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李苗
近日,教育部印發《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新時代中小學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新時代幼兒園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明確新時代教師職業規范,針對主要問題、突出問題劃定基本底線,著力深化師德師風建設,為教師嚴格自我約束、規范職業行為、加強自我修養提供了基本遵循。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承擔著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可以說,教師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力量,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關鍵。作為高校教師,我們要提高政治站位,站在教師職業承擔的重要使命和責任的位置上,從黨和國家事業全局的角度理解準則要求,把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結合起來,自覺做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以德育德的楷模。
堅定政治方向。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做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潛心教書育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要時刻銘記教書育人的使命,甘當人梯,甘當鋪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導學生心靈,以學術造詣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我們要珍惜人民教師這份無上光榮,有熱愛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堅守,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完善自己,執著于教書育人。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因材施教,教學相長,努力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帶頭弘揚社會主義道德和中華傳統美德,嚴謹治學,力戒浮躁,潛心問道,勇于探索,堅守學術良知,反對學術不端,以自己的模范行為影響和帶動學生,真正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對全黨全社會尊師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群眾對更好教育的需要日益增長,知識獲取方式和傳授方式、教和學關系等發生深刻變化,這些都對教師隊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拓寬教師文化視野,提高教師綜合素養,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好老師,成為學生錘煉品格、學習知識、創新思維、奉獻祖國的引路人。
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長期以來,廣大教師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愛崗敬業、教書育人,改革創新、服務社會,作出了重大貢獻,黨和國家高度肯定,學生、家長和社會普遍尊重。本次制定教師職業行為準則,既是對廣大教師的警示提醒和嚴管厚愛,也是深化師德師風建設、造就高素質教師隊伍的關鍵之舉。要把師德師風作為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嚴格落實學校主體責任,把準則要求落實到教師管理具體工作中,建立師德建設責任追究機制,以有力措施堅決查處師德違規行為。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環境,弘揚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努力提高教師政治地位、社會地位、職業地位,讓廣大教師享有應有的社會聲望,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
古人云,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高校教師要不斷增強教師責任感、使命感、榮譽感,規范職業行為,明確師德底線,時時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在教書育人崗位上為黨和人民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作者單位:西北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