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實施“名校+”工程,鞏固“名校+”辦學成果,進一步提升區域教育均衡發展目標。10月26日,以“創新實踐‘名校+’辦學模式,讓優質教育走進尋常百姓家”為主題的西安市“名校+”工程“+校”成果分享系列活動(第四期)在西咸新區涇河第三學校成功舉辦。

西安市教育局對外合作與交流處(“名校+”工作推進處)處長、西安市教育局團委書記韓寧宇,西咸新區教育體育局黨委委員、副局長王鋒,陜西師范大學附屬小學校長侯西科以及來自全市各區縣、開發區的“名校+”專班負責人、校長代表,新區教育體育局各新城工作部負責人、教師代表共350余人參加活動。
一、西安好課堂展風采
璀璨年華揚風帆,青春歲月正當時。西咸新區將第二課堂建設作為人才培養的“新引擎”,深度融合第一課堂與第二課堂的育人資源,深入推進西安好課堂建設,落實教育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職責和使命。來自西安高新一中灃東中學等19所學校的20個社團現場展示了武術、足球、傳統文化、陶笛、云音西安鼓樂、灃韻舞蹈、紫荊民樂、科技優創等課程成果,贏得了現場人員的一致好評。

二、啟動儀式
啟動儀式在陜師大附小、涇河第三學校聯合表演的戲曲《華彩秦韻》、秦漢小學舞蹈《唐宮夜宴》和西咸新區第一初級中學舞蹈《相和歌》中拉開序幕。
王鋒在致辭中表示,西咸新區黨工委、管委會始終高度重視教育工作,著眼于新區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和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從政治上看教育、從民生上抓教育、遵循規律辦教育,高點謀劃、高位起步、高效推進,大力探索合作辦學路徑,積極引入優質教育資源,組建“名校+”共同體110個,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上好學、入好園”的美好愿景變成幸福實景。
“名校+”故事之“校長”說

陜西師范大學附屬小學校長侯西科分享了《輻射引領協同發展 推進師大優質資源共享》為主題的“名校+”故事,從教育職責角度出發,指出了“名校+”辦學模式在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發揮的積極作用。并強調,以提升“五力”為抓手,“注重細節 日常浸潤”為教育方式,懷揣教育夢想,秉承教育理念,認認真真書寫好教育人的故事。

西咸新區涇河第三學校執行校長寇永勛表示,學校傳承師大附小先進教學理念,結合學校自身發展,著力打造“四大名校”,逐漸形成了教師發展、文化、習慣、閱讀等學校發展的七張名片,并在省、市、區取得了各類榮譽和成績。經過三年積淀與發展,學校辦學質量、課程質量、育人模式、群眾滿意度等得到大幅提升,學生歸屬感和成長樂趣也進一步得到升華,用實際行動踐行西部紅燭精神,辦出老百姓家門口的名校。
“名校+”故事之聽“我”說

來自西咸新區秦漢中學教師代表張震宇分享到,秦漢中學從附中傳承、教師培養、學生變化、自我成長等角度切入,建立了師生聯合培養新模式;通過闡述名師講座示范引領的作用和意義,使教師既體會到了附中常態的課堂教學,又磨礪自身教學技能,實踐出一條深度教研的教育教學新模式;通過將清華基因與秦漢文化深度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風景。學校已發展成為一所學生學習安心、家長反饋放心、教師工作舒心的省級示范名校。

西咸新區涇河第一中學學生代表岳顏鴿,聲情并茂地講述了高中三年的學習生活變化,讓她在勇敢追逐夢想道路上更加自信從容,與學校共同成長。

最后,來自西咸新區灃西一小教育集團家長代表宋雷以《家校攜手 共畫教育同心圓》為題,分享了自己雙胞胎女兒與“名校+”的故事。從孩子點滴變化中見證了灃西第三小學成長為名校的發展歷程。
三、“名校+”第一課堂成果展示
啟動儀式后,開展了“名校+”第一課堂成果展示。來自西咸新區涇河第三學校、西咸新區第一小學、西咸新區涇河第一中學、西咸新區秦漢中學的四位教師,分別展示了語文、數學、道德與法治、美術四節精彩的觀摩課。




擊鼓催征日、奮楫爭先時。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辦好人民群眾家門口的學校,就是“名校+”的奮斗目標和使命擔當。西咸新區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以更高的站位、更嚴的標準、更強的措施加快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著力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全力打造教育強區,全方位構筑新區基礎教育新高地,讓轄區每一個孩子都能得到公平而優質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