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11月24日,從北京人民大會堂2020年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傳來喜訊,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動力保障部副總經理、工程師馬潔俠榮獲全國勞動模范榮譽。

今年距離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正式通航已有29個春秋,作為機場“元老”的馬潔俠從20歲開始,就投身到保障機場供電的工作當中。勤勉細心、善于學習、敢于擔當的馬潔俠親歷了從機場通航,到T2、T3航站樓擴建,現在49歲的她又投入到機場三期供電保障的前期規劃當中,希望在退休前交一份安全又完美的供電保障“答卷”。
馬潔俠現任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動力保障部副總經理,2006年獲得全國民航女職工崗位建功立業標兵榮譽,2007年獲得陜西省勞動模范榮譽。2020年,憑借強烈的工作責任感和與時俱進的創新思維,在基層工作中做出的突出成績,在機場供電管理方面的突出貢獻,馬潔俠獲得了全國勞動模范榮譽。
1991年9月1日,當看到第一架飛機從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起飛時,馬潔俠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時年7月,剛從電力學校畢業的馬潔俠入職了正在建設當中的西安新機場,“當時機場不像現在這樣現代化,光禿禿一片,什么都沒有。” 雖然工作環境與預期有些許落差,但這并未妨礙馬潔俠投入到機場供電系統建設中來。3個月的時間里,她一天都沒有回過家,跟隨“師傅”沒日沒夜地投入到工作中,完成了從畢業生到機場電力人的轉變。當看到飛機從機場起飛的瞬間,馬潔俠再也沒有“落差”,“能成為一名民航人,是無上光榮的事。”
在日后的工作中,憑著過硬的業務能力,馬潔俠從一名普通的技術人員逐漸成長為管理骨干。“剛上班時,機場只有1個10千伏的變電站,每年供電量不到1000萬度。我每天的任務就是做好設備維護,學習時間較多。”馬潔俠說,隨著機場旅客吞吐量迅速增長,工作變得越來越繁忙。
2000年8月,西安咸陽國際機場T2航站樓開始建設。馬潔俠介紹,“要搞建設,供電就是第一步。擴建工程中,要新建110千伏變電站,電壓等級和電站規模大幅提高,日常運行維護的壓力一下子增大。”這又是一段沒日沒夜的日子,為了適應工作變化,馬潔俠自學了電力系統自動化,她自告奮勇挑起了重擔,帶領班組五六個人在外實習了一周,電站建設時,她和安裝人員一起干活、學技術,設備調試時,她一個月都沒回家。后來,新建T3航站樓時,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又新建了110千伏變電站,容量是之前的4倍,供電能力達到125兆瓦,“最深刻的工作體驗就是伴隨著機場的不斷擴建,我也在不斷成長、不斷進步。”

機場供電必須安全可靠、兼顧經濟節能。“規范管理是前提。”馬潔俠在日常工作中,經常組織員工學習電力系統成熟的管理和技術,引進行業管理制度規范,實現了機場專用電的規范專業管理,奠定了安全運行基礎。對西安咸陽國際機場管轄的三條110千伏外線路,采用專業管理和與地方協作的方式,定期評估、安全提示、重點管控。
對于電壓波動對機場服務質量影響的問題日益凸顯,馬潔俠不斷組織調研分析,與相關單位討論研究建立快速應對機制,最大限度減少電壓波動對機場供電的影響,“我們利用信息技術實現分散變電站集中監控、輸電線路視頻監控,提升了安全管控能力的同時,降低了運行成本。”馬潔俠說。
近年來,在馬潔俠的帶領下,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動力保障部組織健全了能源管控指標體系,豐富了能源分析方法,逐級落實了能源管控責任。通過技術革新、優化工藝,有效降低了生產能耗,年均節能降本約300萬元。
作為全國勞模,又是一名專業出身的管理人員,馬潔俠非常重視基層業務技能提升工作。自2016年在西部機場集團和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下成立勞模創新工作室以來,她依托工作室,凝聚基層專業技術力量開展各項技術創新,2016年至2019年,共組織完成技術創新42項,這些創新項目均是基于生產需求實際,能夠解決能源系統運行管理中的現實問題,在提高生產效率方面發揮了明顯的作用。
如今,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建設正在緊張進行中,馬潔俠又開始忙碌起來。看到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和空港新城日新月異的新變化,她不由地感嘆時代的進步,“希望在退休前能帶著大家研究學習更多智慧化能源供應新模式,讓這份不斷學習不斷創新的精神一直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