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在西咸新區灃西新城釣臺街道龍臺觀路社區,有這樣一支特殊的 “帶娃天團”——愛心媽媽、“共享”奶奶、交警叔叔與大學生哥哥姐姐齊聚,共同搭建起“黨建帶頭+居民出力+社會幫忙+高校送課”的“四維協同”育兒平臺。在這里,社區孩子們正享受著來自各方的“花式寵愛”。
居民組團“群帶娃”
志愿力量暖童心
每周三下午四點半,龍臺觀路社區活動室里總有一幅熱鬧又溫馨的畫面:68歲的退休教師李桂芳剛推開門,扎著羊角辮的小女孩就舉著作業本上前詢問生字讀音。李桂芳扶了扶老花鏡,俯身在作業本上一筆一劃標注拼音,耐心講解。

另一邊,非遺剪紙傳承人王淑敏化身“剪紙奶奶”,指尖翻飛間,一張紅紙很快變成栩栩如生的蝴蝶,引得孩子們陣陣驚嘆。她每周都會設計趣味剪紙主題,用剪刀為孩子們打開傳統文化的大門,讓非遺種子在幼小的心靈中生根發芽。
李桂芳和王淑敏都是社區云聚“YI”心志愿服務隊的成員。據社區書記馬妮介紹,這支服務隊共有366名志愿者,還細分出四支特色分隊:“犀牛隊”專注課業輔導,“錦鯉隊”策劃親子活動,“麋鹿隊”負責興趣培養,“白鯨隊”提供心理疏導。這些熱心居民組成的“共享奶奶”“愛心媽媽”,正是社區“四維協同”育兒平臺的重要力量。
社會多方“群教娃”
資源聯動促成長
不止居民志愿者,社區還精準對接孩子成長需求,聯動各類社會資源參與育兒服務。每逢周六,孩子們經常能在社區廣場上聽到交警叔叔的聲音:“過馬路,要像小企鵝一樣,左看看,右瞧瞧,確認安全再通過……”生動形象的交通安全課,讓孩子們在歡聲笑語中掌握了安全知識。

除了交警,消防員也會定期化身“安全教官”,開展防火、防溺水、防拐騙科普;周邊文體企業主動擔任“興趣教練”,提供體適能訓練、繪本閱讀等服務;物業安保人員組成“護學聯盟”,每天守護孩子們上下學的安全。

依托釣臺街道團工委的高校學生實崗兼職鍛煉“授漁計劃”,社區還與周邊4所高校搭建起“資源直通車”:美術系學生教孩子畫畫、體育系學生組織跳繩比賽、中文系學生開辦“故事創作營”、醫學院學生則帶來實用的“急救小知識”課程。“去年冬天有個孩子被熱水燙傷,立刻用課堂上學的急救法處理。”社區工作人員小張翻出家長發來的感謝短信,“這樣的即時反饋,讓我們覺得所有付出都很值得。”
黨員帶頭引領方向,居民爭先貢獻力量,社會各界主動幫忙,高校資源助力成長。龍臺觀路社區的“四維協同”育兒模式,不僅幫家長解決了帶娃難題,更讓孩子們在多元關愛中收獲知識、全面成長。
目前,社區志愿者隊伍仍在持續招募中,歡迎有愛心、有特長、愿意陪伴孩子的居民加入“孩子王”行列,共同守護孩子們的快樂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