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居民群眾茶余飯后在廣場唱歌、跳舞,老人們在社區參與多彩的文化活動……華商報記者了解到,西咸新區建章路街道把黨建引領社區發展治理,作為社區轉型升級著力點,全面打造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社區。
提升社區文化生活“硬核”實力
夜色漸濃,樂聲悠揚,西咸新區建章路街道長慶和興園社區東門廣場,廣場舞已跳起來,太極拳已練起來。
“為了豐富居民的文化生活、退休生活,我們積極營造‘月有主題,周有活動,人人參與’的社區文化氛圍,讓居民發掘新潛力,找到新愛好,交到新朋友,我們稱之為‘美好生活工程’。”建章路街道長慶和興園社區黨委書記練鵬飛介紹道。
練書記口中的“美好生活工程”是一個接地氣的“大”工程。今年以來,在建章路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的領導下,長慶和興園社區黨建引領下的社區綜合治理和社團服務組織機構逐步完善。
首先,以“帶頭”著手,推動基層黨組織強起來。近日,長慶和興園社區黨委開展了一次“愛護環境我先行”黨員志愿服務活動。這是社區黨委為即將到來的黨的生日和黨的二十大獻禮,開展的“七個一”系列紀念活動之一。社區將通過開展一次“黨的關懷送到家”走訪慰問、開展一次“唱紅歌、頌黨恩、喜迎黨的二十大”紅歌大賽等活動,提升社區公共文化品牌影響力。
以“聚”字發力,開展社區文化活動。社區黨委通過招募、輔導培訓等方式,組建了太極拳協會、廣場舞協會等19個社會文體協會。
以“創新”提升,優化文化活動。結合社區實際,營造“月有主題,周有活動,人人參與”的社區文化氛圍,使群眾在快樂中度過,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棋盤式網格管理緊貼群眾身邊
“書記,我們巷子被水淹了!”6月的一天凌晨,突然下起了瓢潑大雨,建章路街道北皂河村黨支部書記惠涌接到村民的求助電話。
每年夏季汛期時,北皂河村防汛工作就成為工作的重中之重。接到電話的惠涌第一時間號召黨員干部啟動應急方案,5分鐘后十余名黨員網格長迅速到達防汛點并立刻開始排水。從凌晨2點到5點,排險完成,未造成群眾人身、財產損傷。
一直以來,建章路街道北皂河村積極推行“黨建+網格”工作新模式,以網格治理為工作的“基礎單元”,落實落細棋盤式管理,打通社區黨建工作的“神經末梢”,努力實現“排查全覆蓋、管理無縫隙、服務全方位”,讓社區治理精細、精準至“最后一米”。
據了解,2021年,北皂河村黨支部以全村876名在籍村民和840名流動租客為底數,將335戶門樓劃分為23個中級網格片區,平均一個網格為80-100人。同時確保每個網格有1-2戶黨員家庭,將支部40名黨員干部落在一個個小網格,讓“民心在基層聚集、問題在基層解決、服務在基層拓展”的目標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