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在陜西省西咸新區永樂鎮田村,寬闊平整硬化的產業路兩旁是翠綠的行道樹,文化廣場上設施齊全,不遠處金黃的麥田豐收在望,空氣都滿是甜甜的小麥香氣。很難想象五年前的田村僅有一條不到兩米寬的“疙瘩”路,艷陽天車走過塵土飛揚,要是遇上下雨天,則泥濘不堪,人車難行。
五年發展,五年蝶變,田村通過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發展產業、改善人居,變成了環境美、生活美、人文美的“甜”村。
田村的舊貌換新顏,離不開村黨支部書記張秦川的“頭雁”帶動。2016年,張秦川上任田村黨支部書記后,針對村里人才流失、班子結構老齡化、低學歷的短板,他提出儲備后備干部,積極引導大學生、在外黨員返鄉,充分發揮村內“五老”、鄉賢等作用,建強“三委”班子,打造出一支有活力、積極向上,愛農村、愛農民的黨員干部隊伍,帶領全村群眾迎難而上,建設現代化美麗鄉村。
打造美麗鄉村,人居環境變“甜”了
2018年3月中旬,一連下了好幾天的大雨好不容易停了下來,張秦川在辦公室里愁眉不展:“這路必須得修了,現在出門都困難,騎電動車滑倒的事件頻繁發生,等到秋收時,雨水最多,那時候才更麻煩,農機車都進不到地里來。”
2018年5月起,在涇河新城、永樂鎮黨委的支持下,在全村干部群中的共同努力下,田村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基礎設施完善、環境大整治工作。幾年來,村黨支部充分發揮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核心作用,先后對文化廣場、農家書屋進行完善和建設,亮化、美化、硬化,整治環境衛生,持續提升村容村貌。累計整治垃圾死角及垃圾點位200余處,清運垃圾雜物雜草上百余車;累計清理渠道、排水陽溝垃圾點位10余處;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30次,累計參與人員200人次;組織保潔員清理街道積水點15處,排水井蓋8處;對村道亂貼亂畫的各類野廣告進行集中清理,累計清理野廣告100多處。
村路修平整了、排水暢通了、太陽能路燈亮了、標準化衛生間落成使用了,房前屋后煥然一新、健身場地就在家門口,村民們的獲得感大幅提高,人人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多彩文化活動,村民生活變“甜”了
吼秦腔、打鑼鼓、廣場舞……天氣晴朗的傍晚,村委會門前總是一片歡歌笑語,村民“自樂班”成員們在這里排練、表演,吸引不少村民前來觀看。
近年來,村委會籌資購買文藝文化用品,鼓勵有特長的文藝骨干帶領村民們組建了鑼鼓隊、自樂班,還有多支廣場舞小分隊,極大地豐富了群眾業余文化生活。“現在能吹拉彈唱的村民有20多人,定期跳廣場舞的有50余人,時常還會有一些年輕人參與活動,開展一些形式新穎的文藝表演,文化氛圍相當濃厚。”村委會干部滿婷介紹道。
為不斷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村“兩委”經常邀請村上的退休教師、鄉賢們開辦書法公益課程等特色文化服務項目,引導群眾通過學習了解,增進對中華傳統文化知識的掌握和興趣,更好地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近兩年春節期間,都會邀請書畫家張鴻鈞老先生返鄉,和村里其余書法愛好者一道開展“迎新春送溫暖”送春聯活動,不斷提升老百姓審美情趣,增進青少年對書法的興趣。
培育鄉風文明,鄰里關系變“甜”了
培育文明鄉風、淳樸民風,是鄉村振興的堅實基礎。田村以黨建引領推動基層治理,以基層治理助推鄉風文明,以鄉風文明促進鄉村振興,在鄉風文明建設上下功夫、聚力量,不斷激發廣大群眾內生動力,凝聚鄉村振興磅礴力量。
村“兩委”多方籌措資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夢、移風易俗、二十四孝、村規民約等內容為主題,建成長度約400米,墻體彩繪面積達1200平米的鄉風文明一條街。結合重要節日節點,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線,以文明風尚、綠色生活、移風易俗等為主題,開展“我們的節日”、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演出、宣傳宣講、志愿服務等接地氣、有活力的活動,鼓勵引導村民爭當志愿者,積極參與村級事務,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實現百姓全民參與、文明程度普遍提升、村級治理有效、社會文明和諧。
充分發揮典型引領,堅持評選道德模范、身邊好人、好媳婦好公婆等各類先進,著力培育群眾良好道德風尚。做到家喻戶曉、人人參與,并對評選結果進行張榜公示,營造風清氣正的文明氛圍。截至目前,共評選出善行義舉榜26人、好媳婦、好公婆10人、好家風好家訓41條,掛牌41戶、十星級文明戶掛牌110余戶,全面提高了村民的文明素質。在潛移默化中,村民從以往農閑時無事可做、游手好閑,到如今主動參加業余文化活動,鄰里關系也比以前更加和諧融洽。
在迎接黨的二十大召開之際,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之時,田村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