點果子啥價,慢慢都把這銷售了,特別的方便。現在也不用往出去跑了,到現在把果子賣結束以后賣了3000塊錢左右。

據了解,自去年以來,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在太平鎮推行“電商+公司+貧困戶”的產業發展模式,通過電商企業與全鎮51戶貧困戶簽訂扶貧發展協議,采取上門訂購、線上線下、愛心義購等形式幫助貧困戶果農銷售水果。


陜西自然出色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 王亞樓
“第一方面,我們優于市場價,采購貧困戶果農家中的水果;第二個方面,在電商產業比較忙的季節我們聘請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家庭成員,在這里臨時務工 ,像女臨時工一般是70到80元, 男臨時工一般是100到120元;第三方面,我們根據電商產業盈利情況,簽訂分紅協議的貧困戶家庭進行一定的產業分紅。”



目前,太平鎮通過電商助農,已成為連接農戶和消費者的新紐帶。在改善貧困戶現狀的同時,壯大農業產業發展。去年僅太平鎮有1500余戶農戶通過電商銷售農產品,實現500萬元年銷售額。


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太平鎮 黨委書記 袁鵬
“下一步我們會進一步擴大電商扶貧的模式,積極利用區域物流企業的優勢,讓貧困戶真真正正的通過電商實現增加收入,讓全鎮97戶貧困戶實現穩步脫貧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