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春季開學后,流感、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進入高發期,學校及托幼機構發生聚集性疫情的風險升高。感染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會出現哪些癥狀?孩子、家長和老師應如何預防流感呢?預防措施有哪些?一起了解。
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是兒童常見急性傳染病,0—5歲兒童易感染,主要表現為以下癥狀:
手足口病以發熱、口腔黏膜皰疹或潰瘍為主,手、足、臀等部位皮膚出疹為主要特征,絕大多數患者的癥狀較輕,少數患者會出現神經系統或心肺系統并發癥,嚴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皰疹性咽峽炎主要以發熱、口腔黏膜和咽峽部皰疹為主,病情輕微,極少出現重癥患者。
致病病原是什么?
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都是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
常見的病毒型別包括腸道病毒71型(EV-A71)、柯薩奇A組16型(CV-A16)、柯薩奇A組6型(CV-A6)和柯薩奇A組10型(CV-A10)等。
在重癥病例中,EV-A71感染比例較高,目前有針對此型別病毒的EV-71疫苗,建議5歲以下兒童家長根據孩子的身體情況進行接種。
需要注意的是,腸道病毒各型之間沒有交叉免疫力,接種疫苗并不能一定避免再次患病。
為何會感染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
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的傳播途徑較多,主要通過直接接觸患者的糞便、皰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或間接接觸被污染的玩具、水杯等物品或環境均可被感染。此外,呼吸道飛沫、咳嗽等也能夠傳播病毒。
學生及家長應做到
1.注意天氣變化,隨氣溫變化添減衣物,避免著涼;
2.盡量少帶孩子去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
3.注意個人衛生,勤換衣、勤洗手,不共用毛巾手帕等。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或袖子遮住口、鼻;
4.保持充足睡眠、健康飲食,堅持適量運動;
5.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注意環境衛生;
6.使用公共物品前應先消毒,孩子常接觸的物品、使用的玩具、餐具等應定期消毒;
7.盡量避免接觸流感樣病例患者,如需接觸應佩戴口罩;
8.杜絕帶病上課上班,配合做好各項防控工作。
9.如果孩子出現發燒或發生皮疹的情況,應及時就醫,手足口病傳染性強,確診的患兒不要送至幼兒園或學校等公共場所,待患兒的癥狀完全消失后7天才可復課。
學校和托幼機構應做到
1.患者需佩戴口罩,進行隔離,班主任及時通知患者家長帶其就醫或回家休息。
2.加強監測。強化晨午檢制度、做好因病缺勤登記,新發現的病例及時進行報告。
3.注意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場所的空氣流通,在天氣允許的情況下加強日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定期打掃衛生,保持環境清潔。
4.開展健康教育,學校和托幼機構可采用網絡、宣傳畫、板報、折頁和告知信等形式宣傳衛生防病知識,提高師生的自我保健知識水平。
5.及時和患兒家長溝通,指導家長配合開展病例居家健康觀察、家庭內消毒及按要求采集患者標本等防控工作。
6.發生聚集性疫情的學校和托幼機構應避免組織集體活動,減少與發病學生、員工接觸,配合衛生部門各項防控措施,及時報告信息,按規定開展消毒工作。