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近日,西安市委文明辦發布2024年第二季度“西安好人”榜單,西咸新區正陽街道后溝村黨支部書記張戰勞、國網西咸新區涇河新城供電分公司高莊供電所營配技術員王科峰榮獲“西安好人”稱號。


孝老愛親張戰勞
侍叔如父三十載
張戰勞的叔父是一位聽障人士,終生未婚,無兒無女。身為侄兒的張戰勞便承擔了贍養叔父的責任。30年來,從一日三餐、洗澡擦身等貼身瑣事,到生病看護、情緒安撫等精神陪伴,張戰勞從未懈怠。

為了照顧叔父,張戰勞和妻子30年未出遠門。2015年,張戰勞將岳母也接到身邊,與他的父母及叔父一起照顧。在岳母到來的這一年,張戰勞的父親因為腦梗癱瘓在床。本來照顧四位老人的工作量就很大,父親這一癱瘓,張戰勞身上的擔子更重了。他與弟弟二人輪流照顧父親,每天端飯遞水、清理大小便、揉肩捶背,兄弟兩人都親力親為。老人家雖癱瘓在床,但卻干凈利落,精神飽滿。三年后,父親在溫暖有愛的家庭氛圍中走完了一生。
2017年,張戰勞78歲的母親又因心梗住院。擔任村支書的他白天忙村里事,晚上到醫院照看老母親。一個多月后,母親病情不見好轉,醫生提醒該準備后事了。張戰勞將母親接回家中精心侍奉,直到百日后母親安詳地合上了雙眼。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張戰勞不僅對自家老人關心備至,也時常惦記著村里的老人們。自從他擔任村支書后,更把扶助孤寡老人當成村里的大事來抓,經常帶領黨員志愿者到村里的孤寡老人、五保戶、低保戶家中噓寒問暖,閑話家常,幫老人們做家務、打掃院落、修整門庭。村里老人有什么事情,都愿意找他說道。
作為村支書,張戰勞更是村民心中的好干部。村里下水管道堵了,他第一時間跳進臟水里疏通;義務投勞修路,他在第一線搶著干活;村民發生糾紛,他耐心勸解、化解矛盾……他不嫌臟、不嫌累、面對村里大事小事毫無怨言,用實際行動傳遞著善行善舉,贏得了村民的認可與贊揚。
敬業奉獻王科峰
7萬次服務,3.1萬公里巡檢
54歲的王科峰是國網西咸新區涇河新城供電分公司高莊供電所營配技術員,參加電力工作已經有31年,當地村民都親切地稱他為電工“老王”。
王科峰負責的用戶有1200多戶,為高效解決大家的用電問題,他按照供電區域分組建微信群,挨家挨戶地拉老鄉進群。王科峰每天早晨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逐一查看供電服務微信群,回復處理用戶遇到的各種用電困難和問題,確保半小時內解決問題。有時會遇到電話無法解決的問題,王科峰便會“上門服務”,保障群眾的生產生活正常進行。在王科峰的帶領下,國網西咸新區涇河供電分公司已建立并運行微信供電服務群563個,覆蓋鄉鎮村組臺區637個,整體用戶入群率達95.32%。
處理完微信群的各項事務,王科峰便會換上工作服,帶上工器具,巡視維護他負責的27臺0.4千伏臺區變壓器和線路,全天候、全時段保障區域主線路安全運行。

巡線之余,王科峰還經常走家串戶義務為用戶檢查線路。他總是挨家挨戶地詢問:“咱們家里用電情況正常吧?對于電量電費還有哪些疑問嗎?”為了方便用戶足不出戶買電,王科峰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使用國網APP,很快就把國網APP的基本功能在用戶中普及開了,讓大家用電更加方便。
每逢春耕春灌,王科峰總會提前巡查轄區農灌線路及用電設備,通過區域“網格化”管轄、“點對點”上門、“零距離”服務,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保障農民增收。

除了對本職工作盡職盡責,王科峰還是國家電網陜西電力(靈動涇河)張思德共產黨員服務隊的一員。他長期堅持義務為孤寡老人、留守兒童提供上門志愿服務,打掃庭院、維修線路;熱心參與電力安全宣講、文明交通引導等志愿活動,用實際行動踐行志愿者精神,回饋社會,幫助他人。
31年來,王科峰步行巡視線路超過3.1萬公里,上門服務群眾7萬余次。“這么多年,誰家用電有問題,我都去過,誰家門朝哪開,我都再清楚不過。”31年的“護電之路”,讓王科峰對每位用戶家里的用電情況如數家珍,村民們對他的供電服務,也都豎起大拇指稱贊。
孝老愛親、敬業奉獻,看似不難,也很普通,難的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甘之如飴的堅持,向他們致敬,向他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