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作者:中共中央黨校報刊社副總編輯 楊英杰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提出要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號召“全黨來一個大學習”。當前學習十九大精神,緊要處就是要努力掌握黨的十九大精神的政治意義、歷史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準確完整地理解十九大精神,用以武裝頭腦、統一思想,指導工作、引領實踐。
政治意義:宣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取得了歷史性成就,進一步昭示了新時代的輝煌圖景。五年來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五年來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五年來,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這些歷史性變革,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習近平總書記用“三個意味著”,從中華民族、科學社會主義、人類社會三個維度,深刻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標志性意義;用“五個時代”,從偉大事業、發展目標、人民幸福、民族復興、人類貢獻五個方面,深刻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歷史性貢獻。同時也以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兩個沒有變,提醒全黨在充滿信心的同時,必須保持頭腦清醒。準確理解十九大精神的政治意義,核心在于明確我們所處的歷史新方位是什么。
歷史意義:提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重大政治論斷,是我們黨對當今中國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的科學判斷,是黨的十九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成果。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了一些新的階段性特征,反映在主要矛盾上就是:一方面,人民群眾在解決溫飽問題和進入小康社會以后,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另一方面,我國社會生產力和生產方式通過改革發展取得了明顯進步,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凸顯出來,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論述社會主要矛盾轉化的同時,強調“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對于我們正確認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所處的歷史階段、歷史方位,進而針對發展進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提出正確的路線、方針、方略,具有極為重大的歷史意義。準確理解十九大精神的歷史意義,核心在于明確處于新的歷史方位下,我們黨全部工作的新的著力點是什么。
理論意義: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深刻闡明了這一指導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并在黨章中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一道確立為黨的行動指南。這是黨的十九大的重要歷史貢獻,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
“八個明確”的基本內容、“十四條堅持”的基本方略,構成了系統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黨的十八大以來的5年極不平凡,黨和國家事業之所以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最根本的就在于這一科學理論的指引。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個黨的十九大的靈魂,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在各項工作中全面準確貫徹落實,使之成為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強大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準確理解十九大精神的理論意義,核心在于明確處于新的歷史方位,面臨新的社會矛盾,指導我們黨全部工作的重要思想是什么。
實踐意義:提出發展新目標、黨的建設新要求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從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十九大報告提出,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可以分兩個階段來安排,這是綜合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做出的科學決策。
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
為實現這一戰略安排,必須要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們黨一定要有新氣象新作為。打鐵必須自身硬。黨要團結帶領人民進行偉大斗爭、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毫不動搖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十九大報告提出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加強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先進性和純潔性建設為主線,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以堅定理想信念宗旨為根基,以調動全黨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著力點,全面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圍繞這一總要求,報告強調了八個方面的工作,進一步從政治建設、思想建設、隊伍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國家監督體系建設等方面做了詳細的部署安排,提出,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鞏固壓倒性態勢、奪取壓倒性勝利的決心必須堅如磐石。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強調要全面增強黨的執政本領。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所指出的,偉大的事業必須有堅強的黨來領導。只要我們黨把自身建設好、建設強,確保黨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夠引領承載著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航船破浪前進,勝利駛向光輝的彼岸!我們認為,準確理解十九大精神的實踐意義,核心在于明確處于新的歷史方位,面臨新的社會矛盾,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我們黨的全部工作的歷史性新目標、對黨的建設的新要求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