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美女精品久久_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你懂的_一区二区日韩av_午夜久久一区

西安因你而美

【西咸·鎮街】斗門街道

鎮街是公共服務的“神經末梢”,也是保障高質量發展的基石。今天,我們一起走進灃東新城斗門街道,近距離感受高質量發展的斗門風采。

斗門街道地處西咸新區灃東新城,東鄰西安高新區魚化寨街道,西依灃河,南接高新區細柳街道,北與王寺街道相連。總面積約70平方公里,轄區人口10萬余人,下轄8個行政村、30個社區。鎬京大道、復興大道、繞城東輔道、新108國道貫穿境內,西安地鐵5號線、16號線、智軌途經轄區,出行方便快捷。

斗門街道因位于古昆明池與灃水相通的斗渠匣口而得名,是一座千年古鎮。豐鎬遺址、太平遺址、石婆廟、石爺廟……這些承載著千年歷史記憶的文化遺產,為斗門帶來了豐厚的文化積淀;詩經里小鎮、昆明池·七夕公園則讓詩經文化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煥發了新意;張旺渠三烈士紀念碑、上泉村史館更以其獨有的歷史內涵,為鄉村振興提供著不竭的力量源泉。

古今文化交相輝映

太平遺址位于斗門街道太平村東側,是在勘探尋找昆明池東岸線的過程中被發現的,遺址距今4100余年,出土文物有陶器、石器、骨角器和玉器等,還有黍、水稻等糧食遺跡,屬于客省莊二期文化,已進入夏代紀年范圍。太平遺址還發現了東西并列的兩個環壕,相當于護城河的作用,其文化內涵奠定了關中盆地中部以周、秦、漢、唐為代表的都城文明的史前基礎,先后入選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2021年第二屆“陜西重要考古新發現”。

昆明池是我國歷史上首個人工蓄水工程,是漢武帝為操練水軍而建。昆明池·七夕公園以斗門水庫為基礎,融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兼具水系治理、涵養生態、環境保護等重要作用,是集文化旅游、休閑度假、會議會展和水上體育賽事為一體的著名旅游度假“打卡地”。

矗立在斗門張旺渠社區的韓生詳、薛玉瑞、賈孝義紀念碑,紀念了三位烈士為實現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而英勇奮戰的壯烈事跡與偉大精神,激勵著黨員干部在新征程上知重負重、破局開路、慨然前行。

重點企業、項目推動發展

位于斗門街道的西安泰升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具有秦商工匠精神的知名食品企業。經過20多年的沉淀,旗下擁有“百吉貓”“米農”“妙妙貓”“虎家”“美嚼”等多個商標,其中“百吉貓鍋巴”更是深受消費者喜愛。泰升食品與淘寶網、天貓商城、京東商城、拼多多等多個電商平臺都有合作,每年線上線下銷量達30萬箱。

年產值1.3億元的西安大臺農西北狼飼料科技有限公司也是一家民營企業,2022年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像這樣的民營規上企業斗門轄區有15家,為街道高質量發展貢獻著民營企業的力量。

工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民生項目則是提升人民幸福感的堅實后盾。前不久,位于西周大道以西、詩源一路以北、灃河大道以東、規劃路以南的西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灃東院區項目正式啟動,又一座公立三甲醫院將在斗門轄區建成。該院設置床位1000張,一、二期分步建設,計劃于2024年底逐步投入使用。

在交通建設方面,斗門街道正在快速推進科技二路中心城區-西咸新區互聯互通道路、灃東文旅融合示范區等項目建設,進一步優化城市功能布局,賦能產業提質升級。

“三杯茶”喝完,矛盾化解

今年3月15日,落水社區中一位外來務工人員倒車時不小心撞上隔壁鄰居停在門口的車,兩人因賠償問題僵持不下。社區網格員魏俊香看到后立即聯系村民調解委員會并將兩人帶到村委會進行調解。

進了村委會,魏俊香先為兩人倒上兩杯茶。“一杯平心靜氣”,當事雙方情緒冷靜,為下一步調解做好了鋪墊。“二杯碰杯交流”,第二杯茶,魏俊香提議雙方碰杯交流,不一會兒,外來務工人員就主動向鄰居道歉,鄰居也表示了理解。“三杯握手言和”,第三杯茶倒上后,魏俊香從法理、情理上分析矛盾焦點,對雙方積極引導,最終成功協調雙方就賠償達成一致,簽訂調解協議。

斗門街道落水社區因商鋪、店面、工地較多,外來人口密集,矛盾糾紛時有發生。社區網格員和村民調解委員在長期實踐中摸索出了這個“三杯茶”調解法,有效提高了糾紛調解的效率。

去年,斗門街道還成立了“杜琴調解工作室”,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就地多化解”,構筑起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新模式。

作為西咸新區斗門街道平安建設的主要力量,杜琴也是新區基層人民調解員隊伍中為數不多的女能手。她從2015年開始從事人民調解工作, 2022年度獲得陜西省“優秀人民調解員”。

今年6月13日,“杜琴調解工作室”成功化解一起農民工意外傷害賠償糾紛,杜琴針對農民工侵權責任糾紛,以高度的責任心和積極負責的工作態度及時介入,準確把握調解時機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調解方案,息紛止爭,充分發揮好了人民調解“第一道防線”的重要作用。“真的太感謝你們了,讓我拿到了賠償金”,事后,農民工王某夫妻為司法所送來了感謝的錦旗,并向調解員連連表達了自己的感激之情。據悉,2022年杜琴調解室調解各類矛盾糾紛案185件,為群眾協調維權金額1024萬元。

“紅色細胞”凝聚文明力量

算盤、紡車、耙子、手風箱……“這些老物件都是咱上泉社區從貧窮到小康的見證,希望村里村外孩子都來看看,珍惜當下的美好生活,傳承父輩艱苦奮斗的精神。”在上泉村史館,上泉社區黨支部書記張松柏指著這些壓箱底的“寶貝”,感慨地說。

走進上泉村史館,村情概況、崢嶸歲月、鄉賢名士、民俗民風展示區一一呈現在人們面前。這里作為地緣文化的載體,既展現地區歷史變遷、傳承了鄉土文化和民俗風情,又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力量源泉。

紅拳文化、社火活動、鑼鼓隊,館內民俗民風板塊集中展示了上泉社區歷史久遠的民俗活動。大紅拳、小紅拳、四門紅、四門捶、關中紅拳、大啟拳等拳術及六合槍、梨花槍、雙刀、劍術等器械都在上泉社區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和傳承,是上泉社區尊師重教、崇文尚武代代相傳的見證。

此外,上泉社區還充分發揮村史館紅色陣地作用,組織青少年走進村史館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教育活動,直觀感受村子發生的巨變。

近年來,斗門街道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實踐站作用,每年開展百姓宣講、紅色教育、垃圾分類、助殘幫困、家風建設等30余次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成立志愿服務團隊22個,累計進行志愿服務2萬余小時。同時,還開展“十類好人”評選、“群眾春晚”、大走訪大慰問送溫暖等“十大活動”,進一步加強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使文明風尚在斗門蔚然成風。

下一步,斗門街道將繼續以為民之心、奮進之姿、實干之風,篤行不怠、勇毅前行奮力跑出斗門發展的加速度助推新區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