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5月3日晚,陜西衛視大型愛心助農類人物訪談節目《脫貧路上》目光再次聚焦西咸新區。新區黨工委宣傳部、新區扶貧辦聯合欄目組,和您一起分享西咸新區涇河新城高莊鎮新莊村村醫張愛的故事,聆聽這位村醫扶貧路上鮮為人知的點點滴滴。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志愿獻身于醫學,我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著追求,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斗終身。 ——張愛
這些寫在筆記本扉頁上的醫學誓詞,是張愛鞭策自己的座右銘,工作筆記換了好幾本,但在每一本的扉頁張愛都會寫下這幾句話。張愛是陜西省西咸新區涇河新城的一位鄉村醫生。村上的群眾有什么大病小情,首先想到的就是張大夫。張愛雖然是一名普通的鄉村醫生,但是卻時刻用醫學誓言來鞭策著自己,守護著村民的健康和平安。

1998年,衛校畢業的張愛應聘到高莊鎮衛生院工作,2010年,來到新莊村工作,一來就是7個年頭。從剛開始在鎮醫院,到后來來到村醫院,面對這樣的轉變和跨度,張愛這樣告訴主持人:
最早開始不適應,慢慢習慣了也就適應了,因為最開始回去吧,確實條件挺差的,因為最初那里交通也不方便,沒有水泥路,因為我們在地處在旱塬地帶,群眾看病上坡下坡,如果逢到刮風下雨的時候,群眾根本就出不去,你像如果小孩發燒了,有個頭疼腦熱的,根本就無法醫治,因為看病難,就是那樣,考慮到那,自己開了個診所,最起碼解決群眾首先急癥吧,咱也沒啥多大的本事,解決基本的。

從鎮衛生院來到村醫院,張愛用心當好鄉村醫生。村里條件不允許,張愛就把自己家蓋成衛生室,從此以后,村民一般頭疼腦熱,小病都不出村,張愛幾乎天天走街串巷到每一戶去做健康走訪和健康監測的工作,不管刮風下雨,張愛每天都要對重點對象入戶走訪,給他們檢查身體,叮囑交代他們如何服藥。她用熱忱的服務和愛心,為村民的健康守護。

做村醫這么多年,張愛把每一個貧困戶都當作自家人對待,遇到困難的,她常常免費送醫送藥,為此,衛生所的收支也常常入不敷出。這個時候,張愛的丈夫就成為了張愛可靠的“補給站”,張愛丈夫為人勤快,平時給別人搞電焊,做鐵門、彩鋼房,家里的開支主要依靠他的手藝。對于張愛來說,回鄉做村醫更多的是一份對家鄉的責任,家人的支持成為了張愛義無反顧的動力,這樣一家人得到村里所有的群眾和貧困戶的一致好評。


除了日常的接診和出診,張愛還是村上的婦女主任,是村委會的骨干成員,因為她家位于村里的中心位置,她就讓村委會在自家樓頂裝了四個大喇叭,不定時地對村民進行健康科普以及宣傳國家政策。與此同時,張愛還有一個身份,就是村上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法人,動員村民加入合作社,發展產業、幫助村民脫貧致富,她是村上的帶頭人。她帶領貧困戶,自己出錢帶頭,發展花卉苗木,目前已經種植面積200多畝將近300畝,今年這個產業將會全面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