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4月15日-20日,我有幸參加了全國第六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觀摩活動。這屆展演由來自全國31個省、市,區、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在內的全國547所中小學校萬余名師生共同呈現了以“陽光下成長”為主題的開閉幕式,另有9場藝術表演類演出,來自全國的學校藝術實踐工作坊展示了學生的藝術作品。并悉數觀看了本屆演出,每場演出座無虛席、掌聲雷動。
演出活動有:聲樂、器樂、舞蹈和戲劇與朗誦;學生藝術作品展及藝術實踐工作坊活動貫穿整個展演始終。
聲樂的三場演出,給我的印象最為震撼!各個團隊準備充分,隊形展現形式多樣,個人基本功扎實,隊伍整體音樂素養較高。通過幾天的觀摩,我對合唱團訓練的整體工作有了新的認識。首先,合唱團的指揮至關重要。指揮控制著整個合唱作品的走向,隊員聲音的強弱、氣息的強弱,整個作品情感的抒發。其次是鋼琴伴奏人員,演出中,只有鋼琴伴奏與合唱融為一體,整個作品感情的抒發才能到位,作品聽起來更完整有序。最重要最基本的還是合唱隊員的聲音和藝術表現。合唱展現的是聲音的魅力,好的作品不僅有聲音上的美感、還要有語氣、語調及動作的展現,整首作品才更加富有感染力。合唱團訓練,專業素養不可或缺,在形式上也應該大膽創新,總之,音色通透、形式新穎、綜合素養三方面缺一不可。
器樂展演。中小學生的能力不容小覷,本以為稚氣未脫的中小學生對渾厚深沉的器樂無法完全掌控,但當聽完器樂演出后改變了我的看法。各個隊伍演繹的管弦合奏、民樂合奏,既高雅古典,又莊重溫柔,無論音樂創作還是曲目編排都極具魅力。當我閉上眼睛用心聆聽,仿佛置身于樂曲所營造的環境中,專業水準的音樂大餐帶來的是一場不可多得的心靈旅行。
舞蹈是一種糅合音樂、美術、文學、肢體語言和表演的綜合性藝術。短短四五分鐘舞者就會帶領觀眾進入他所需要的情緒和故事中去,美輪美奐,強健中藏著唯美,煥發著青春的朝氣,可以想象“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辛苦付出。我們都知道舞蹈訓練是一條“道阻且長”的路,小演員們為我們呈現的不僅是一場視聽盛宴,更是通過展示,教育著我們“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如果說舞蹈是一場自己與自己的較量,那么戲劇則稱得上是一面折射社會生活的鏡子。如果說音樂搖撼聽覺、舞蹈和美術沖擊視覺,那么戲劇就是融合三者的綜合性藝術。背景音樂渲染氛圍,音效模擬真實場景,演員肢體動作、面部表情刻畫故事內容,舞臺布景呼應人物心理,綜合、夸張地運用各種方式,表達主題,折射現實。像課文一樣有各種敘述順序與方式,卻也能一幕幕、一場場地相呼應。人生因跌宕起伏而精彩,戲劇因曲折而生動,它更貼近人們的生活,戲如人生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這也是戲劇廣受歡迎的原因。同時,我想到傳統的戲劇與不斷發展的意識形態如何融合的問題,二者的融合將是現代戲劇表演的一大難題。戲劇不可能停滯不前,但變化卻遵循的是傳統。中國傳統戲劇要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把藝術特點發揮到極致,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藝術實踐工作坊與藝術作品展呈現的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手工作品。讓我感受到了濃郁的地域與傳統文化。學生藝術實踐工作坊彰顯了學生們卓越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豐富了課外實踐的方式,又增強了團隊精神。藝術作品展內容豐富,充分展示了學生藝術實踐的豐碩成果,使藝術教育由無形化為有形,激發了學生愛生活、愛校園、愛藝術的豐富情感。在我們這個地區,藝術實踐工作坊并不常見,借著這次機會,我也深刻體會到了藝術的多樣性,同時,這次參觀也指引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將理論運用于實踐,將口號化作現實。
藝術教育是感覺、感情與認知的教育,更是特殊技能的教育,目的是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培養孩子們的創新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藝術教育促進學生德育提升。近代,魯迅先生也提出過“美術可以輔翼道德。美術之目的,雖與道德不盡符,然其力足以淵遂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輔道德以為治”。 可見,藝術教育在前人思想中就有教人明真假、辨善惡、分美丑的教育作用。
藝術教育促進學生智力發展。數學、語文等學科能培養學生的智力這毫無疑問,其實,藝術也可起到啟迪智慧,提高和發展創新思維的作用。學生在感受藝術的同時,也在享受美的啟迪,從而激發創造美、開拓新事物的美好愿望。
藝術教育可以促進學生智力全面發展。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來到學校里,不僅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更重要的是為了體驗學習的成功和快樂”。如果把藝術教育融入課堂教學中,能改變以前的古板教學方法。教師創造性地教,學生必然會進行創造性地學。使藝術教育為課堂服務,為學生智力發展奠基。
藝術教育促進學生美育形成。藝術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徑。既能促進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的形成,又能使學生用更新的感官和思維方式來感受這個世界。
此次觀摩學習我收益頗豐,不僅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鑒賞力和審美力得到了提升,同時也找到了差距,明確了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將秉承終身學習的理念,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增強動手能力,汲取各種藝術活動精髓,加強自身各項素養,以教書育人為根本,以精品奉獻學生、用明德引領風尚,為新區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