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今年“五一”前夕,劉濤正在車間里與同事探討提高產量的辦法,忽然收到一條信息:“你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了!”同事們的歡呼在耳邊響起,“我有些激動有些懵”,但立刻提醒自己“不能驕傲,手頭的工作還沒干完?!被貞浧甬斕斓那榫埃瑒约与y掩。
33歲的劉濤已經有了十年加氣混凝土相關行業經驗,目前就職于西咸新區秦漢新城的陜西凝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凝遠新材)。這是一家成立于2013年的民營企業,是我國西部地區綜合規模最大的裝配式建筑和綠色建材生產商之一。
堅信“技術傍身 終能成器”
劉濤學的是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畢業后投身水泥制品行業。不料上班僅兩個月公司就因效益不好裁人。他想起老師的話,“技術傍身,日積月累,終能成器。”從此堅定了走“技術派”的決心。
2012年11月,劉濤赴成都踏上了加氣混凝土的技術之路。
混凝土就是按照一定比例調和的水泥和沙石,加氣混凝土就是在硅質材料和鈣質材料中摻加鋁粉等發氣劑,使其形成帶有大量勻密氣孔的輕質多孔硅酸鹽制品。這種混凝土質量輕,不會對建筑的基礎架構造成太的重量負擔,所以應用極為廣泛。
2012年,加氣混凝土在國內尚屬小眾行業,僅有一本教程類資料可參考,劉濤只能選擇最“笨”的辦法——在一次次實驗中尋找生產加氣混凝土的“最優解”。“一年內,我和3個同事加班加點,總共完成了400多組適配實驗”,總算摸清了加氣混凝土的特性,以及不同材料對于發氣過程及制品強度的影響。
就這樣,劉濤帶著對技術的敬畏和信仰,用五年時間從“門外漢”成為“技術流”。期間,他曾赴重慶一家新公司就職,到職三個月,公司生產即迅速步入正軌,成為重慶地區第一家可以大規模生產加氣混凝土板材的廠家。
2017年,劉濤辭職回到老家西安。彼時,凝遠新材剛建設了年產30萬立方米加氣混凝土產品生產線,是陜西第一家加氣混凝土產品生產企業,劉濤找到了自己奉獻家鄉的“主戰場”。
用“最笨”辦法解決產品問題
但現實給了他重重一擊?!拔?月1日入職,3月3日上班時,發現板材出現批量性開裂,而且是整釜連續出現,根本無法修補,也無法裁切,好好的‘板材’成了‘廢材’,我蹲在地上半天都緩不過來?!焙髞?個月內產品質量忽好忽壞,他意識到這個工藝遠比自己想象得更復雜。于是他重新拾起了“笨”辦法——在兩位師傅的指導下,開始一次又一次地跟蹤、試驗、調整。
“搞技術哪有什么捷徑,搞不懂就學,就試,就全力以赴找辦法。”最終,劉濤憑著一股子鉆勁、一股子韌勁和一股子不服輸的狠勁,確定了問題根源,解決了產品裂紋問題。
“這是我10年職業生涯里最苦的一年,我把從成都帶回來的工藝員教程翻了不下20遍;每日蹲在車間看生產,累了就趴著瞇會?!倍⑼晟a盯產品,他經常不顧形象地爬上坯體找缺陷,從前到后“地毯式搜索”找裂紋?!皢挝痪辔壹抑挥幸粋€小時的路程,2017年,我只在國慶和過年回去兩次?!币彩悄且荒?,他的專業技能在一線實踐的加持下迅速提高。
憑著過硬技術獲得諸多榮譽
2018年開始,劉濤同時負責生產調度和車間管理工作,將板材單班產量由4釜提升到6釜,月產量由約1萬方提高到最高1.8萬方。2019年,他被評為西咸新區“十大質量工匠”;2020年被評為西安市“勞動模范’;2021年,他管理的車間被授予“西安市工人先鋒號”榮譽稱號;2022年他獲得“陜西省建材行業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
此外,他還參與了公司項目研發、專利申報和技術革新,參加并組織了公司的“三標一體”審核。在凝遠新材獲得授權的36件專利中,劉濤一人就參與了 7 件。
他撰寫的《配置單層鋼筋網片生產蒸壓加氣混凝土隔墻板》等 4 個技術項目分別獲得陜西省建材行業技術革新獎一、二等獎
他參與的《一種預埋線盒線管的砂加氣混凝土板材及其制備方法》項目獲得美國發明專利,《一種自動清洗加氣混凝土切割刀具的裝置》《用于加氣混凝土蒸養車的車輪軸承潤滑裝置》等項目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授權
他編寫的論文被評為中國加氣混凝土協會年會優秀論文
信仰“功不唐捐 玉汝于成”
十年過去,劉濤在不斷成長,國內的加氣混凝土技術工藝也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凝遠新材也迎來突飛猛進的發展。公司目前有10家控股子公司,劉濤負責的加氣混凝土產品生產線因業務拓寬,2022年在榆林開設了分公司,今年咸陽基地加氣二期項目即將建成?!败囬g由1個變成3個,原來只負責技術和生產,現在需要人、機、料、法、環全面管理?!痹谒磥?,這是肯定獎勵也是責任與壓力。
“我做的是加氣混凝土,又稱加氣磚,所以我把自己這十年的工作經歷叫做‘十年搬磚路’?!眲谝淮畏窒頃嫌哪卣f。分享結束后,他借用公司大門前石壁上刻的“功不唐捐,玉汝于成”與大家共勉。這八個字這是他的信仰亦是他踐行的宗旨,更是他過去十年的真實寫照。
劉濤,恭喜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