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在西咸新區有這么一群人,他們把做志愿服務當作自己的精神追求,甚至是一種生活方式,用自己的力量匯聚愛心的海洋,向大家展示最美的風景。

日前,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中共陜西省委文明辦、陜西省民政廳、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陜西省國資委、陜西省總工會、共青團陜西省委、陜西省婦聯、陜西省文聯、陜西省殘聯10個部門聯合公布了《2019年陜西省志愿服務“四個最美(佳)”先進典型名單》,西咸新區灃東新城三橋街道辦火車站社區溫西順,西咸新區涇河新城藍天應急救援中心分別被評為最美志愿者和最佳服務組織。
折翼“雄鷹”因愛翱翔

56歲的溫西順滿頭白發,卻精神飽滿、神采奕奕。他1歲時被發現患有“小兒麻痹”,但幸運的是,從步入學校起,他就受到老師的格外關照。不僅每天接送他上下學,還讓他當班長,刻意培養他的組織協調能力。
老師、同學的關照和幫助,將愛的種子埋在了溫西順的心底。多年來,他盡己所能,把對別人的幫助,當作對老師、對那些幫助過自己的人的回報:連忠照是一名完全失聰、還拖著一條重度殘腿的作家,先后寫出了300多萬字的文學作品。2014年,連忠照在病情惡化陷入困境時遇到溫西順。溫西順幫他推銷小說,多方籌集手術費,幫他截掉病腿。2018年,連忠照及妻子稱溫西順為“溫大哥”,并在《西安日報》上撰文表達感激之情。
藍田女子侯小妮9歲時雙腳碰爛,傷口發炎,走不成路,因為無錢治療,一直拖到21年后的2015年。溫西順得知后,四處奔走呼吁,籌資5萬多元,幫助雙腳嚴重畸形的侯小妮作了截肢手術,安了假肢,又為她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后來小侯結婚成家,也有了孩子。他們的故事在重慶衛視播出,感動了全國觀眾。

從個人資助山區貧困學生,到帶領志愿者服務隊捐資助學,受他和所在服務隊幫助的學生從一個兩個,增長到了數百名,他也成為六所山區學校的愛心大使。到敬老院、福利院和老人、孩子過節,或者帶殘疾人外出游玩,在陜西境內舉辦的各種愛心活動中,都有溫西順的身影。福利院的很多孩子因此熟悉了溫西順,一見他就親熱地叫他“溫爸爸”。

一次次為殘疾人提供幫助,持續資助山區貧困學生,如今的溫西順是最美志愿者是陜西十大公益大使,更是大家口中的“溫大哥”“溫叔叔”“溫爸爸”,身邊的志愿者們都說“老溫”不是在做公益,就是在去做公益的路上……
為“沒有救援”而努力
涇河新城藍天救援隊成立于2016年6月,是一支純公益性質的民間組織,現有正式隊員34人,志愿者150余人。隊員來自各行各業,有教師、醫生、個體戶、消防員、退伍軍人等。先后參與打撈落水少年、搜救失蹤驢友、尋找走失老人、扶持貧困學生、救助病危患兒等等,建隊以來,他們不計報酬,盡己所能幫助他人:

2017年7月,榆林兩縣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災。在災難發生后的第一時間,涇河新城藍天救援隊受西安市紅十字會派遣,立即趕赴災區展開救援。在歷時五天的抗洪搶險中,救援隊員和志者們不畏艱辛,始終沖在救援第一線,救援隊6人被授予7.26抗洪搶險“優秀隊員”稱號。

他們始終相信“防范勝于救災”,持續提升大家的自救能力,為“沒有救援”而努力:幾年來,他們的足跡遍布轄區內的幼兒園、中小學、大專院校、工廠社區。先后在永樂鎮中學、涇河新城哈佛幼兒園、馬莊小雅社區等學校和社區培訓火險、水災、地震、逃生自救、被困互救、心肺復蘇、醫療包扎等專業技術,通過公園街區演講、發放傳單等方式普及相關知識,成效顯著。涇河新城藍天救援隊2017年完成大型救援任務58次,2018年完成大型救援任務47次,2019年截止現在完成大型救援任務10次,救援任務明顯下降。
截至目前,涇河新城藍天救援隊共參與人員搜救100余次,活動保障90余次,開展進社區、進校園、進機關和各類公益性救援知識宣講百余次,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