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教育是發展科學技術、傳播先進文化、培養優秀人才、推進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在現代化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
必須始終把教育事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按照未來數育發展的客觀要求,著眼于實現教育公平,不失時機地加快推進教育建設,建成體制富有活力、水平適度超前、結構基本合理、總量相對充足、內涵和諧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的現代教育體系。
教育發展的方式
要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必須大力推進教育創新,深化教育改革,優化教育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積極探索教育發展新路子,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教育體制;
必須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轉變教育觀念,改革考試制度,改進教育內容,創新教育方法,提高教師素質,突出培養受教育者的健全人格、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必須全面發展各級各類教育,全面關注各類各層次人員,完善助學、貸學制度,努力實現教育公平。
教育發展的重點
加快建設教育的重點任務是:突出農村教育,推動基礎教育均衡發展。
統籌城鄉教育發展,完善農村教育管理體制,改善農村辦學條件,提高農村辦學水平。
要建設一批重點優勢學科,培養一批學科帶頭人和優秀教師,規范教學科研管理。
積極發展遠程教育,構建社區教育網絡,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社區教育示范區。
突出引進國外優質高等教育資源,開展合作辦學,進一步推動教育對外開放。
教育創新目的
教育創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
必須牢固樹立“質量立教”意識,既要注重教育“量”的擴張,更要突出教育“質”的提高,走教育內涵發展之路。
要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著眼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轉變教育觀念,改革考試制度,改進教育內容,創新教育方法,構建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教育教學及評價體系,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發展規律、激發受教育者創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
要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大教師培訓力度,拓寬優秀教師的來源渠道,實施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在中小學續實施名師名校長工程。
要結合當前正在進行的重要思想新高潮活動,切實加強學校思想政治工作,使重要思想內化為學生的自身素質,普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
教育體制改革的關鍵
教育體制改革是教育創新的關鍵,也是教育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要掃除制約教育發展的體制性障礙,進一步轉變政府管理教育的職能和模式,增強學校依法自主辦學、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能力,通過優化教育結構,改革培養模式,形成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相適應的教育體制。
要積極推進基礎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全面落實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的職責,加大對基礎教育的統籌和協調。
要不斷深化辦學體制改革,把社會力量辦學納入教育發展總體規劃,進一步落實鼓勵社會力量辦學的各項優惠政策和措施,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辦學,并切實加強宏觀調控和監督管理,形成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格局,保持社會力量辦學方面在全國的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